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虚拟社区的本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31 15:36

  本文关键词:虚拟社区的本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虚拟社区 虚拟社区本质 主客体关系 虚拟发展


【摘要】:对于虚拟社区的研究,在其产生之初就已经出现,国内外学者从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各个角度对虚拟社区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于这一话题的关注。但众所周知现代互联网络通讯技术仍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于虚拟社区的研究也需要不断深入。虚拟社区的存在及其对人的社会、文化、经济生活带来的影响已经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尽管排斥虚拟社区的人仍然存在,但是即使是这些人也在不能排除在虚拟社区之外,他们也承受着虚拟社区带来的影响。 随着人们对网络可及程度的逐渐提高,人们通过电脑、手机等上网终端链接网络越来越容易。可以说人们生活在现实社区和虚拟社区之中,二者共同存在于一个主体上,对主体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人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以及实践方式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甚至对人的认识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现实社区和虚拟社区的对比分析,让读者清晰的看到二者的不同。然后进一步阐明虚拟社区对人的各方而的影响,并试图寻求人们怎样才能更好的生存在现实社区与虚拟社区共存的环境中,怎么样才能在虚拟社区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文章前沿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选题意义、研究主要内容以及研究方法和一些学者在虚拟社区本质方向的研究内容。 第一章主要是对虚拟社区的内涵理解。从虚拟社区的形成和发展入手,对虚拟社区的概念、内涵、基本属性、构成等进行初步的探索,对虚拟社区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第二章,现实社区与虚拟社区的比较分析。现实社区是虚拟社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虚拟社区是现实社区向虚拟空间的拓展和延伸,它是一种新的社会存在形式。本章将对两者的概念、类型、特征、社区成员交往特点等方面,对虚拟社区进行更进一步的探讨。 第三章,虚拟社区的本质。虚拟社区的知识权力结构入手,分析虚拟社区中的信息存在形式,虚拟社区自身结构特点,虚拟社区主客体关系以及虚拟社区作为一种新的社区形式的运行规则。从以上所述方面来对虚拟社区的本质进行解释。 第四章,虚拟社区及其中的人的发展问题。人的虚拟发展以人的现实发展为基础,人在互联网构建的虚拟社区中自由、自觉的占有自己的本质,是实现人的和谐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虚拟社区 虚拟社区本质 主客体关系 虚拟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1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目录9-10
  • 前言10-12
  • 1、虚拟社区的内涵12-16
  • 1.1 虚拟的产生和理解12-13
  • 1.2 虚拟社区的内涵分析13-15
  • 1.3 虚拟社区与虚拟实践、虚拟现实和赛博空间的关系15-16
  • 2、现实社区与虚拟社区的比较分析16-23
  • 2.1 现实社区与虚拟社区的概念、类型对比16-20
  • 2.1.1 现实社区的概念16-17
  • 2.1.2 现实社区与虚拟社区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17-20
  • 2.2 现实社区与虚拟社区中人的自我对比20-23
  • 2.2.1 现实社区与虚拟社区的划分类型方法和基本类型20
  • 2.2.2 虚拟社区成员行为的主要特点20-23
  • 3、虚拟社区的本质23-40
  • 3.1 虚拟社区中的信息生存方式23-26
  • 3.2 虚拟社区的结构分析26-30
  • 3.2.1 虚拟社区结构分析的两个层面26
  • 3.2.2 现代知识权力结构的形成26-27
  • 3.2.3 虚拟社区知识权力结构的运行规律27-28
  • 3.2.4 虚拟社区的信息权利28-30
  • 3.3 虚拟社区的主客体关系30-35
  • 3.3.1 媒介理论角度分析虚拟社区31-33
  • 3.3.2 虚拟社区不同研究思路的主体塑造33-35
  • 3.4 虚拟社区运行规则分析35-40
  • 3.4.1 虚拟社区运行的基础35-36
  • 3.4.2 虚拟社区的运行规则36-39
  • 3.4.3 虚拟社区中的冲突39-40
  • 4、虚拟社区对人的影响及其现代社会价值40-47
  • 4.1 网络发展带来的数字鸿沟问题40-41
  • 4.2 虚拟社区的现代社会价值分析及对人的思维变革41-43
  • 4.3 虚拟社区引发的人的发展问题43-47
  • 结论47-49
  • 参考文献49-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学銮;网络社会学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彭华民,侯莹;论虚拟社区与人际互动[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周裕琼;;网络世界中的意见领袖——以强国论坛“十大网友”为例[J];当代传播;2006年03期

4 张怡;虚拟技术中的主客体关系[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勒内·贝尔热;欢腾的虚拟:复杂性是升天还是入地?[J];第欧根尼;1997年02期

6 向琦萏;;“虚拟社区”网络体验的真实性解读[J];经济师;2006年03期

7 张怡;数字化时代的认识论走向[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8 胡心智;信息网络的虚拟技术对物质观及中介的影响[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9年06期

9 康永征;武杰;;论新世纪虚拟社区与现实社区的关系[J];理论观察;2006年03期

10 夏学英;刘永谋;;层级与离散:BBS话语权力结构特征[J];兰州学刊;2006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功敬;BBS虚拟社区的人际互动[D];山东大学;2005年

2 杨江敏;虚拟社区的行为规制和道德重构[D];东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998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5998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b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