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仇官心态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5 00:12

  本文关键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仇官心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转型 社会心态 仇官心理 调适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急剧变化,目前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全面转型时期。经济社会的不断转型导致了一部分人心理失衡,仇官心态开始产生并蔓延。本文试从社会学、心理学和管理学角度对仇官心态进行研究。 本论文总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论述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仇官心态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对与仇官心态问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第二章:研究了与仇官心态相关的理论问题。认为与仇官心态的产生密切相关的心理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相对剥夺感、群体心理、社会怨恨等三个方面。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这些理论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概述、解释,并提出了自己的理解。 第三章:将“仇官心态”界定为“社会和公众对官员普遍的不信任感和‘有罪推定’的心理定势”,并考察了我国转型时期仇官心态的现实表现及其社会危害。 第四章:较为深入地探讨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仇官心态产生的原因。认为主要包括改革负效应、民生政策不完善、干群关系紧张、群体心理因素以及媒体对官员监督的涉猎放大等五个方面。 第五章:初浅地思考了调适和化解仇官心态的对策。认为预防、调适和化解仇官心态是新时期各位公共管理者所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工作,要从加强心灵治安综合治理、改善民生民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着手,努力调适和化解。
【关键词】:社会转型 社会心态 仇官心理 调适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12.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25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0-15
  • 一、选题背景10-13
  • 二、研究意义13-15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15-22
  • 一、社会心态15-18
  • 二、仇官心态研究与述评18-22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22-25
  • 第二章 仇官心态研究的理论基础25-35
  • 第一节 相对剥夺感理论25-29
  • 第二节 群体心理理论29-32
  • 第三节 社会怨恨理论32-35
  • 第三章 我国转型时期仇官心态的现状35-46
  • 第一节 当前我国仇官心态的主要表现35-42
  • 一、冷漠心态35-36
  • 二、怀疑心态36-38
  • 三、蔑视心态38-39
  • 四、恶搞心态39-40
  • 五、围观心态40-41
  • 六、敌视心态41-42
  • 第三节 仇官心态的社会危害42-46
  • 一、影响对官员的正确认知43-44
  • 二、影响和谐的干群关系44
  • 三、破坏党和政府的公信力44-45
  • 四、影响社会和谐稳定45-46
  • 第四章 仇官心态产生的原因46-72
  • 第一节 改革负效应是仇官心态产生的归因折射46-54
  • 一、贫富差距拉大47-51
  • 二、社会阶层分化加剧51-53
  • 三、社会信仰危机53-54
  • 第二节 民生政策滞后是仇官心态产生的现实根源54-58
  • 一、初次分配制度存在不合理因素54-56
  • 二、现行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56-58
  • 第三节 干群关系的紧张强化了仇官心态58-63
  • 一、官员失范行为滋长民众对官员的仇视感58-60
  • 二、官二代现象与阶层固化成为民众仇官的一个新动态60-61
  • 三、权力寻租行为造成新兴阶层滋生仇官心态61
  • 四、干部选拔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加剧了仇官心态61-63
  • 第四节 群体心理的作用固化了仇官心态63-68
  • 一、群众维权意识不断上升64
  • 二、对官员负面形象产生集体记忆64-65
  • 三、民众心理感染扩大仇官人群65-68
  • 四、思维定势影响68
  • 第五节 媒体监督的猎奇关注放大了仇官心态68-72
  • 一、媒体对官员批评报道的眼球效应68-70
  • 二、境外官员廉政信息传播的比较效应70-72
  • 第五章 调适和化解仇官心态的对策72-85
  • 第一节 力促社会公平正义72-76
  • 一、严惩腐败和废除特权72-73
  • 二、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73-75
  • 三、坚持科学民主和依法执政75-76
  • 第二节 着力改善民生民利76-79
  • 一、加大对民生事业的投入和支出77-78
  • 二、完善民生政策并加大执行力度78
  • 三、建立健全社会安全体系78-79
  • 第三节 加强心灵治安综合治理79-85
  • 一、引领“官”“民”双向互动79-80
  • 二、加强舆论监督引导80-82
  • 三、强化政府综合化解82-85
  • 结语85-86
  • 参考文献86-94
  • 致谢94-9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春林;;农民工相对剥夺感产生原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0期

2 李骅;;马克斯·舍勒怨恨理论述评[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沈杰;;“仇富心理”何以可能——对北京市和杭州市问卷调查资料的分析[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夏凌捷;;略论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心理机制及防范[J];东南传播;2011年02期

5 高山奎;;价值批判中的怨恨问题研究——从尼采和舍勒的关系上看[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11期

6 赵建生;邹智勇;周树华;;网络负面社会心态和传播效应对涉警公共危机事件处置工作的影响及其解决对策[J];公安研究;2010年01期

7 陈相光;;关于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的社会心理分析[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8 张书维;王二平;周洁;;相对剥夺与相对满意:群体性事件的动因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10年03期

9 黄立辉;张姗姗;石文典;;群体性事件中的社会心理学分析[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10 李尔平;粟雄飞;甘日栋;;社会泄愤事件的社会心理学透视[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锦涛;[N];人民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红生;社会心态论[D];武汉大学;2004年

2 姜卫平;社会转型期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能力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梁贵春;转型期中国社会矛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素芳;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仇富心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吴春生;转型期中国社会冲突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艾志刚;论政府在社会矛盾应急管理中的责任[D];西北大学;2007年

5 李永国;当代美国政府信任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牛保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仇官仇富倾向[D];延安大学;2008年

7 马广海;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阶层分化与社会心态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736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9736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1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