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管理服务型人才振兴:困境与选择
发布时间:2023-05-31 05:05
乡村管理服务型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和有力支撑。基于实地调研及对重要国家政策文件的梳理,分析乡村管理服务型人才振兴的现实困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路径和可改进的对策意见。研究发现,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乡村管理服务型人才培养方面有较大的改善,但乡村管理服务型人才振兴还存在管理方式陈旧、技能水平不足和福利待遇较差等现实困境。提出应不断完善政府制度安排、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及提升人才自身综合素质,三者彼此约束和激励相容,从而形成合力,以实现乡村管理服务型人才的振兴。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二、政策梳理
(一) 农村管理人员方面
(二) 农业科研人员方面
(三)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方面
(四) 基层干部方面
(五) 基层“特岗”高校毕业生方面
三、现实困境
(一) 农村管理人员培养存在的问题
1. 管理方式陈旧
2. 管理工作懈怠情况凸显
3. 自身技术能力差
(二) 农业科研人员培养存在的问题
1. 内部持续力弱, 导致人员的流失
2. 外部拉动力强, 导致发展的不对称
(三)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养存在的问题
1. 素质能力较差
2. 年龄结构不合理, “老龄化”问题严重
3. 专业背景较单一
(四) 基层干部培养存在的问题
1. 职责界限不明晰
2. 监督标准不明确
3. 待遇差、编制少、晋升空间小
(五) 基层“特岗”高校毕业生培养存在的问题
1. 期满流失严重
2. 晋升和退出机制不完善
四、优化路径
(一) 农村管理人员培养的优化路径
1. 引进和推广先进管理办法
2. 完善激励与管理机制
3. 提升综合素质
(二) 农业科研人员培养的优化路径
1. 加大农业科研投入
2. 加大农业科研机制创新和改革
3. 改善农业科研区域之间不对称状况
(三)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养的优化路径
1. 提升综合素质
2. 优化年龄结构, 增添“新生”力量
3. 丰富专业背景
(四) 基层干部培养的优化路径
1. 明确基层干部的权责
2. 制定具体的监督标准
3. 给予适度的政策倾斜
(五) 基层“特岗”高校毕业生培养的优化路径
1. 创新和完善选拔模式
2. 健全晋升和退出机制
五、结语
本文编号:3825742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二、政策梳理
(一) 农村管理人员方面
(二) 农业科研人员方面
(三)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方面
(四) 基层干部方面
(五) 基层“特岗”高校毕业生方面
三、现实困境
(一) 农村管理人员培养存在的问题
1. 管理方式陈旧
2. 管理工作懈怠情况凸显
3. 自身技术能力差
(二) 农业科研人员培养存在的问题
1. 内部持续力弱, 导致人员的流失
2. 外部拉动力强, 导致发展的不对称
(三)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养存在的问题
1. 素质能力较差
2. 年龄结构不合理, “老龄化”问题严重
3. 专业背景较单一
(四) 基层干部培养存在的问题
1. 职责界限不明晰
2. 监督标准不明确
3. 待遇差、编制少、晋升空间小
(五) 基层“特岗”高校毕业生培养存在的问题
1. 期满流失严重
2. 晋升和退出机制不完善
四、优化路径
(一) 农村管理人员培养的优化路径
1. 引进和推广先进管理办法
2. 完善激励与管理机制
3. 提升综合素质
(二) 农业科研人员培养的优化路径
1. 加大农业科研投入
2. 加大农业科研机制创新和改革
3. 改善农业科研区域之间不对称状况
(三)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养的优化路径
1. 提升综合素质
2. 优化年龄结构, 增添“新生”力量
3. 丰富专业背景
(四) 基层干部培养的优化路径
1. 明确基层干部的权责
2. 制定具体的监督标准
3. 给予适度的政策倾斜
(五) 基层“特岗”高校毕业生培养的优化路径
1. 创新和完善选拔模式
2. 健全晋升和退出机制
五、结语
本文编号:38257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ishidongtai/3825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