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当代“新农人”的身份建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30 02:34

  本文关键词:当代“新农人”的身份建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农人 返乡 身份建构 身份认同


【摘要】:伴随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不仅在空间上被迅速扩张的城市所吞噬,社会结构也受到冲击,空心化与内卷化倾向日趋严重,农村发展可以说是处于后继乏力的状态。在普遍担忧农村未来发展的同时,近年来,国内兴起了一阵青年返乡的热潮。这些返乡青年被普遍称呼为“新农人”。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返乡青年,他们有其自身的群体特征:一是主动自发退出城市工作与生活场域,经历了地域上从城市到农村、身份上从白领到农民的转变;二是文化水平普遍较高,返乡前能够凭借个人能力在城市过上体面的生活,返乡后,往往通过生态的种养殖方式,直接或间接参与到农业生产经营并获得收入。“新农人”在从都市到农村、从社会普遍认可的都市白领到职业农民的转换过程中,他们是如何通过这一身份的建构来降低生活中的无常感,建立起新的生活意义世界?以及他们的身份建构又面临着怎样的困境?这是本研究的缘起和主题。研究过程中,笔者以深度访谈与参与式观察作为获取第一手资料的主要方式,以身份认同理论为分析工具与框架,分析“新农人”这一群体是如何在日常行动中实现身份的转换。研究发现,“新农人”身份的建构过程,实质上是在迅速现代化与城市化的背景下,都市知识青年基于价值理性和经济理性的判断,选择退出城市及城市背后的文化价值体系,并试图通过到农村建立起全新的职业世界与生活方式,重建个体归属感与认同感的过程。具体结论如下:1、“新农人”身份的确立始于与原都市职业身份的剥离,辞职作为退出城市职业身份的关键点,进一步明确了个体的成员属性与资格。2、“新农人”在自我和他人的关系中实现并进一步完成群体的身份建构。同时,国家自上而下的政策建议、制度设计及社会舆论进一步明确该群体的身份。3、作为局部社会职业结构的变动,“新农人”的出现昭示着宏观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的变迁。“新农人”返乡建构在对乡村作为文化共同体的想象之上,但在此过程中,往往片面强调农村所代表的文化意义,忽视其发展的历史与现状。这无疑将成为阻碍其身份建构实现的潜在因素。由于“新农人”属于一个新兴现象,然而,通过对该群体的研究,不仅可以看到更加真实与能动的实践主体,同时能够窥探到更为丰富生动的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图景,也希望有更多研究能够对此给予关注。
【关键词】:新农人 返乡 身份建构 身份认同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C912.1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11
  • 一、导论11-26
  • (一) 研究背景和研究缘起11-13
  • (二) 相关研究回顾13-19
  • (三)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19-22
  • 1、核心概念界定19-20
  • 2、理论基础:身份与身份认同20-22
  • (四)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22-25
  • 1、研究思路22-23
  • 2、研究方法23-25
  • (五) “新农人”概况25-26
  • 二、“新农人”身份建构的基础26-37
  • (一) “物理”返乡到辞职:身份进入的仪式26-29
  • (二) 公共事务到私人事业:融入与明确身份29-33
  • 1、进入29-30
  • 2、公私分明:身份界限的博弈30-32
  • 3、外来人与中间群体:身份定位的完成32-33
  • (三) 三无产品与品牌建设:身份的强化33-37
  • 1、“品牌”:身份的象征34-35
  • 2、陪伴还是“驯化”:身份归属感的提升35-37
  • 三、“新农人”身份获得的动力37-46
  • (一) 城市的推力38-41
  • 1、迫于环境问题的返乡39-40
  • 2、迫于生存压力的返乡40-41
  • (二) 农村的拉力41-45
  • 1、政策鼓励下的返乡41-42
  • 2、多元农业发展下的返乡42-44
  • 3、农村问题感召下的返乡44-45
  • (三) 集体记忆:身份认同与建构的另一种解释路径45-46
  • 四、“新农人”身份的自我演绎与辨识46-54
  • (一) 语言身份的选择与建构47-50
  • 1、我们和农民47-49
  • 2、自然农业崇拜49-50
  • (二) 人际关系的重建50-52
  • 1、以本地农民为核心的日常交往50-51
  • 2、“新农人”群体的泛亲情化交往51-52
  • (三) 生活方式认同52-54
  • 1、回归自然:养生意识与身体保健53-54
  • 2、回归传统:无为而为54
  • 五、“新农人”身份的群体建构54-61
  • (一) 工作困境中的“自嗨”55-58
  • 1、一起造“市”55-57
  • 2、用钞票做选择57-58
  • (二) 抱团取暖:以“i20—让故乡年轻”为例58-61
  • 1、返乡论坛58-60
  • 2、线上交流60-61
  • 六、“新农人”身份的社会建构61-66
  • (一) 他者对“新农人”身份的期待61-64
  • 1、村民:外面来的“能人”61-63
  • 2、白领:情怀与利益博弈63-64
  • (二) 媒体对“新农人”身份的建构64-65
  • (三) 国家的介入65-66
  • 七、总结与讨论66-75
  • (一) “新农人”身份建构的本质67-68
  • (二) “新农人”身份建构的逻辑68-69
  • (三) “新农人”身份建构中个体、社会和国家的关系69-71
  • (四) 进一步的思考与讨论71-75
  • 参考文献75-80
  • 附录80-82
  • 致谢82-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考金;刘瑞清;张翠娥;;妇女非政府组织在农村妇女身份建构中的运作分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黄漫;;在希望之乡的身份探寻——解读《梦娜在希望之乡》中梦娜的文化身份建构[J];长沙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3 韦慧民;刘洪;;职场身份建构及其管理研究述评[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年05期

4 刘丽娟;;休闲娱乐:身份区隔及建构的导航仪——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工小说中的身份建构[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王建平;刘娇;;走出身份迷误——解析《眼望上苍》的种族身份建构[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陈开富;;奥巴马与“美国梦”及黑人身份建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7 梁本斌;;对话基础之上的身份建构[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李红燕;;《希望之乡的莫娜》中的身份建构与文化战[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9 封宇;;身份建构的顺应性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10 阳运清;;功能文体学视角下《喧嚣与骚动》中人物的身份建构[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辉宇;日本的自我认知与身份建构[N];学习时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莹;地方基督徒的身份建构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2 王p鷓,

本文编号:9456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9456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e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