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回族新生代农民工求职过程中的社会网络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30 16:03

  本文关键词:回族新生代农民工求职过程中的社会网络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回族 新生代农民工 求职 社会网络


【摘要】:农民工求职问题一直是农民工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社会网络理论分析范式下,以格兰诺维特为代表的弱关系假设在学术界引起了重大的讨论,国内学者开始基于这一范式来研究我国农民工群体的求职问题,而得到的结论却不尽相同。受国内外学者关于社会网络分析研究的影响,笔者对于关系和求职的研究作了进一步探讨和分析认为在不同国家之间有着不同的关系特征,同一国家的不同民族之间也会有不同的特征。因此,笔者基于边燕杰强关系假设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少数民族传统的文化特点,主要以回族新生代农民工为主,实证检验他们在获取职业的过程中是以强关系还是弱关系为主,并分析回族新生代农民工的求职关系网络特征。本研究基于定量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以数据分析为主。针对兰州市三个社区的回族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了问卷调查,将问卷整理、编码和录入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我们得出,在回族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获得过程中,主要是以血缘和地缘关系为主而形成的强关系网络,其中求职网络规模,社会网络顶端,受教育程度和社会网络异质性作为回族新生代农民工找工作的影响因素,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1)回族新生代农民工拜节人数越多,即形成以亲属和朋友为主的强关系更能帮助回族新生代农民工获取职业;(2)回族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权力大、地位高和声望显赫的人对其求职呈现出显著性影响;(3)受教育程度对回族新生代农民工职位获得呈现出正向影响;(4)回族新生代农民工拜节网中关系人的职业数量越少,他们更可能通过其有效的信息资源和人情资源组成的强关系网络来获取职业。
【关键词】:回族 新生代农民工 求职 社会网络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412.6;C912.3
【目录】:
  • 中文摘要7-8
  • Abstract8-9
  • 第一章 导论9-21
  • 一、问题的提出9-10
  • 二、研究意义10
  • 三、文献综述10-19
  • (一)国外关于社会网络的相关研究10-14
  • (二)国内关于农民工求职网络的研究14-19
  • (三)简要评议19
  • 四、理论与研究假设19-21
  •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变量设计21-26
  • 一、核心概念阐释21-22
  • (一)新生代农民工21
  • (二)社会网络21-22
  • (三)强关系与弱关系22
  • 二、变量设计22-26
  • (一)数据22-23
  • (二)变量23-26
  • 第三章 研究方法及样本基本情况26-31
  • 一、研究方法26-27
  • (一)抽样方法26
  • (二)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26
  • (三)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26-27
  • 二、样本基本情况27-31
  • 第四章 模型与分析31-38
  • 一、回族新生代农民工求职关系网络的现状分析31-34
  • (一)回族新生代农民工求职网络的关系类别与强度分析31
  • (二)回族新生代农民工求职中的社会网络规模状况31-32
  • (三)回族新生代农民求职过程中的社会网络顶端分析32
  • (四)回族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状况32-33
  • (五)回族新生代农民工求职网络中社会异质性状况33-34
  • 二、回族新生代农民工求职关系网络的影响因素分析34-38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38-40
  • 一、社会关系网络是回族新生代农民工找工作的重要途径38
  • 二、回族新生代农民工的求职渠道更多的是通过强关系建立的个人网络38-39
  • 三、强关系假设解释力继续有效,,弱关系假设的解释力不强39
  • 四、研究不足39-40
  • 参考文献40-44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44-45
  • 致谢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瑞鑫;傅慧芳;;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变迁[J];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04期

2 吴红宇;谢国强;;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利益诉求及角色变迁——基于东莞塘厦镇的调查分析[J];南方人口;2006年02期

3 王正中;;“民工荒”现象与新生代农民工的理性选择[J];理论学刊;2006年09期

4 李莎;;论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梁宇;;浅析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及其成因[J];市场论坛;2007年04期

6 蔡亚林;赵博通;;80后民工新生代[J];经济;2007年08期

7 许传新;;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及影响因素分析[J];学术探索;2007年03期

8 李建荣;;要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现状[J];兵团工运;2007年08期

9 许传新;;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生活中的社会心态[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年10期

10 聂洪辉;;新生代农民工及流动儿童的城市融入探析[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绍辉;;“为承认而斗争”: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问题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2 张锦华;;经济转型视角下的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分析——基于长三角的田野调查和实证分析[A];技术创新与现代农业发展[C];2009年

3 谭云霞;;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入党问题的探讨[A];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暨贺州市创新党建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冯丹;;浅论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王全迪;;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与就业[A];“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徐祖荣;;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社会资本视角[A];社会管理创新与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七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1)[C];2011年

7 崔铁吉;;新生代农民工价值取向及引导对策研究[A];第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2年

8 赵丽欣;;新生代农民工精神需求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A];第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2年

9 刘震;;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与服务[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2)[C];2012年

10 冯丹;张庆武;;北京市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预估指标框架构建研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2)[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莉;新生代农民工调查出炉 七成农民工感觉孤独[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王庆环;新生代农民工:值得关注的社会群体[N];光明日报;2007年

3 本报评论员 张刃;破解新生代农民工困扰要“对症下药”[N];工人日报;2007年

4 邓琳;新生代农民工消费能力不容小觑[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5 李亚杰邋刘娟 葛素表;新生代农民工新“望子成龙”:盼子女当博士[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6 李亚杰邋刘娟;新生代农民工能顺利融入城市生活[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7 本报记者 车辉;谁为新生代农民工教育“买单”?[N];工人日报;2008年

8 长子中;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念透视[N];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王鹏权;城市化:新生代农民工的重要诉求[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1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志忠;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念透视[N];浙江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传慧;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2 唐茂林;为承认而斗争:制造业新生代农民工离职心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3 陈云川;新生代农民工组织嵌入、职业嵌入与工作绩效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4 史斌;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距离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5 曾思康;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的经济学考察[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6 徐卫;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7 黄庆玲;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

8 秦伟平;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嵌入:双重身份的作用机制[D];南京大学;2010年

9 肖红梅;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10 闫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供需分析及提升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原艳娜;新生代农民工的需要心理及教育引导[D];中南大学;2009年

2 黄小亮;社会资本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过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3 李小红;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4 张锐;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及演变趋势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学进;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思想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婧;制造业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资本存量和构建[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郑德宝;新生代农民工角色困境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瑞;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曾丽;珠三角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1年

10 徐方坤;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社会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5949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5949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b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