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社交网络的员工知识分享影响力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企业社交网络的员工知识分享影响力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企业社交网络 员工知识分享 员工影响力 社会网络分析 网络结构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知识积累被视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员工知识的有效分享将为企业保持竞争优势提供动力。然而,以知识库为基础的传统知识管理系统难以挖掘员工隐性知识,员工的使用积极性不足,企业缺乏知识管理的长远规划,致使企业员工的知识分享遭遇阻碍。随着社交网络的蓬勃发展,社交网络在信息分享、用户互动等方面优势显著,为企业员工的知识分享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在研究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当前社交时代呈现的新特征,对企业社交网络的概念、特征进行了界定,并依此提出了企业社交网络在知识分享应用中的需求分析,分析了企业社交网络环境下的知识分享要素;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展开企业社交网络平台的网络结构和网络关系分析;本文对员工影响力进行了概念界定,从网络结构和员工行为两个维度构建了员工影响力评估模型,基于PageRank算法的改进完成了企业员工影响力ESNRank(Enterprise Social Network Rank)算法的设计和实现。通过某咨询企业的实证研究,分析企业社交网络平台的功能应用和员工关系网络,按网络结构和网络关系两个维度对员工知识分享行为展开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员工的知识分享行为将影响其网络关系属性,员工影响力ESNRank算法能够为企业分析员工的知识分享行为提供新的评估方法。从实际应用角度,本文将企业社交网络引入企业管理中,为促进企业员工的知识分享提供了新的路径。在企业社交网络平台的应用环境下,员工影响力评估模型和员工影响力ESNRank算法将为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员工知识分享行为评估提供借鉴思路。
【关键词】:企业社交网络 员工知识分享 员工影响力 社会网络分析 网络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2;C912.3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1 引言11-16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3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义12-13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13-14
- 1.2.1 研究方法13
- 1.2.2 研究内容13-14
- 1.3 创新点14
- 1.4 论文主要结构14-16
- 2 社交网络及员工知识分享理论概述16-27
- 2.1 员工知识分享概述16-19
- 2.1.1 知识与员工知识分享16-17
- 2.1.2 知识分享影响因素17-19
- 2.2 社交网络概述19-24
- 2.2.1 社交网络相关理论19-20
- 2.2.2 企业社交网络20-21
- 2.2.3 社会网络分析21-23
- 2.2.4 用户影响力23-24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24-26
- 2.3.1 员工知识分享研究现状24-25
- 2.3.2 企业社交网络应用现状25-26
- 2.4 本章小结26-27
- 3 企业社交网络需求分析及员工知识分享要素研究27-36
- 3.1 企业社交网络需求分析27-33
- 3.1.1 社交时代呈现的新特征27-28
- 3.1.2 社交网络在企业应用中的需求分析28-31
- 3.1.3 社交网络引入及平台整合31-33
- 3.2 社交网络员工知识分享要素分析33-35
- 3.2.1 知识分享社交关系33-34
- 3.2.2 知识分享内容信息34-35
- 3.3 本章小结35-36
- 4 企业社交平台社会网络分析及员工影响力研究36-46
- 4.1 企业社交网络关系结构分析36-39
- 4.1.1 网络结构分析36-38
- 4.1.2 网络关系分析38-39
- 4.2 员工知识分享影响力评估模型构建39-45
- 4.2.1 企业员工影响力因素分析39-41
- 4.2.2 PageRank算法及基本思想41-42
- 4.2.3 基于PageRank的员工影响力算法改进42-43
- 4.2.4 ESNRank算法设计43-45
- 4.3 本章小结45-46
- 5 基于企业社交网络的员工知识分享实证研究46-64
- 5.1 公司基本情况46
- 5.2 企业内部社交平台46-49
- 5.3 社会网络分析具体实施49-58
- 5.3.1 确定研究对象49
- 5.3.2 数据收集49
- 5.3.3 数据存储与处理49-51
- 5.3.4 结果评估51-58
- 5.4 ESNRANK算法实现与分析58-62
- 5.4.1 实验结果分析58-60
- 5.4.2 算法收敛性分析60-61
- 5.4.3 算法对比分析61-62
- 5.5 员工知识分享促进策略62-63
- 5.6 本章小结63-64
- 6 结论与展望64-66
- 6.1 结论64
- 6.2 不足与展望64-66
- 参考文献66-69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9-71
- 学位论文数据集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寒;沈艳;;社交网络视角下创意产业价值链发展研究[J];学术评论;2012年Z1期
2 陈星汶;;发现社交网络的招聘魅力[J];人力资源管理;2013年04期
3 修春民;;德国限制社交网络在中小学校的使用[J];世界教育信息;2013年18期
4 张希平;;关于图书馆与社交网络的设想[J];普洱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5 周国健;刘璐;邵攸悠;;高校校园社交网络系统实现设计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年10期
6 武会;;浅谈社交网络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及若干建议[J];科技致富向导;2013年05期
7 钱炜;;人体的“社交网络”[J];教师博览;2013年04期
8 代安楠;;大学生校园社交网络的使用与建设[J];青年文学家;2013年24期
9 余剑来;;社交网络化的发展方向[J];世界科学;2011年01期
10 詹馥榕;;浅议俄罗斯网络发展现状及其社交网络语汇特征[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云龙;李艳兵;;社交网络用户的人格预测与关系强度研究[A];第七届(2012)中国管理学年会商务智能分会场论文集(选编)[C];2012年
2 宫广宇;李开军;;对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的分析和思考——以人人网为例[A];首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0年
3 杨子鹏;乔丽娟;王梦思;杨雪迎;孟子冰;张禹;;社交网络与大学生焦虑缓解[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毕雪梅;;体育虚拟社区中的体育社交网络解析[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5 杜p,
本文编号:6638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663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