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迈向社会企业:xfz发展模式探究

发布时间:2017-10-09 04:13

  本文关键词:迈向社会企业:xfz发展模式探究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企业 福利企业 残疾人服务


【摘要】:随着社会企业在社会组织研究中的不断升温,我国社会企业的实践性研究也逐渐受到更多关注。同时,我国西部地区也把社会企业作为一种在新型慈善的发展方式正在探索。 本文将社会企业概念的三个维度(即目标公益性、结构多元性、效益二重性),整合为价值目标、组织结构、经营模式三个方面运用到研究中,系统分析了西北地区渭河平原上的一个非营利组织(XFZ机构)从非营利组织——类社会企业——社会企业的两次转型过程。在第一阶段的转型中,该机构实现了由非营利组织向类社会企业的转变。这一过渡时期,机构秉持残疾人公共服务的宗旨,以“一个中心”,即同一领导班子,为核心,实现了“两个体系”的管理。一方面其拥有民办非企业单位牌照,从事残疾人公共福利事业;另一方面,该机构又挂有企业营业执照,开展以残疾人就业为主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因此,此时该机构兼具了经济与慈善功能。在实现第二次转型的过程中,机构将从现阶段不规范的双轨发展,逐渐向正规社会企业发展的过程,将主要致力于价值目标的公益取向深化、组织结构的同一合作发展、经营模式的秩序规范整合之中。 尽管该机构在第二阶段的转型中正不断摸索,也同时受到社会环境、社区资源、自身发展等多方面的影响和限制,诸如社会法制化进程、公众慈善文化意识的普及、社会企业的实践发展道路等因素。但是笔者认为,我国残疾人服务机构的转型,是经历了从企业残联、福利企业、非营利组织到社会企业的漫长发展道路的。XFZ机构的研究,揭示出其独有的转型发展模式,可以为西部多数残疾人福利机构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思路。
【关键词】:社会企业 福利企业 残疾人服务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C912.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7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7-8
  • 1.1.1. 研究背景7
  • 1.1.2. 选题意义7-8
  • 1.2. 研究综述及理论依据8-12
  • 1.2.1. 国内外研究综述8-11
  • 1.2.2. 理论基础及理论框架11-12
  •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12-17
  • 1.3.1.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12-15
  • 1.3.2. 研究思路15-17
  • 第二章 第一阶段:非营利组织出路探寻17-35
  • 2.1. 组织结构的二元化18-24
  • 2.1.1. 原有的组织结构18-20
  • 2.1.2. 组织结构二元化20-23
  • 2.1.3. 组织结构的特点23-24
  • 2.2. 运营/经营模式的并与联24-31
  • 2.2.1. 原有的纯非营利组织运营模式24-27
  • 2.2.2. 带有社会企业性质的运营/经营模式27-30
  • 2.2.3. 运营/经营模式的特点30-31
  • 2.3. 价值目标双重性31-35
  • 2.3.1. X残联的单一目标与志愿管理31-33
  • 2.3.2. XFZ机构的双重目标与志愿管理33-34
  • 2.3.3. 价值目标与志愿管理的特点34-35
  • 第三章 第二阶段:趋向社会企业的发展35-43
  • 3.1. 组织结构发展取向35-38
  • 3.1.1. 二元化组织结构的优劣分析35-36
  • 3.1.2. 组织结构的创新36-38
  • 3.2. 创建社会企业运营模式38-41
  • 3.2.1. 并联互益模式的优劣分析39-40
  • 3.2.2. 创建社会企业运营模式40-41
  • 3.3. 价值目标公益回归41-43
  • 3.3.1. 价值目标双重性的优劣分析41-42
  • 3.3.2. 价值目标的公益回归42-43
  • 第四章 第二次转型困境及影响因素分析43-47
  • 4.1. 第二次转型的困境分析43-45
  • 4.1.1. 认同困境43-44
  • 4.1.2. 法律困境44
  • 4.1.3. 实践困境44-45
  • 4.1.4. 人才困境45
  • 4.2. 影响因素分析45-47
  • 4.2.1. 社会公信力45
  • 4.2.2. 社会企业家支持网络45-46
  • 4.2.3. 法律制度及国家政策46-47
  • 第五章 结论与反思47-51
  • 5.1. 残疾人社会企业发展的历史演进47-48
  • 5.1.1. 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企业的发展实践47
  • 5.1.2. 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福利企业的转型47-48
  • 5.1.3. 转型期下新社会企业的产生与发展48
  • 5.2. 并联互益模式的推广价值48-50
  • 5.2.1. 以促进就业型残疾人组织为重点的应用48-49
  • 5.2.2. 并联互益模式的推广49-50
  • 5.3. 结论50-51
  • 参考文献51-5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54-56
  • 致谢56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姜胜林;商业企业向社会企业转变动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980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9980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d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