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对农民工子弟学校文化教育环境的介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3 14:10
本文关键词:社会工作对农民工子弟学校文化教育环境的介入研究
【摘要】: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女追随父母来到城市,带来了教育、生活、发展等一系列问题。面对陌生的环境,生理弱势和心理弱势使得农民工子女无所适从,教育成为他们快速适应城市生活、建立正常人际关系、加快社会化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户籍制度和城市公办学校教育资源的限制,大多数的农民工子女只能就读于教育环境较差的农民工子弟学校。 学校是儿童或青少年人际交往最重要的途径,,也是其接受系统、正规社会化过程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环境包括自然环境、文化环境两个方面。相对于自然环境,笔者认为,学生受教育的文化环境更为重要,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因素,也是校园文化中最活跃、最有教育力量的因素。学校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都影响着学生个体心理的发展和人格的塑造。尤其在面对农民工子女这样特殊、敏感的群体时,学校更应该做好及时、正确的引导。但是,农民工子弟学校在社会存在上属于弱势群体,在教学条件、师资力量、文化建设等方面与公办学校存在很大差距,很难做到“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品质培养。 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农民工子弟学校需要社会工作的支持和配合,作为学校教育的辅助力量。在农民工子女个性成长和心灵关怀方面,更是需要社会工作专业的指导和服务。本研究以西安某农民工子弟学校为研究对象,以社会系统理论、优势视角理论、人本主义等为支撑,以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为实践模式,借助社会工作具体的实务技巧,社会工作者致力于改善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文化教育环境,挖掘农民工子女的“内生力”,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针对农民工子弟学校文化教育缺失问题,社工主要从三方面展开工作:首先,通过问卷、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结合社工的观察体会,对学校文化教育环境建设及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进行描述;然后,对学校文化教育环境及学生困境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最后,社工制定了个性化的服务方案,一方面,围绕挖掘学生自身潜能、提高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能力等基础目标,社工开展了小组工作。另一方面,结合学校工作情况和实际需要,协助学校完善自身教育功能,优化社区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氛围。 本文尝试从社会工作专业角度在农民工子弟学校教育领域进行有益的实践探索。小组工作中,社工从挖掘学生潜力、提升学生应对环境能力的目标出发,开展了自我成长小组;从提升教育者的教育能力和技巧入手,社工开展了亲子小组活动,为学生与家长、教师沟通交流提供了平台。社区工作中,社工组织了“校长沙龙”等活动,促进了农民工子女社区融合以及学校与社区的良好互动。
【关键词】:社会工作 农民工子弟学校 文化教育环境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C91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导论10-22
-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10-11
- 1.2 研究意义11-13
- 1.2.1 理论意义11
- 1.2.2 实践意义11-13
- 1.3 相关概念界定13-15
- 1.3.1 教育环境的界定13-14
- 1.3.2 文化教育环境的界定14
- 1.3.3 学校社会工作的界定14-15
- 1.4 国内外研究状况15-19
- 1.4.1 国内研究现状15-16
- 1.4.2 国外研究现状16-18
- 1.4.3 评价18-19
- 1.5 研究方法19
- 1.5.1 文献法19
- 1.5.2 问卷法19
- 1.5.3 访谈法19
- 1.5.4 参与观察法19
- 1.6 研究内容及理论依据19-21
- 1.6.1 研究内容19
- 1.6.2 理论依据19-21
- 1.7 创新点及不足21-22
- 第二章 Q 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育环境状况22-30
- 2.1 自然环境描述22-23
- 2.1.1 Q 学校地理位置与周边环境22
- 2.1.2 Q 学校基础设施建设22-23
- 2.2 校园文化环境23-26
- 2.2.1 校园文化景观建设23
- 2.2.2 师资力量与教育教学情况23-24
- 2.2.3 农民工子女的学习生活状况24-25
- 2.2.4 师生关系25-26
- 2.2.5 同辈群体关系26
- 2.3 对学校文化环境的前期评估26-27
- 2.3.1 社区秩序混乱,人员混杂26
- 2.3.2 师资力量薄弱,流动性大26-27
- 2.3.3 学生自我评价不足,安全感缺失27
- 2.4 原因分析27-30
- 2.4.1 资金短缺27-28
- 2.4.2 办学者的局限性28
- 2.4.3 教师教育能力不足28
- 2.4.4 家庭教育的缺失28-29
- 2.4.5 社会支持系统薄弱29-30
- 第三章 社会工作对学校文化教育环境的介入方法和实施过程30-38
- 3.1 制定实施方案和目标30
- 3.2 方案实施过程30-37
- 3.2.1 小组工作31-35
- 3.2.2 社区工作35-37
- 3.3 后续跟进37-38
- 第四章 总结38-41
- 4.1 关于农民工子弟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38-39
- 4.1.1 政府层面38
- 4.1.2 农民工子弟学校层面38-39
- 4.1.3 社会工作层面39
- 4.2 关于社会工作发展前景的展望39-41
- 参考文献41-44
- 附录44-49
- 附录 144-46
- 附录 246-47
- 附录 347-48
- 附录 448-49
- 致谢49-50
- 作者简介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福存;;社会工作视角下流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韩黎;;民工子弟学校教师教学生活现状调查研究——以成渝五所民工子弟学校为例[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3期
3 胡莉;牟映雪;;进城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综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4 陈晓芳;王娟;;社会化视角下的城市农民工子女养成教育问题[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5 许斗斗;何q
本文编号:9056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905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