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国民人格塑造
发布时间:2017-08-08 03:01
本文关键词: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国民人格塑造
【摘要】: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要迈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摆脱落后的局面,不仅要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和制度,还要使它的国民不论是心理上还是人格上都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由此可见,我国只有在既实现社会的现代化又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我国目前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社会转型期,在这一时期,人的转型也势在必然,也就是说,只有由传统人走向现代人,努力实现人格的转型,这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核心和关键。 我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飞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民整体素质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然而正是由于改革的持续推进和深入,使得社会转型对国民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人格危机”是目前我国许多国民都需面临的一个问题,人的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人的现代化进程,同时也制约着一系列社会问题的解决。我们必须要用正确的理论来引导,并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措施去解决这些因社会转型而出现的人格问题。 现代化是由人来实现的,实现社会的现代化首先要实现人格的现代化,但目前我国国民人格现状引人担忧,在社会各领域出现了诸多问题。事实表明,世界上许多不发达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都是在经历了不少的失败和挫折之后,才清醒地意识到不论是心理上还是精神上都深受落后的传统意识的影响,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使现代化的实现雪上加霜。国民人格的提升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而国民人格的提升首先要使国民具备现代化的人格素质,其中包括崇高的理想、强烈的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较高的耐挫能力、抗打击能力。为此,全社会必须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作为人格主体的人要善于在社会心理调节的大环境下进行自我心理调适,解决好国民人格现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找到问题症结所在并处理之。全面提高人格素质,培养出适应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新型国民人格。 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是现代化,各国在推进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人是一个国家要称之为现代化国家的首要因素。一个国家现代化的实现需要国民不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在行为上都要从传统走向现代,传统人格向现代人格的转型势在必然。因此,,一般在研究现代化中人的作用时主要研究人格问题。如果人格出现危机,对个体、对社会的影响不容小觑。小之影响个体心理产生障碍,大之引发一系列家庭社会问题。研究国民人格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至关重要,同时也对我国各项事业顺利健康发展意义深远。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国民人格塑造问题,正在日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民人格塑造中,人格范式的选择,塑造国民人格的途径,都值得深入探究。本文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尝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的基础上做一探讨,以期引起对社会转型期国民人格塑造问题的学术关注。 本论文包括三大章内容:第一章主要是阐释现代化的本质及其与国民人格的关系,主要包括:国民人格的内涵及本质,国民人格研究相关的思想资源,现代化的本质及其与国民人格的关系。第二章主要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国民人格探析,主要包括:我国现代国民人格的现状,我国现代国民人格缺陷的表现及成因。第三章阐述了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国民人格培养和塑造的路径,主要包括:国民现代人格塑造的内涵、目标及意义,国民现代人格塑造的途径。结语部分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国民人格的发展趋势做出积极的展望。
【关键词】:现代化 人格 国民人格 塑造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C912.1
【目录】:
- 中文摘要2-4
- Abstract4-9
- 导论9-13
- 第1章 现代化的本质及其与国民人格的关系13-22
- 1.1 国民人格的内涵及其本质13-15
- 1.1.1 人格的哲学释义13-14
- 1.1.2 国民人格的本质内涵14-15
- 1.1.3 国民人格的构成要素15
- 1.2 国民人格研究相关的思想资源15-19
- 1.2.1 心理学中的个性理论与人格理论15-16
- 1.2.2 东西方人格理论16-17
- 1.2.3 马克思关于人格与人格理论17-19
- 1.3 现代化的本质及其与国民人格的关系19-22
- 1.3.1 现代化的本质19-20
- 1.3.2 现代化与国民人格的关系20-21
- 1.3.3 国民人格现代化对实现社会现代化的意义21-22
- 第2章 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国民人格探析22-30
- 2.1 我国现代国民人格的现状22-24
- 2.1.1 我国现代国民人格的主要内容22-23
- 2.1.2 我国现代国民人格的主要特点23
- 2.1.3 制约我国国民人格发展的主要因素23-24
- 2.2 我国现代国民人格缺陷的表现24-27
- 2.2.1 主体意识薄弱24
- 2.2.2 社会公德缺失24-25
- 2.2.3 科学文化素养不够25-26
- 2.2.4 忽视心理需求26-27
- 2.3 我国现代国民人格缺陷的成因27-30
- 2.3.1 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27-28
- 2.3.2 缺乏民主法治精神28-29
- 2.3.3 国民价值观的深刻转变29
- 2.3.4 人文精神的日渐衰落29-30
- 第3章 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国民人格培养和塑造的路径30-38
- 3.1 国民现代人格塑造的目标及意义30-32
- 3.1.1 国民现代人格塑造的内涵30-31
- 3.1.2 国民现代人格塑造的目标31
- 3.1.3 国民现代人格塑造的意义31-32
- 3.2 国民现代人格塑造的途径32-38
- 3.2.1 推动文化现代化—————培育开拓型人格32-33
- 3.2.2 推进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培育能力型人格33-34
- 3.2.3 加快社会生活民主化进程———培育独立型人格34-35
- 3.2.4 完善依法治国理念与程序——培育责任型人格35-36
- 3.2.5 改进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方式———培育关爱型人格36-38
- 结论38-39
- 参考文献39-41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41-42
- 致谢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德斌;现代化的演进与国际关系的变革──历史的考察[J];长白学刊;1996年02期
2 陈用芳;;现代性与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理论升华[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郑子健,宋合义;社会转型时期的人格塑造[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4 张春燕;;试论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人格现代化[J];理论观察;2005年06期
5 王敏;有关人格理论的几点思考[J];齐鲁学刊;2004年06期
6 栾淑香;现代化建设需要塑造国民现代人格[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0年07期
7 王忠武;社会结构转型与国民人格塑造[J];文史哲;2002年05期
8 潘振云;社会的现代化与国民人格现状的思考[J];学习论坛;2003年12期
本文编号:6378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637882.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