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公共管理创新视角下晋江市流动人口社会交往融合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31 14:12

  本文关键词:公共管理创新视角下晋江市流动人口社会交往融合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晋江市流动人口 社会交往融合 公共管理创新视角


【摘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城乡漂泊已经逐渐从人们的生活状态中消失,在新世纪的新生活中,流动人口开始在其打工的城市定居下来,同样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者,他们的生活正逐渐融于城市,因此,从享受待遇方面,他们开始追求和城市人一样的生活待遇,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社会的公平公正。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流动人口的劳动,所以从现实的角度来说,社会和政府有责任帮助流动人口解决他们在社会交往融合方面所遇到的问题。作为社会的公共管理者,引导人口有序流动,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是政府促进流动人口社会交往融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的论述在借助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联系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等问题,从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角度,对流动人口的社会交往融合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其关注视角不仅包括社会学和人口学,同时还包括经济学和公共管理学等,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和访谈形式,了解了流动人口社会交往融合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影响流动人口社会交往融合的因素,为进一步促进流动人口的社会交往融合,给出了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并且这些建议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同时针对性也很强。本文的阐述借助了问卷和个案访谈两种方式,重点方面涉及如下:第一,从特征分析的角度,就当前环境状况下,对我国流动人口社会交往融合的状况进行了阐述,包括流动人口的社会交往网络、生活方式等方面。通过调查分析,人们注意到丰富的娱乐生活已经在流动人口中开展起来,他们对社会的参与意识也在逐渐的加强,在文化心理融合方面,他们和城市人的交往也开始频繁,但是他们还是从心理上缺乏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并且对自己的身份持模糊态度。第二,流动人口社会交往融合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制度障碍、社会资本、政府作用缺失和社会心理障碍等方面。第三,促进流动人口社会交往融合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户籍改革、转变政府治理理念、提高政府提供均等化服务的能力、创新流动人口社会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流动人口的城市适应能力等内容。
【关键词】:晋江市流动人口 社会交往融合 公共管理创新视角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C922;C91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18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10-11
  • 1.1.1 选题背景10-11
  • 1.1.2 选题意义11
  • 1.2 文献研究述评11-15
  • 1.2.1 国外关于流动人口社会交往融合研究述评11-14
  • 1.2.2 国内关于流动人口社会交往融合的研究述评14-15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15-16
  • 1.3.1 研究内容15-16
  • 1.3.2 研究方法16
  • 1.4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16-18
  • 1.4.1 可能的创新点16-17
  • 1.4.2 不足之处17-18
  • 第2章 基本概念厘定和相关研究理论18-24
  • 2.1 基本概念厘定18-20
  • 2.1.1 流动人口18
  • 2.1.2 社会交往网络18-19
  • 2.1.3 社会交往方式19
  • 2.1.4 流动人口社会交往融合维度19-20
  • 2.2 相关研究基础理论20-24
  • 2.2.1 政府职能理论20-21
  • 2.2.2 公共服务理论21-22
  • 2.2.3 社会网络理论22-24
  • 第3章 晋江市流动人口社会交往融合的现状及问题24-49
  • 3.1 流动人口社会交往融合状况分析24-41
  • 3.2 本地居民接纳与包容状况分析41-45
  • 3.3 政府职能部门的政策作用状况分析45-49
  • 第4章 影响晋江市流动人口社会交往融合因素分析49-56
  • 4.1 影响晋江市流动人口社会交往融合的制度障碍因素49-50
  • 4.2 影响晋江市流动人口社会交往融合的社会关系因素50
  • 4.3 影响晋江市流动人口社会交往融合的政府作用缺失因素50-54
  • 4.3.1 城市政府角色定位不清50-51
  • 4.3.2 城市政府四大职能错位51-52
  • 4.3.3 城市政府在促进新市民社会交往融合上各自为政52-53
  • 4.3.4 政府绩效考核指标权重失衡53-54
  • 4.4 影响晋江市流动人口社会交往融合的社会心理障碍因素54-56
  • 4.4.1 城市居民的歧视与排斥54-55
  • 4.4.2 城市社会组织的排斥55
  • 4.4.3 社会主流文化的排斥55-56
  • 第5章 促进晋江市流动人口社会交往融合的政策建议56-70
  • 5.1 稳步推进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改革56-59
  • 5.1.1 切实转变政府治理理念56-57
  • 5.1.2 开放落户限制,逐步转变流动人口户籍身份57-58
  • 5.1.3 剥离户口附加利益,,还原户籍制度本色58-59
  • 5.2 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59-61
  • 5.2.1 提高政府向流动人口提供均等公共服务的能力59-60
  • 5.2.2 增强基层政府向流动人口提供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的动力60-61
  • 5.3 加强和创新流动人口社会管理体制61-66
  • 5.3.1 加强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政策的协调力度61-63
  • 5.3.2 推进社区服务管理体制改革63-64
  • 5.3.3 搭建企业流动人口城市就业平台64
  • 5.3.4 进一步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64-65
  • 5.3.5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65-66
  • 5.4 提高流动人口的城市适应能力66-70
  • 5.4.1 提高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水平67-68
  • 5.4.2 提高流动人口的社会资本水平68-70
  • 第6章 结论70-72
  • 参考文献72-76
  • 附录 176-81
  • 附录 281-84
  • 致谢84-85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8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菊华;;从隔离、选择融入到融合: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问题的理论思考[J];人口研究;2009年01期

2 王桂新;王利民;;城市外来人口社会融合研究综述[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张文宏;雷开春;;城市新移民社会融合的结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8年05期

4 任远;邬民乐;;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文献述评[J];人口研究;2006年03期

5 刘传江,周玲;社会资本与农民工的城市融合[J];人口研究;2004年05期

6 周敏,林闽钢;族裔资本与美国华人移民社区的转型[J];社会学研究;2004年03期

7 李强,唐壮;城市农民工与城市中的非正规就业[J];社会学研究;2002年06期

8 李强;关注转型时期的农民工问题(之三) 户籍分层与农民工的社会地位[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年08期

9 赵延东,王奋宇;城乡流动人口的经济地位获得及决定因素[J];中国人口科学;2002年04期

10 李强;我国城市农民工的劳动力市场[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钱正武;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本文编号:5995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5995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1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