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差序格局下社会工作专业关系建立的本土化探讨

发布时间:2017-10-08 17:33

  本文关键词:差序格局下社会工作专业关系建立的本土化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工作专业关系 差序格局 本土化


【摘要】:现阶段的中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伴随着无数社会问题的产生。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专业,社会工作的引入可以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社会工作发源于西方社会,是随着改革与变迁的冲击从西方传入中国的舶来品,其在中国的发展免不了带有一种“殖民化”的色彩。因而,社会工作的本土化研究从其引入中国开始就一直在进行。 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专业,社会工作主要就是与人打交道,如何与受助人建立关系,建立怎么样的专业关系自然是这个专业学科中研究的重点问题。现阶段的中国,传统人际交往模式依然存在并且有着较大的影响力,如果直接套用西方引入的建立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方式方法就会显得很艰难,导致实践时产生问题,进行社会工作专业关系建立的本土化研究十分有必要。 本文通过对差序格局下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对比研究,在第一部分中论述了差序格局下产生与发展,分析了差序格局下人际关系的特征以及建立社会人际关系建立的要素,在第二部分中论述了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相关理论,分析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相关特征以及建立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要素。旨在通过两种关系建立需求的不同,并结合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伦理困境,以及实践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处理专业关系建立的方法,探究社会工作专业关系建立本土化的需求。文章采用对深度访谈与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从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和相关实践经验中寻求适合中国差序格局的社会工作专业关系建立方式。 关于社会工作专业关系建立本土化,应该在参考社会工作实务发达国家和地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本土社会的建立专业关系的标准和程序,并将这样的标准和程序在实践中进行检验。文章的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实践检验的缺乏、研究样本的局限等。有待进一步扩大研究的样本和研究内容,以期总结出更切合中国社会的社会工作专业关系建立的方式。
【关键词】:社会工作专业关系 差序格局 本土化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16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一、绪论11-17
  • (一) 选题背景及其研究意义11-12
  • (二) 文献综述12-14
  • 1、概念的界定12-13
  • 2、必要性的论述13
  • 3、可操作的标准13-14
  • (三) 研究设计14-17
  • 1、研究内容14-15
  • 2、研究思路15
  • 3、研究方法15-17
  • 二、差序格局下人际关系建立的需求17-25
  • (一) 差序格局的产生17-19
  • 1、社会生产方式18
  • 2、社会道德体系18-19
  • 3、社会资源配置制度19
  • (二) 差序格局的现代特征19-21
  • 1、带有“团体格局”色彩的“差序格局”19-20
  • 2、人际关系范围扩大的“差序格局”20
  • 3、稳定与流动共同存在的“差序格局”20-21
  • 4、利益与关系共同作用的“差序格局”21
  • (三) 差序格局下人际关系的特征21-23
  • 1、亲疏分明21-22
  • 2、边界模糊22-23
  • 3、权力崇拜23
  • (四) 差序格局下人际关系建立的要素23-25
  • 1、情感的投入23-24
  • 2、资源的互动24
  • 3、时间的维系24-25
  • 三、社会工作专业关系建立的需求25-35
  • (一) 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相关理论25-27
  • 1、功能学派25-26
  • 2、心理与社会学派26
  • 3、问题解决学派26
  • 4、行为修正学派26-27
  • 5、优势视角27
  • (二) 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特征27-29
  • 1、中立公正27-28
  • 2、存在界限28
  • 3、案主自决28-29
  • (三) 社会工作专业关系建立的要素29-30
  • 1、专业适度的情感互动29
  • 2、目的明确的资源投入29-30
  • 3、灵活可控的时间界限30
  • (四) 实务中社会工作专业关系建立的伦理困境30-35
  • 1、差序格局人际关系与社会工作专业关系需求冲突30-33
  • 2、双重关系伦理困境现状33-35
  • 四、社会工作专业关系建立本土化的思考35-39
  • (一) 职业界限中伦理困境出现的原因分析35-36
  • 1、案主在专业关系中的弱势地位35
  • 2、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不足35-36
  • 3、个人价值观与专业价值观的不一致36
  • (二) 社会工作专业关系本土化方式探讨36-38
  • 1、明确专业关系界限36-37
  • 2、制定符合专业和国情的伦理守则37
  • 3、采用适宜制度和文化的工作方式37-38
  • 4、重视多方面、全方位的道德监管38
  • (三) 结语38-39
  • 参考文献39-40
  • 致谢4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蔡萍;卫小将;;中西传统文化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构建[J];科学之友(学术版);2006年05期

2 刘志红;传统社会的人际交往特性对建立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影响[J];求索;2003年02期

3 沈黎;刘斌志;;双重关系——社会工作中专业关系的伦理困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刘华丽;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问题再探讨[J];社会;2004年12期

5 曾群;;人情、信任与工作关系:灾后社区社会工作实务的伦理反思[J];社会;2009年03期

6 王思斌;中国社会的求—助关系——制度与文化的视角[J];社会学研究;2001年04期



本文编号:9953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9953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7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