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民国时期燕京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30 19:17

  本文关键词:民国时期燕京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民国时期 燕京大学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


【摘要】:社会的和谐发展须臾不可离开社会治理的保障,在此之中社会工作扮演着重要角色。要确保社会工作能够在社会治理的全面改善进程中发挥出强劲的推动作用,不仅其专业教育水平亟待进一步提升,更为关键之处在于不断优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人才专业技能与素质。由此观之,当前我国社会工作诸环节仍存较多不足,完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迫在眉睫。民国时期列强入侵,经济落后,社会动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就应运而生了。与国外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不同的是,国内先教育而后实务。1922年,燕京大学成立社会学系,随即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的相关课程,将培育该方向专业人才纳入计划之中。本文通过对民国时期重点是燕京大学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进行研究,作为当前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对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其良好的经验,对现代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提供一个借鉴,提高当代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水平。第一部分对论文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现阶段相关研究成果等加以概括论述。第二部分首先介绍了民国时期社会工作的引入,其次重点介绍了民国时期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背景以及如何发展的。第三部分是本篇论文的重点,介绍了燕京大学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概况。第四部分总结了燕京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特征并揭示其对于当代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民国时期 燕京大学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9.29;C916-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15
  • 1.1 研究背景9
  • 1.2 问题提出9-11
  • 1.3 研究意义11
  • 1.3.1 理论意义11
  • 1.3.2 实践意义11
  • 1.4 国内研究现状11-13
  • 1.4.1 对民国时期社会工作的相关研究12
  • 1.4.2 对民国时期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研究12-13
  • 1.4.3 对燕京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研究13
  • 1.5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13-15
  • 1.5.1 研究方法13-14
  • 1.5.2 创新点14-15
  • 第2章 民国时期社会工作的形成和教育的先行15-21
  • 2.1 民国时期的社会工作的引入15-16
  • 2.2 民国时期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16-19
  • 2.2.1 民国时期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背景16-17
  • 2.2.2 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之父——步济时17-18
  • 2.2.3 民国时期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18-19
  • 2.3 民国时期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体系19-21
  • 第3章 民国时期燕京大学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21-36
  • 3.1 燕京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发展21-23
  • 3.1.1 开设之初21
  • 3.1.2 壮大阶段21-22
  • 3.1.3 南迁成都22
  • 3.1.4 回迁北平22-23
  • 3.2 燕京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体系23-29
  • 3.2.1 燕京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理念23-25
  • 3.2.2 燕京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师资情况25-26
  • 3.2.3 燕京大学社会工作教育课程设置及教材使用26-27
  • 3.2.4 燕京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教学方法27-28
  • 3.2.5 燕京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情况28-29
  • 3.3 燕京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实践与实习29-36
  • 3.3.1 燕京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29-30
  • 3.3.2 燕京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实习30-31
  • 3.3.3 燕京大学社会工作实践情况31-33
  • 3.3.4 清河实验区33-36
  • 第4章 燕京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启示36-43
  • 4.1 燕京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特征36-38
  • 4.1.1 中西结合,走本土化道路36-37
  • 4.1.2 专业实践与服务社会相结合37
  • 4.1.3 政府指导专业发展37-38
  • 4.2 当代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对燕京大学社会工作教育的借鉴38-43
  • 4.2.1 提高师资队伍水平38-39
  • 4.2.2 重视理论研究和编制本土化教材39
  • 4.2.3 规范课程设置体系,,推动科学化教学方式39
  • 4.2.4 完善社会工作教育实践体系39-41
  • 4.2.5 注重学科建设强化学科意识41-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6
  • 附录46-48
  • 致谢48


本文编号:5957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5957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e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