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监考制度的社会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26 00:52
本文关键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监考制度的社会学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考试 四六级考试 监考制度 新制度主义 合法性
【摘要】:四六级考试由国家高教部教育司主办,自1987年开始实施至今,已经经历了25个年头。总的来说,四六级考试的实施填补了我国全国性英语能力测试的空白,起到了对大学英语教育的“指挥棒”作用,并且简化了企业对毕业大学生的招聘工作,考试的积极意义是不可否定的。但是,正如哈耶克所说的,没有人能够设计出一个宏大的且完全自洽的制度,四六级考试的制度当中无可避免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漏洞。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四六级考试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的逐渐增加,考试当中针对考试的制度漏洞出现的作弊现象也日益严重。值得庆幸的是,四六级考试的上层监管部门对于这些漏洞的反应是积极和迅速的。具体的说,四六级考试制度针对其自我建构的不完善以及考试中出现的作弊现象做出了两次大的改革,一次是2004年的考试制度的改革,另一次是08年至今仍在试点阶段的机考改革。笔者根据这两次改革,将四六级考试制度分为三个阶段,并各自进行了调查分析,在本文中详细论述了改革的具体内容,最后加以评价。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的是文本研究方法和案例研究法。以中国大学四六级考试监考制度为案例,通过文本研究,比较分析考试监考制度的内容及其变化,如考试的考生须知、监考员须知、具体操作规程等。在对四六级考试历年的文本资料的对比分析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细节,例如四六级考试逐渐在本文规定中增添了诸如:不允许考生将矿泉水瓶放置在桌面上、橡皮必须去掉外皮等规定,这些正式制度的变化为笔者的写作带来了灵感。为了进一步理清这些正式制度中隐含的意义,笔者对五所不同层次的高校当中参加过四六级考试的监考老师和考生进行了非结构式访谈。在访谈中,笔者了解到了许多有关四六级考试的非正式制度,如考生作弊的多种手段、监考老师在监考过程中的一些“潜规则”等。 这些非正式制度大多与正式制度要求的行为规范相违背,但却含有自身的逻辑与合法性。笔者通过对考试制度当中的行动者的关系及行为模式的分析,得出了其非正式行为所暗含的逻辑。之后,笔者根据这些行为逻辑对隐藏在正式制度以及非正式制度的各种表现下的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的内容及特点进行了更深一层的分析,研究了四六级考试改革中的路径依赖以及去制度化因素,并讨论四六级考试制度的合法性问题。
【关键词】:考试 四六级考试 监考制度 新制度主义 合法性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1-05;H319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1 绪论9-18
- 1.1 问题提出和研究意义9-11
- 1.1.1 问题提出9-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研究现状11-13
- 1.2.1 关于考试监考制度的研究11-12
- 1.2.2 关于四六级考试的研究12-13
- 1.3 研究方法13-16
- 1.3.1 案例分析法14-15
- 1.3.2 文本研究法15-16
- 1.4 研究框架16-17
- 1.5 研究创新及不足17-18
- 2 组织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理论及主要概念18-24
- 2.1 新制度主义理论18-20
- 2.2 相关主要概念20-24
- 2.2.1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20-21
- 2.2.2 合法性与合法性机制21-22
- 2.2.3 考试与考试监考制度22-24
- 3 中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制度大事记24-28
- 3.1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制度的诞生24-25
- 3.2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制度变迁大事记25
- 3.3 考试制度缺失引致的社会问题25-28
- 3.3.1 考前出现泄题现象26
- 3.3.2 考试中出现替考26
- 3.3.3 监考老师“放水”26
- 3.3.4 助考和考生使用高科技手段作弊26-28
- 4 考试监考制度中理性行动者之间的关系及行为模式28-32
- 4.1 “理性人假设”与行动主体的博弈策略28-29
- 4.2 监考博弈的博弈树29-30
- 4.3 博弈树分析30-31
- 4.4 博弈的均衡31-32
- 5 新制度主义视角下的四六级监考制度改革32-47
- 5.1 制度规范32-36
- 5.1.1 考试监考的正式制度及行为规定33
- 5.1.2 考试监考制度改革的具体内容33-34
- 5.1.3 改革前后考试监考流程对比分析34-36
- 5.2 考试监考的非正式制度及行为选择36-39
- 5.2.1 非正式制度及监考主体的行为选择36-37
- 5.2.2 非正式制度及考生主体的行为选择37-39
- 5.3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间的冲突39-41
- 5.4 正式制度的路径依赖与去制度化41-43
- 5.5 监考制度的合法性与文化认知43-45
- 5.6 小结45-47
- 6 四六级考试监考制度的改革趋势——机考47-52
- 6.1 机考简介47-49
- 6.1.1 机考流程47-48
- 6.1.2 机考内容48-49
- 6.1.3 机考功能49
- 6.2 机考制度的路径依赖49-50
- 6.2.1 社会规范与文化认知的冲突49-50
- 6.2.2 社会规范与社会关系的冲突50
- 6.3 小结50-52
- 7 四六级考试监考制度改革的启示52-55
- 7.1 社会规范与社会关系层面的协调——“激励相容”52
- 7.2 社会规范与文化认知层面的协调——“制度趋同”52-53
- 7.3 社会关系与文化认知层面的协调——“制度成本”53-55
- 附录55-59
- 附录1 2012年6月四六级考试考生须知55-56
- 附录2 2012年6月四六级考试监考注意事项56-57
- 附录3 改革前六级考试监考人员操作规程57-58
- 附录4 06年改革后六级考试操作规程58-59
- 参考文献59-62
- 后记62-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郭忠华;新制度主义关于制度变迁研究的三大范式[J];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2 罗燕;叶赋桂;;2003年北大人事制度改革:新制度主义社会学分析[J];教育学报;2005年06期
3 崔万田;周晔馨;;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关系探析[J];教学与研究;2006年08期
4 张琼;考试监考的博弈分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马智胜,马勇;试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关系[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7期
6 涂洪波;;制度分析:对新制度主义的一种解读[J];广东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7 蔡基刚;;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新大纲目标定位修正及其意义[J];外语界;2007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德全;科层制及其官僚化过程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386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738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