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网络成瘾青少年抑郁与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3 01:35
本文关键词:住院网络成瘾青少年抑郁与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住院青少年 网络成瘾 抑郁 认知情绪调节策略
【摘要】:目的:青少年网络成瘾已经成为被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一些研究发现,网络成瘾与抑郁的关系比较明显。本研究从抑郁障碍与网络成瘾共患的视角出发,,对住院网络成瘾青少年和非网络成瘾青少年的抑郁水平与认知情绪调节策略进行比较,并进一步探讨网络成瘾青少年抑郁水平与其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 方法:网络成瘾青少年招募自北京军区总院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基地,均为因网络问题而来基地寻求治疗的初、高中学生(2012年2月—11月期间),对照组被试来自于北京市某普通中学三个班的学生。使用网络成瘾诊断标准(陶然等制定)和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定式筛查量表抑郁障碍部分进行临床诊断;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量表(CERQ)对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心理测量。 结果:(1)本研究中网络成瘾青少年共患抑郁障碍的比率为27.2%。(2)本研究中网络成瘾青少年的抑郁量表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排除抑郁障碍的干扰后,非共患组的抑郁量表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网络成瘾青少年的接受、关注计划、视角转换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量表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5, P0.01),责备他人认知情绪策略量表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排除抑郁障碍的干扰后,非共患组的接受、关注计划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量表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5),责备他人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量表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非共患组的关注计划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量表分显著高于共患组(P0.01)。(4)网络成瘾青少年的抑郁水平与关注计划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显著负相关(r=-0.313,P0.05),与积极重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显著负相关(r=-0.357,p0.01),与灾难化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正相关(r=.391,P0.01)。 结论:本研究发现青少年中,网络成瘾伴有抑郁障碍的比率较高;与对照组相比,网络成瘾青少年的抑郁水平较高,他们较少采用接受、关注计划以及视角转换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更多地采用责备他人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量,网络成瘾青少年的这种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模式与其较高的抑郁水平有一定的关系。
【关键词】:住院青少年 网络成瘾 抑郁 认知情绪调节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49.99;C913.4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前言11-13
- 研究方法和过程13-16
- 1. 研究对象13
- 2. 研究工具13-15
- 3. 研究时间和研究方法15
- 4. 研究者的选取15
- 5. 统计方法15-16
- 结果16-18
- 1. 网络成瘾共患抑郁障碍情况16
- 2. 网络成瘾组与对照组抑郁水平及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差异16-18
- 3. 网络成瘾青少年抑郁水平与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相关18
- 讨论18-24
- 1. 网络成瘾共患抑郁障碍18-19
- 2. 网络成瘾与抑郁19-20
- 3. 网络成瘾与认知情绪调节策略20-22
- 4. 网络成瘾者抑郁水平与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22-24
- 网络成瘾青少年抑郁情绪干预建议24-25
- 本研究的反思以及研究展望25-27
- 研究结论27-28
- 参考文献28-31
- 综述31-40
- 参考文献37-40
- 附录40-42
- 致谢42-4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丞凤;林慧;陈冲;刘铁桥;;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与抑郁、焦虑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1年01期
2 刘启刚;李飞;;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抑郁和焦虑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7期
3 董光恒;朱艳新;杨丽珠;;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的应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4期
4 陈亮亮;葛韬韬;郑爱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5期
5 江文庆;杜亚松;辛秦;赵滢;蒋良函;;上海市网络成瘾中学生的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J];上海精神医学;2011年02期
6 路涛;李敏;;我国认知情绪调节方式的研究概述[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7 张林;张志华;金岳龙;韩慧;叶冬青;;中学生网络成瘾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05期
8 肖黎;;南京市中小学生网络使用及网络成瘾情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1期
9 郭莹;武丽杰;;哈尔滨市中学生网络成瘾及其因素研究[J];中国校医;2009年02期
10 白羽,樊富珉;大学生网络依赖测量工具的修订与应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4期
本文编号:7222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722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