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近郊当代自然村落生活空间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7 20:44
本文关键词:合肥近郊当代自然村落生活空间模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自然村落 生活活动 私密空间 庭院空间 公共空间 空间模式
【摘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好乡村建设的大背景下,本文以自然村落生活空间为对象,,以人的生活活动和需求为出发点,以空间与人的活动相关性为线索,使用了实地调研和图表分析等科学的研究方法,着力于合肥近郊自然村落中与生活活动关系密切的生活空间,对合肥近郊自然村落生活空间和人的生活活动进行了相关的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生活空间模式的概念。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进行了说明,对目前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概状做了搜集和整理,并确立了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基本方法;第二部分对本文的研究对象进行了范围界定,明确了生活活动、生活空间和空间模式的概念。第三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分别从私密空间、庭院空间和村落公共空间的特征、类型和空间元素入手,对各层次空间的生活活动进行研究,通过图片、图示和表格等方式将空间的特征和空间与行为活动之间的关系表达出来,最后分别总结了私密空间、庭院空间和村落公共空间的空间布局方式,并提出了相关的一些生活空间模式。 本文对自然村落生活空间模式的研究,以期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规划指导,为美好乡村建设下的农村改造建设提供宝贵意见。
【关键词】:自然村落 生活活动 私密空间 庭院空间 公共空间 空间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C912.82;TU982.29
【目录】:
- 致谢7-8
- 摘要8-9
- ABSTRACT9-10
- 目录10-13
- 插图清单13-16
- 表格清单16-17
- 第一章 绪论17-25
- 1.1 课题的源起17-18
-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17
-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17-18
- 1.1.3 课题研究的意义18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8-22
- 1.2.1 国外相关研究概况18-19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19-22
- 1.3 研究设想22-25
- 1.3.1 实例选取22-23
- 1.3.2 研究内容和范围23
- 1.3.3 研究方法23-24
- 1.3.4 研究框架24-25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调研25-31
- 2.1 合肥近郊自然村落的认知25-26
- 2.1.1 合肥近郊的范围界定25
- 2.1.2 自然村落25
- 2.1.3 当代自然村落25-26
- 2.2 生活方式及其相关概念26-28
- 2.2.1 生活方式26
- 2.2.2 生活观念26-27
- 2.2.3 生活活动27-28
- 2.3 生活空间模式解读28-29
- 2.3.1 空间28
- 2.3.2 生活空间28
- 2.3.3 空间模式28-29
- 2.4 自然村落的调研29-30
- 2.4.1 调研目的29-30
- 2.4.2 调研对象30
- 2.4.3 调查内容30
- 2.5 小结30-31
- 第三章 私密生活空间模式研究31-54
- 3.1 私密空间31
- 3.2 私密空间的生活活动31-38
- 3.2.1 生理活动31-36
- 3.2.2 交往活动36-37
- 3.2.3 休闲活动37-38
- 3.3 私密空间与活动38-50
- 3.3.1 “起居”空间与活动39-41
- 3.3.2 休息空间与活动41-44
- 3.3.3 餐厨空间与活动44-47
- 3.3.4 浴厕空间与活动47-50
- 3.4 私密生活空间模式50-53
- 3.4.1 私密生活空间的组合方式50-52
- 3.4.2 私密性层次的模式52-53
- 3.5 本章小结53-54
- 第四章 庭院生活空间模式研究54-75
- 4.1 庭院空间54-56
- 4.1.1 庭院空间定义54
- 4.1.2 庭院的围合要素54-55
- 4.1.3 庭院空间的平面类型55-56
- 4.2 庭院空间的生活活动56-57
- 4.3 庭院空间与活动57-70
- 4.3.1 入口空间与活动57-58
- 4.3.2 井口空间与活动58-59
- 4.3.3 晾晒空间与活动59-61
- 4.3.4 转角空间与活动61-62
- 4.3.5 菜地空间与活动62-63
- 4.3.6 硬地空间与活动63-70
- 4.4 庭院生活空间模式70-74
- 4.4.1 庭院空间组合方式71-72
- 4.4.2 有生机的庭院模式72-74
- 4.5 本章小结74-75
- 第五章 村落公共生活空间模式研究75-92
- 5.1 村落公共空间75
- 5.2 村落公共空间的生活活动75-78
- 5.2.1 生活活动的类型75-76
- 5.2.2 生活活动的总体分布76
- 5.2.3 生活活动的时段分布76
- 5.2.4 生活活动的人群分布76-78
- 5.3 生活活动与村落公共空间78-88
- 5.3.1 节点空间78-81
- 5.3.2 街巷空间81-83
- 5.3.3 广场空间83-88
- 5.4 村落公共生活空间模式88-91
- 5.4.1 公共空间的共性88-89
- 5.4.2 驻足的街巷模式89-90
- 5.4.3 生活活动中心模式90-91
- 5.5 本章小结91-92
- 第六章 结语92-94
- 6.1 论文总结92
- 6.2 研究展望92-94
- 参考文献94-9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97-9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兰萍;张雁;;生活方式视角下的农村文化建设及其路径原则[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1期
2 王军奎;余敏;;村落景观格局规划原则探析[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章光日;信息时代人类生活空间图式研究[J];城市规划;2005年10期
4 周庆华;;陕北城镇空间形态结构演化及城乡空间模式[J];城市规划;2006年02期
5 韩德信;;日常生活:背景、观点与意义[J];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09期
6 孙彤宇;;从城市公共空间与建筑的耦合关系论城市公共空间的动态发展[J];城市规划学刊;2012年05期
7 许建和;严钧;梁智尧;;住区邻里交往问题分析及对策[J];华中建筑;2008年11期
8 刘翠玉;;人学视阈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26期
9 马姝,夏建中;西方生活方式研究理论综述[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10 谢梅申;;浅析“场域”中的六个心理空间[J];山西建筑;2009年18期
本文编号:9899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989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