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变化与当代吐鲁番乡村水利社会
本文关键词:水资源变化与当代吐鲁番乡村水利社会
更多相关文章: 吐鲁番 水资源变化 乡村社会 国家政权 地方传统
【摘要】:探讨水资源及其利用方式的变化过程,是研究当代干旱区乡村社会发展变迁的关键切入点,也是理解当代中国“乡村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及其特性”这一宏大学术命题的基础。本文正是在此命题下,从“微观史”的视角,选取“当代吐鲁番乡村水利社会”为研究对象,利用口述史的研究方法搜集基层民众的回忆资料,以复原和分析红旗农场一队和葡萄农场三队的水资源变化和村落发展变迁的过程,管窥干旱区边疆乡村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阐释吐鲁番汉族移民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所表现的区域特殊性。 在本研究中,笔者通过对口述资料、档案资料以及地方文献的多角度解读与分析,不仅复原了五十年代以来吐鲁番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同时还梳理了红旗农场一队和葡萄农场三队水利社会发展的脉络,并且探索了水资源利用变化与乡村社会发展演变之间的关系。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来探讨这一主题。 一、论述本选题的研究意义、研究时间与空间范围的界定以及研究方法的选择。同时,对国内外关于当代乡村水利社会的研究成果进行学术史回顾。在乡村水利社会现代化过程的研究中,对国家政权在边疆(干旱区)乡村社会建构中的作用,应给予重视。 二、主要论述了吐鲁番坎儿井水源开发利用时期(1950s-1960s),国家政权与干旱区荒漠性气候、族群文化差异和传统坎儿井灌溉技术等地方因素,对吐鲁番汉族移民村落的组建过程起到的作用。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包括吐鲁番汉族移民村落的产生、支边青壮年对传统坎儿井技术的掌握、坎儿井灌溉的汉族移民村落的农业经济状况以及奥依曼坎儿井流域内水利秩序的构建。 三、主要论述了人民渠水开发利用时期(1960s-1980s),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国家政权对乡村社会的经济干预力度趋于强化,吐鲁番传统的乡村社会受到了现代市场经济的冲击和瓦解,汉族移民村落的发展变迁过程十分剧烈。本文分四个部分论述,第一部分复原了吐鲁番开发人民渠天山雪融水的历史过程;第二部分论述了经济体制转型期间吐鲁番人民渠和坎儿井水资源管理方式的发展变化;第三部分论述两种经济体制内坎儿井、人民渠灌溉下的汉族移民村落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第四部分讨论了经济体制转型对吐鲁番乡村水利关系的影响。 四、主要讨论机电井水开发利用时期(1980s-),吐鲁番乡村社会水利纠纷频发、社会危机加深的原因。笔者综合了多种因素进行分析,如吐鲁番极度干旱缺水的生态脆弱性,盆地构造的地形地貌特征,现代机电井技术与传统的坎儿井引水技术之间的矛盾关系,以及当地政府倡导、农民响应的单一型经济作物的种植模式等诸多内容。总之,现代机电井技术本身并不是导致社会危机的根本原因。从三个方面来阐释,第一,论述现代机电井技术的开发背景、利用和管理政策,以及机电井与吐鲁番乡村社会水资源危机之间的关系;第二,分析人民渠和机电井混合灌溉的汉族移民村落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第三,反思吐鲁番乡村社会中机电井水利纠纷的形成原因。 五、全面总结当代吐鲁番汉族移民村落的发展演变过程,分两部分论述,第一部分,概括三种水资源利用期间的时代特征及其区域特性,第二部分,既肯定国家政权塑造边疆乡村社会的强大能力,同时,还突出干旱区生态环境、地方传统技术、农民观念、市场经济调节的手段和现代技术等诸多要素,在边疆乡村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客观作用。 最后,笔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当代乡村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国家政权起到了领导核心作用,但是除此之外,笔者还认为,边疆社会内部的“地方传统”因素,对乡村社会的发展演变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地方传统”与国家政权领导下的现代化进程,形成了复杂多变的互动关系,二者的相互影响与反复博弈构成了吐鲁番乡村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区域性特征。
【关键词】:吐鲁番 水资源变化 乡村社会 国家政权 地方传统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V213.9;C912.8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绪论9-21
- 一、选题的研究意义9
- 二、研究范围的确定9-13
- 三、学术史回顾13-15
- 四、研究方法15-21
- 第一章 坎儿井流域汉族移民村落的建立(1950s-1960s)21-49
- 第一节 强制与调整:汉族移民村落的产生背景22-29
- 第二节 传统坎儿井技术的掌握与汉族移民村落的逐渐稳定29-37
- 第三节 坎儿井水资源灌溉与汉族移民村落的农业经济状况37-41
- 第四节 分水与合作:坎儿井流域的水利秩序构建41-46
- 小结46
- 小结46-49
- 第二章 人民渠、坎儿井灌溉下汉族移民村落的发展变迁(1960s-1980s)49-71
- 第一节 修建第一人民渠的历史过程49-52
- 第二节 经济体制转型与吐鲁番水资源管理方式的演变52-56
- 第三节 分产到户与人民渠、坎儿井灌溉的农业经济特征56-64
- 第四节 不同经济体制下吐鲁番乡村水利社会关系的变化64-69
- 小结69-71
- 第三章 坎儿井、人民渠和机电井混合灌溉与乡村社会危机(1980s-2000s)71-91
- 第一节 现代机电井技术与吐鲁番的农业水资源危机71-80
- 第二节 人民渠和机电井灌溉与汉族移民村落的农业经济发展80-86
- 第三节 吐鲁番乡村的机电井纠纷及其反思86-89
- 小结89-91
- 第四章 结论91-97
- 参考文献97-101
- 致谢101-10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慧玉;立足农村 面向社会 办出特色──安庆沟乡四年制职业初中小记[J];内蒙古教育;1995年09期
2 孙红霞;生命之泉——吐鲁番的坎儿井[J];地理教育;2004年03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亲兰;;运城市机电井现状及其发展对策[A];山西省第十一届青年优秀水利科技论文选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洪祥邋尹立武 记者 高大伟 隋二龙;白城开动所有机电井[N];吉林日报;2007年
2 汤健雄 记者 高大伟 隋二龙;白城机电井昼夜开动抗旱[N];吉林日报;2009年
3 记者 杨文浩;吐鲁番万亩温棚治愈机电井“喘气病”[N];吐鲁番报(汉);2009年
4 记者 张桂香 通讯员 李文华;山东日照市支援麦盖提县千眼机电井工程启动[N];喀什日报(汉);2010年
5 记者何春泉、通讯员刘巧荣;我州全面推行机电井取水智能化管理[N];昌吉日报(汉);2010年
6 王立辉 刘峰;镇赉开动全部机电井抗旱[N];吉林日报;2009年
7 任东升 宋艳春 记者 潘锐;一槌“定终身” 一举升效益[N];吉林日报;2002年
8 记者 贺喜格宝音;兴安盟抢前抓早备春耕[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9 驻站记者 刘忠友邋通讯员 张国锋;敖汉旗全力抗旱保春播[N];赤峰日报;2008年
10 通讯员 李江永;应对旱情措施得力[N];喀什日报(汉);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娄敏;水资源变化与当代吐鲁番乡村水利社会[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291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629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