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本科生厌学问题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8 00:10

  本文关键词:本科生厌学问题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厌学 本科生 小组工作


【摘要】:大学生随着自身的不断成长,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价值观、学业观、人生观。大学生是社会的希望,他们的综合素质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他们对待学习的行为和态度,不仅影响着自身的成长,对国家、对社会都起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作用。但是,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着大学生厌学的现象,逃课、重修也成为习以为常的现象,很多大学生成为了“逃课族”、“隐形逃课族”。本研究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对高校学生的调研,深入剖析大学生厌学产生的原因。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采用社会工作倡导的以人为本、尊重、信任的专业价值理念,尝试提出解决大学生厌学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基于对X高校本科生厌学情况的调研,发现厌学这一现象在高校中普遍存在。根据调研结果,结合先前的研究,尝试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对本科生厌学问题进行有益的尝试。调研结果表明,造成本科生厌学问题有着深刻的原因。从个体层面来讲,对学习存在错误认知、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学习策略不当,是造成本科生厌学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学校环境、社会环境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利于本科生学业的因素。鉴于研究者研究能力与水平的有限,本研究主要运用小组工作的方法,从个体层面对厌学的本科生进行介入,主要从认知改变、行为训练、技巧习得三方面展开。针对本科生存在的问题,从增权的视角开展了“大学怎么学,重学、乐学、擅学”学习管理小组的实践。小组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从认知行为理论出发,通过改变厌学学生的错误认知——改善厌学学生的不良行为——习得自主学习与自我管理的技巧的介入过程,达成小组工作的目标。 通过小组工作的实践,研究者发现不论从小组成员的自我评价,还是工作人员的记录,以及研究者对小组成员行为的前后对比评估,都显示出参与小组活动的服务对象在认知上改变了对大学学习的错误意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在行为上也一定程度地改善了逃课、厌学等不良行为习惯,提高了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能力;在技巧习得上,也学习到一些自主学习的策略,,锻炼了在学习中不畏困难的优秀品质。可见,小组工作在对本科生厌学问题的介入上有着显著的成效。但是,由于研究者理论素养与实践经验的不足,在小组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欠缺与不足。针对这些不足与欠缺,研究者也提出了一些改进的策略。从整合的视角来看,单一的小组工作并不足以根治当前普遍存在的本科生的厌学问题,对本科生厌学问题的解决还亟需工作方法与工作资源的有效整合。需要从学校层面、社会环境层面出发,创造良好的、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环境,这也是研究者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思路与方向。
【关键词】:厌学 本科生 小组工作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C91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20
  • 1.1 研究背景9-10
  • 1.1.1 厌学现象在高校校园中弥漫发展9-10
  • 1.1.3 社会工作视角开始进入厌学现象的研究10
  • 1.2 研究意义10-11
  • 1.2.1 理论意义10-11
  • 1.2.2 现实意义11
  • 1.3 文献综述11-17
  • 1.3.1 概念界定11-12
  •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7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17
  • 1.4 研究内容17-18
  • 1.5 研究方法18-19
  • 1.5.1 文献法18
  • 1.5.2 调查法18
  • 1.5.3 参与式观察法18-19
  • 1.5.4 案例分析法19
  • 1.6 研究的创新点19-20
  • 第二章 本科生厌学问题探析20-23
  • 2.1 本科生厌学问题的现状及表现20-21
  • 2.2 本科生厌学的原因21-22
  • 2.3 本科生厌学的危害22-23
  • 第三章 小组工作介入本科生厌学问题的必要性和优势及理论视角23-27
  • 3.1 小组工作介入本科生厌学问题的必要性23-24
  • 3.1.1 厌学成为社会问题23
  • 3.1.2 本科生的独特性23-24
  • 3.2 小组工作方法介入本科生厌学问题的优势24-25
  • 3.2.1 发展取向的价值理念24
  • 3.2.2 有效整合的助人方式24
  • 3.2.3 小组工作方法本身的适用性24-25
  • 3.3 小组工作介入本科生厌学问题的理论视角25-27
  • 3.3.1 “生态系统”理论25-26
  • 3.3.2 “增权”的视角26
  • 3.3.3 认知行为理论26-27
  • 第四章 小组工作方法介入本科生厌学问题的实践27-46
  • 4.1 小组筹划27-29
  • 4.1.1 组员基本情况27-28
  • 4.1.2 问题评估28-29
  • 4.1.3 小组类型与特征判断29
  • 4.2 小组活动方案设计29-31
  • 4.2.1 小组目标制定原则29-30
  • 4.2.2 小组目标30
  • 4.2.3 小组活动方案30
  • 4.2.4 预估困难及解决方案30-31
  • 4.3 小组实施过程31-37
  • 4.3.1 小组初期:改变组员对学习的错误认知31-32
  • 4.3.2 小组中期:改变组员的不良行为32-35
  • 4.3.3 小组后期:巩固效果并鼓励案主学以致用35-37
  • 4.4 小组评估37-42
  • 4.4.1 小组参加者意见37
  • 4.4.2 工作人员的观察37
  • 4.4.3 小组过程评估37-42
  • 4.5 本科生厌学问题小组工作的应用效果42-43
  • 4.6 本次小组工作的分析及改进策略43-46
  • 4.6.1 本次小组工作的过程分析43-44
  • 4.6.2 改进的策略44-46
  • 第五章 反思与建议46-49
  • 5.1 反思46-47
  • 5.1.1 小组工作中组员表现的反思46
  • 5.1.2 小组工作方法介入本科生厌学问题的思考46-47
  • 5.2 建议47-49
  • 5.2.1 学习管理小组在高校班级层面的推广47-48
  • 5.2.2 整合学校、社会层面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48-49
  • 参考文献49-52
  • 附录152-55
  • 附录255-56
  • 附录356-57
  • 附录457-58
  • 附录558-59
  • 致谢59-60
  • 作者简介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爽;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自我成长小组”模式初探[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2 黄晓红;世界义务教育遭逢挑战──当今辍学现象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3 江滨;大学生厌学现象探析及对策[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刘崇俊;隋树霞;;论小组工作在大学生辅导中的专业优势[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08期

5 裴谕新;;性、社会性别与充权:关于四川地震灾区妇女刺绣小组领袖的个案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2011年05期

6 许丽英;;互动模式在学校小组工作中的应用初探[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王杨;陈树文;;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工作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8 孙庆民;;浅论高校社会工作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7年35期

9 宋义霞;;大学生厌学问题成因及应对方略探讨[J];理论导刊;2011年08期

10 吴冰;李德胜;杨双燕;;试论朋辈辅导对大学生体育厌学状态的影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09期



本文编号:7464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7464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9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