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科学知识在精细社会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4 11:09

  本文关键词:科学知识在精细社会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知识 精细社会 精细化 科学知识 关系


【摘要】: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精细化”的先进思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老子就提出“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在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却频频出现各种重大社会问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粗放的社会运行模式与社会分工和精细的要求发生矛盾。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相应的要求社会管理和社会运行也要进一步细化,即社会的精细化,也就是精细社会。 精细社会是以科学知识和技术为基础,以精简、合理、高效为原则,借助职业化和劳动分工,实现生产、管理、社会服务各部门、各领域有效链接,促进人和社会健康全面发展的社会状态。精细社会具有标准化、专业化、理性化的特征。 在构建精细社会的过程中,知识是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知识是主体通过各种手段与渠道所获得的关于客观世界和自身本质属性的确实性的经验集合体。知识具有隐蔽性、应用性、多元性、可复制性和转移性、资本性、时代性的特点,其特点具体体现在知识作用于精细社会的发展上。知识具有自为价值、工具价值、信息价值、意义价值等多重价值,这些价值对精细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知识社会学作为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对其理论渊源和主要的理论观点进行的详细地阐述为进一步探讨知识和精细社会的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最后,本文重点研究了知识与精细社会的关系,论述科学知识促进精细社会的途径。 作为知识形态的科学并不能直接推动社会的精细化发展,而是通过促进人的精细化,促进技术和技术进步,通过提高社会生产力和劳动效率,促进不断加深的社会分工,通过改善组织和社会管理,以及通过现代性也就是韦伯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精神对人的意识、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和塑造,间接发挥其作用的。科学知识的这种作用,具体表现在促进社会的定量化、标准化和理性化三个大的方面。 目前,中国社会总体上还处于粗放阶段,这种粗放型特征是由中国粗放的传统文化和知识形态,经由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作用于社会生活各领域造成的,其中最重要的仍然是科学知识和造就科学知识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并未在全社会深深扎根。这种科学知识缺乏,使人们依然主要依赖简单经验指导其职业化的社会行为,表现在指导生产劳动、组织和社会管理,以及社会服务各领域,使中国社会在物质生产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各种社会系统性问题不断暴露。为了扭转社会现代发展的这种不协调,以免使更多的人乃至整个社会蒙受不必要的损失和损害,在继续深化社会各领域配套改革的同时,,需要在全社会大兴科学之风,大兴学习之风,大兴责任之风,大兴精细之风,使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脚步,走得更踏实、更稳健。
【关键词】:知识 精细社会 精细化 科学知识 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C9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导论11-27
  • 1.1 问题的缘起11
  • 1.2 研究目的11-12
  • 1.3 研究意义12
  • 1.4 选题依据12-14
  • 1.4.1 理论依据12-14
  • 1.4.2 现实依据14
  • 1.5 国内外研究综述14-25
  • 1.5.1 国外研究14-21
  • 1.5.2 国内研究21-23
  • 1.5.3 简单述评23-25
  • 1.6 研究方法25
  • 1.6.1 经验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25
  • 1.6.2 因果分析与结构功能分析相结合25
  • 1.6.3 文献研究25
  • 1.7 创新点25-27
  • 第二章 知识、知识社会学与科学知识27-37
  • 2.1 知识27-31
  • 2.1.1 知识及其内涵27-28
  • 2.1.2 知识的类型28-29
  • 2.1.3 知识的特征29-30
  • 2.1.4 知识的价值30-31
  • 2.1.5 知识的研究范式31
  • 2.2 知识社会学31-34
  • 2.2.1 知识社会学的理论渊源31-32
  • 2.2.2 知识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观点32-34
  • 2.3 科学知识34-36
  • 2.3.1 科学知识的内涵34
  • 2.3.2 科学知识的基本特征34-36
  • 小结36-37
  • 第三章 精细社会37-43
  • 3.1 精细社会的概念37
  • 3.2 精细社会的基本内涵37-39
  • 3.3 精细社会的特征39
  • 3.4 精细社会的方法论体系39-41
  • 3.4.1 理念层次39-40
  • 3.4.2 基本方法层次40
  • 3.4.3 技术、工具层次40-41
  • 3.4.4 具体运用层次41
  • 小结41-43
  • 第四章 知识对精细社会建设的作用43-49
  • 4.1 精细社会知识的产生43
  • 4.2 知识与精细社会的理念43-44
  • 4.3 知识与精细社会的技术、工具44-45
  • 4.4 知识在精细社会中的具体运用45-46
  • 4.5 知识分子在精细社会构建中的地位和作用46-48
  • 小结48-49
  • 第五章 科学知识对精细社会的作用方式49-53
  • 5.1 科学知识对人的精细化49-50
  • 5.1.1 科学知识增强人的认知能力49
  • 5.1.2 科学知识优化人的思维方式49
  • 5.1.3 科学知识提高人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49-50
  • 5.2 技术进步与效率50-51
  • 5.2.1 人的认知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技术进步50
  • 5.2.2 人的思维方式的优化可以促进技术进步50-51
  • 5.2.3 人的解决社会问题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技术进步51
  • 5.3 社会分工与专业化51-52
  • 小结52-53
  • 第六章 科学知识促进社会精细化的途径53-56
  • 6.1 科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标准化53
  • 6.2 科学知识与劳动和社会分工的专业化53-54
  • 6.3 科学知识与社会的理性化54-55
  • 小结55-56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56-57
  • 参考文献57-60
  • 致谢60-61
  • 作者简介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醒民;;科学是什么?[J];湖南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2 崔绪治,浦根祥;从知识社会学到科学知识社会学[J];教学与研究;1997年10期

3 韩吉珍;;知识的类型及其教学方式——谢弗勒关于知识的类型与教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31期

4 司汉武;海莉娟;李伟;;知识在精细社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24期

5 胡爱玲;;从知识分子的身份流变看当代知识分子的角色地位[J];求索;2011年01期

6 王卫平;走出知识分子的神话——40年代与90年代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的一种考察[J];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05期

7 李路彬;赵万里;;解释社会学与知识社会学的隐传统[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俞可平;游魂何处归──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知识分子(洋务运动至1949年)[J];天津社会科学;1996年05期

9 谢燕;孟祥生;;实施标准化方略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浅谈标准化战略的实践与思考[J];上海标准化;2009年06期

10 邵建;;关于知识分子的三个问题[J];粤海风;2003年02期



本文编号:8496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8496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3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