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优势视角下对城市丧偶单亲母亲的个案介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7 07:47

  本文关键词:优势视角下对城市丧偶单亲母亲的个案介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丧偶单亲母亲 优势视角 社会工作介入


【摘要】:随著家庭、社会结构的多元,家庭可能因为各种因素而造成单亲,如离婚、配偶死亡等,而我国单亲母亲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并且呈继续增长的趋势。丧偶单亲母亲作为单亲母亲的一种主要形式,她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也是本文所关注的对象。 现有文献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单亲母亲群体进行过研究与论述:偏重于离婚式单亲母亲家庭的研究;针对单亲家庭的子女问题研究较多,如成长教育、心理状况、心理特征等;研究着眼于单亲母亲问题的消极方面,集中讨论“单亲”给母亲和子女带来的负面影响,如经济问题,就业问题,子女教育问题等。研究大多从问题视角着手,视单亲母亲为弱势群体;社会工作对单亲母亲进行介入的研究较少,更多的是理论层面的研究。 因此,本文采用从优势视角出发,对一个比较典型的城市丧偶单亲母亲进行个案介入研究,并且该个案是由笔者来进行介入服务。 首先,论文介绍了案主的背景资料以及案主被“单亲”的负面影响,包括心理上的孤独感,经济上的困难,亲属关系中的婆媳和亲子问题。 其次,分析案主的资料,充分挖掘其所拥有的优势特质,案主不仅在认知、情绪、行为上具有自身的优势特质,还具有外部的优势,包括亲属和社区居委会的帮助。 然后介绍个案介入的理念、过程和方法。理念包括赋权、抗逆力和整合。过程包括作者与案主一起重新解构问题,澄清问题,使其意识到自身没有问题,而是她的“单亲”身份会被有的人歧视,因“单亲”而带来了一些生活上的“问题”,进一步解构这些“问题”,把注意力聚焦在案主如何应对生活以及从她的经验里挖掘优势特质;建构意义,挖掘案主问题背后“优势”的可能性,让案主认识到:在逆境中也能生活得很好,因为逆境更能激发一个人的抗逆力;重构生活,让案主从问题走向回归,通过从心理、经济、家庭关系等方面的介入,使其回归正常的生活。方法包括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运用同理心的技巧,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 再对该个案进行过程评估。 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并从社工和研究者这两个角度进行反思,希望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之处。
【关键词】:丧偶单亲母亲 优势视角 社会工作介入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13.1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第1章 导论11-25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2
  • 1.1.1 研究背景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相关研究回顾12-17
  • 1.2.1 关于单亲母亲家庭方面的研究12-13
  • 1.2.2 关于单亲母亲方面的研究13-14
  • 1.2.3 关于单亲子女方面的研究14-15
  • 1.2.4 关于社会工作对单亲母亲介入方面的研究15-16
  • 1.2.5 小结16-17
  • 1.3 主要概念界定与研究视角17-21
  • 1.3.1 主要概念17-19
  • 1.3.2 研究视角19-21
  • 1.4 研究方法21
  • 1.5 个案背景资料与案主被“单亲”的负面影响21-25
  • 1.5.1 个案背景资料21
  • 1.5.2 负面影响21-24
  • 1.5.3 小结24-25
  • 第2章 优势视角下案主的特质25-30
  • 2.1 自身的优势特质25-28
  • 2.1.1 对丧偶的心理认知25-26
  • 2.1.2 对丧偶的情绪感受26-27
  • 2.1.3 案主的外在行为表现27
  • 2.1.4 小结27-28
  • 2.2 外部的优势特质28-30
  • 2.2.1 亲属给予的帮助28
  • 2.2.2 社区居委会给予的关照28-29
  • 2.2.3 小结29-30
  • 第3章 优势视角下对案主的介入30-44
  • 3.1 介入的理念30-31
  • 3.1.1 赋权30-31
  • 3.1.2 抗逆力31
  • 3.1.3 整合31
  • 3.2 介入的过程31-41
  • 3.2.1 解构问题32-33
  • 3.2.2 建构意义33-35
  • 3.2.3 重构生活35-41
  • 3.3 介入的具体方法41-44
  • 3.3.1 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41-42
  • 3.3.2 运用同理心42-43
  • 3.3.3 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43-44
  • 第4章 过程评估44-51
  • 4.1 关系建立阶段44-45
  • 4.2 资料收集与计划制定阶段45-47
  • 4.3 服务开展阶段47-49
  • 4.4 结案与评估阶段49-51
  • 第5章 总结与反思51-54
  • 5.1 总结51-52
  • 5.2 反思52-54
  • 5.2.1 作为社工的反思52-53
  • 5.2.2 作为研究者的反思53-54
  • 参考文献54-55
  • 附录55-56
  • 致谢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美燕;吴冬才;;构建我国单亲家庭家务劳动价值补偿制度的探讨[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年06期

2 李洪涛;社会性别视角的解析:单亲母亲现状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2000年02期

3 李林英;单亲母亲的烦与忧[J];妇女研究论丛;1995年04期

4 管雷;;优势视角下汶川地震灾区青少年的社会工作介入[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 林岚;单亲家庭母亲及其子女成长之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洪业应;;社会工作视角下单亲母亲的生存困境及对策[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徐安琪;单亲弱势群体的社会援助[J];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8 李婵;社会学视野下的单亲家庭[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9 徐安琪;单亲家庭子女福利及其法律、政策援助[J];青年研究;2004年07期

10 许艳丽;董维玲;;单亲母亲家庭经济现状研究[J];人口学刊;2008年02期



本文编号:8681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8681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3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