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家庭暴力个案的社会工作介入

发布时间:2017-07-31 18:02

  本文关键词:家庭暴力个案的社会工作介入


  更多相关文章: 家庭暴力 社会工作 个案介入


【摘要】:社会是由成千上万的家庭构成的,社会的稳定发展要以家庭的和谐发展作为基础。近年来,社会家庭问题日益增多,这类问题的出现给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解决这类问题对于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家庭暴力的出现影响了家庭的和谐发展,同时也给社会的稳定团结带来了不良影响,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家庭暴力问题,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将逐渐放缓,因此社会各界必须对这类家庭问题投入足够的关注。站在社会工作层面分析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和方法解决这类问题,增进夫妻之间的感情,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有利于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本研究利用社会工作的赋权增能理论和优势视角的基本理论,采取实证调查的方式了解长春市南关区家庭暴力特点等,对于家暴存在“以暴制暴”的过激的行为进行行为介入。研究目的在于通过社会工作介入家庭暴力的个案设计,对案主基本情况进行预估,分析个案介入的可行性并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介入计划,帮助案主摆脱家庭暴力的困扰,并让案主对家庭暴力有一个新的认识,帮助案主建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使施暴者正确看待他人,纠正自己的行为错误。本文针对以家庭为单位的服务对象进行了个案介入,通过社区主任与工作人员的协助,逐步介入这个存在家庭暴力长达十几年的家庭,并取得一定的介入成效。评估结果显示,对社工介入的前后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服务对象有明显的变化。最后作为社会工作者,从家庭暴力的实践角度和社会工作的专业角度,对案主和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了必要的反思。两位案主在对待家庭暴力的认知与行动上有所改变,明显降低了家暴的次数,介入效果显著。
【关键词】:家庭暴力 社会工作 个案介入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C91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1
  • 1.1 研究背景7
  • 1.2 研究意义7-8
  • 1.2.1 现实意义7-8
  • 1.2.2 理论意义8
  • 1.3 文献研究8-11
  • 1.3.1 文献查阅8-10
  • 1.3.2 文献述评10-11
  • 第二章 家庭暴力的现状与成因11-16
  • 2.1 家庭暴力的现状11-13
  • 2.2 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13-14
  • 2.2.1 我国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剖析13-14
  • 2.2.2 本文家庭暴力产生的主要原因14
  • 2.3 个案介入的可行性分析14-16
  • 第三章 个案介入方案设计16-22
  • 3.1 接案16-17
  • 3.1.1 案主来源16
  • 3.1.2 预估与建立关系的前期准备16-17
  • 3.2 案主背景资料及评估17-19
  • 3.2.1 案主情况简介17
  • 3.2.2 案主背景材料17-18
  • 3.2.3 案主面临的主要问题及专业评估18-19
  • 3.3 个案介入的方法运用19-20
  • 3.4 个案介入的理论支持20
  • 3.5 个案计划的制定20-21
  • 3.6 个案介入的预期效果21-22
  • 第四章 家庭暴力个案的实施22-30
  • 4.1 第一次介入22-23
  • 4.2 第二次介入23-25
  • 4.3 第三次介入25-26
  • 4.4 第四次介入26-27
  • 4.5 案件中期评估27
  • 4.6 第五次介入27-28
  • 4.7 第六次介入28
  • 4.8 第七次介入28-30
  • 第五章 个案评估与反思30-34
  • 5.1 项目评估30-32
  • 5.1.1 行为转变30-31
  • 5.1.2 认知提升31-32
  • 5.1.3 情感处理32
  • 5.2 个案反思32-34
  • 5.2.1 社工专业的反思32-33
  • 5.2.2 个案实践的反思33-34
  • 结论34-35
  • 致谢35-36
  • 参考文献36-38
  • 附录38-41
  • 作者简介4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如建;家庭暴力的成因及其对策[J];晋阳学刊;2000年05期

2 刘淑媛;关于家庭暴力的若干思考[J];宁夏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3 王毅平;家庭暴力与妇女人权[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0年01期

4 秦美珠;家庭暴力与离婚选择[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5 谢雅萍;冲突阴影下的家庭暴力[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6 白洁;家庭暴力若干问题探析[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7 章志图;遏制非犯罪性家庭暴力行为的法律制度构建[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6期

8 杨源俊;对于防范和惩治家庭暴力几个问题的思考[J];律师世界;2001年03期

9 王军;追溯家庭暴力之源[J];社会科学论坛;2001年02期

10 相里秋梅;浅谈家庭暴力[J];太原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强;;当代中国家庭暴力探析[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2 江文庆;杜亚松;;家庭暴力环境:儿童虐待的形式[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杨飞;;浅析家庭暴力[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2辑)[C];2007年

4 黄克界;;论家庭暴力中妇女权益的保障[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1辑)[C];2008年

5 孙苑芳;孙越隆;;关于家庭暴力的社会学思考——贵阳市个案研究[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民族、区域、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符琼芬;孙雨寒;;家庭暴力案件中应注意的八个问题[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7 庞明慧;;《中国妇女报》家庭暴力报道内容分析[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冉冉;;浅析家庭冷暴力及其对策[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9 王歌雅;;家庭暴力的背景因素与惩处机制[A];《文化转型中的妇女与婚姻家庭》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孙秀慧;;家庭暴力对受害女性的影响初探[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家庭暴力轻的也应法治[N];中国妇女报;2000年

2 张俊凤;用法规制止家庭暴力[N];中国妇女报;2000年

3 记者席淑君 通讯员张军萍;青岛创建“零家庭暴力社区”[N];中国妇女报;2002年

4 杨涛;家庭暴力与职务高低无关[N];中国妇女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张翠燕;遭遇家庭暴力就勇敢地站出来[N];赤峰日报;2005年

6 薇薇安 辛文;家庭暴力不容忽视[N];中国改革报;2004年

7 孟群华 潘华虹;为何产生家庭暴力 半数公众不知内因[N];中国人口报;2003年

8 周华 邓苏勇;我国开始重视家庭暴力防治[N];中国审计报;2002年

9 福联;应明确规定制止家庭暴力[N];法制日报;2000年

10 陈本建;在生活中为什么大多数人都选择非法律方式解决家庭暴力[N];法制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邢红枚;家庭暴力受虐妇女杀夫犯罪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秦志远;论基于性别的家庭暴力的民法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曹玉萍;湖南家庭暴力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4 杨肖光;家庭暴力干预政策过程分析及社会组织在其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8年

5 于涓;女性视角下的夫妻间权利义务平衡[D];武汉大学;2012年

6 张勇;孕期家庭暴力与孕妇心理、产后抑郁、新生儿神经生化及遗传—环境交互作用对婴儿认知行为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雅蓉;论家庭暴力行为及其法律规制[D];山西大学;2007年

2 黄迎;上海孕产妇家庭暴力现状及服务机构应对能力的现况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莫良丰;民事保护令—家庭暴力受害人的事前法律救济[D];湘潭大学;2008年

4 邓刚健;和谐社会背景下反家庭暴力的法理思考[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5 管霜梅;我国反家庭暴力立法探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周洁;试论家庭暴力的法律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陈庆鹏;论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都正伟;家庭暴力及其防治对策[D];南昌大学;2008年

9 管燕燕;我国内地与港台地区防治家庭暴力立法与实践研究及启示[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朱琦辉;我国反家庭暴力的立法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003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6003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3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