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少年犯罪的成因及其预防
本文关键词:论少年犯罪的成因及其预防
【摘要】:广义的少年犯罪,即包含我们所理解的违法,也包含我们所理解的犯罪。少年犯罪已经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我国也不例外。遏制少年犯罪,重在预防。本文从犯罪学和刑事法律制度的角度,分析了导致少年犯罪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全文分为五大部分,每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阐述少年犯罪的含义、概述当前我国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首先,本文认为少年犯罪应作广义理解。因为少年的可塑性强,不良行为往往是犯罪的前奏,应当提前干预。接着,从少年犯罪的总量和占刑事犯罪的比率来总结少年犯罪的现状;从主体、行为、类型三方面来总结少年犯罪的特点。 第二部分,从家庭、学校、社会、特殊少年群体四个方面探讨了诱发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家庭、学校、社会在关爱少年成长工作中的不足,并注重对特殊少年群体犯罪原因的分析。 第三部分,结合少年犯罪的原因,提出应当建立少年犯罪的社会预防体系。因为少年犯罪不是单纯的法律问题,而是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全方位的作为和配合。 第四部分,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制度,提出应当尽快建立我国的少年司法制度。少年司法制度的基本理念就是通过对少年的特殊对待,达到预防其再次犯罪的目的。通过介绍国外少年司法制度的建设情况,提出在三方面完善中国的少年司法制度:制定独立的少年法、建立独立的少年法院、完善少年司法处遇措施。
【关键词】:少年犯罪 原因 预防 少年司法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13.5
【目录】:
- 致谢5-6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10
- 1 引言10-11
- 2 少年犯罪的现状及特点11-16
- 2.1 少年犯罪的内涵11-12
- 2.2 少年犯罪的现状12-13
- 2.2.1 少年犯罪总量持续增长12
- 2.2.2 占刑事犯罪的比率一直维持较高水平12-13
- 2.3 少年犯罪的特点13-16
- 2.3.1 主体特点13-14
- 2.3.2 行为特点14
- 2.3.3 类型特点14-16
- 3 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16-24
- 3.1 家庭的不良影响16-18
- 3.1.1 家庭结构失衡16
- 3.1.2 家庭教育失当16-17
- 3.1.3 父母素质不佳17
- 3.1.4 亲子关系淡薄17-18
- 3.2 学校的教育偏差18-20
- 3.2.1 学校考评指标片面18
- 3.2.2 学校性教育、心理辅导、法制教育极度缺失18-19
- 3.2.3 学校部分教师素质不高19
- 3.2.4 学校与家长缺乏沟通19-20
- 3.3 社会方面的负面影响20-21
- 3.3.1 社会文化市场缺乏监管20
- 3.3.2 社会转型期不良现象的侵蚀20-21
- 3.4 特殊少年群体隐患21-24
- 3.4.1 弱势少年群体21-22
- 3.4.2 少年帮派22
- 3.4.3 少年归正人员22-24
- 4 构建少年犯罪的社会预防体系24-32
- 4.1 发挥家庭预防的重要功能24-26
- 4.1.1 父母应正确处理家庭关系,增强少年安全感24
- 4.1.2 父母应重视早期教育,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24-25
- 4.1.3 父母应提高自身素质,与少年一同成长25-26
- 4.1.4 父母应与子女情感互动,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26
- 4.2 发挥学校预防的基础作用26-28
- 4.2.1 认真落实素质教育,鼓励少年全面发展26
- 4.2.2 全面开展青春期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26-27
- 4.2.3 重视教师的选拔和素质的培养27
- 4.2.4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27-28
- 4.3 加强少年犯罪的社会预防28-29
- 4.3.1 综合治理,净化社会文化环境28
- 4.3.2 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给予少年精神食粮28-29
- 4.4 特殊少年群体的特别对待29-32
- 4.4.1 弱势少年群体的救助29-30
- 4.4.2 少年帮派的预防与矫治30
- 4.4.3 少年归正人员的社会支持30-32
- 5 建立中国少年司法制度32-46
- 5.1 少年司法制度概述32-33
- 5.2 国外及台湾少年司法制度的研究与评价33-38
- 5.2.1 美国33-34
- 5.2.2 英国34-35
- 5.2.3 德国35-36
- 5.2.4 日本36-37
- 5.2.5 台湾地区37-38
- 5.3 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的构建38-46
- 5.3.1 建立独立的少年法院38-40
- 5.3.2 制定独立的少年法40-41
- 5.3.3 完善少年司法处遇措施41-46
- 6 结论46-47
- 参考文献47-50
- 学位论文数据集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道春;;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刍议[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徐秉政;;浅探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原因及预防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2期
3 向红;;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学校原因探析[J];沧桑;2006年01期
4 徐建;论我国建立少年法院的条件和必要性[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1年04期
5 姚建龙;刑事法视野中的少年:概念之辨[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5年03期
6 冯卫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前调查制度探讨[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7年01期
7 王牧;;少年司法制度是国家预防和减少犯罪的重大战略措施[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7年01期
8 周道鸾;;中国少年法庭制度的发展与完善——苏、沪少年法庭制度调查报告[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7年06期
9 操学诚;刘桂明;路琦;牛凯;;我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分析报告[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0年04期
10 梁根林;;当代中国少年犯罪的刑事政策总评[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院长 博士生导师 王 牧;[N];人民法院报;2003年
2 于国旦;[N];检察日报;2005年
3 芦萍 阎鑫;[N];人民法院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武侠;[N];人民日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伟;未成年人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992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599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