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共产党处理党群关系的历史审视与现实启迪
本文关键词:苏联共产党处理党群关系的历史审视与现实启迪
更多相关文章: 苏联共产党 党群关系 历史审视 现实启迪 中国共产党
【摘要】:在政党政治中,现代社会培育和发展起来的民众政治参与意识对于现代政党执政合法性的获得产生了重要影响。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已经不能靠传统的指令性的手段去号召群众、动员群众。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于政党处理党群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政治活动中获取群众的支持、从而取得并巩固执政地位,提高政党的政治影响力,实现政党肩负的政治使命,这是摆在现代政党特别是无产阶级政党面前的重要课题。苏共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执政党,其在领导建立苏维埃政权、建设苏联社会主义直至苏联解体的过程中,在处理党群关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可借鉴的经验和教训。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人类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远的变化,与此同时民众的政治权利意识、政治参与意识也日益增强,世情社情和民情的变化对于现代政党处理党群关系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要承担起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必须要从人民群众中获得民意支持、获取执政资源、巩固执政地位。在以“公民意志”为核心的社会政治时代,政党的生命力在于民意的整合与传达。如何正确处理好党群关系,已成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过程中所不得不面对的重要课题。在这种形势下,探讨苏共处理党群关系的历史经验教训,就具有了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探寻党群关系的基本问题(即是什么、为什么)为出发点;以对苏共历史上处理党群关系进程的历史考察为基准点;以总结概括苏共处理党群关系的基本经验和教训为着眼点;以探寻现代政党在社会和平发展与建设时期,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基本思路和基本规律为落脚点。本课题研究框架的设计理念可以概括为“两条线”和“一个根本”。“两条线”就是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两个层面来探讨政党与群众的关联与互动。“一个根本”就是建立在科学地总结苏共处理党群关系的基本经验和教训基础上,提出在现代社会中政党获取民众支持、整合民众利益、巩固执政地位的实践路径。具体说来,课题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党群关系的基本理论问题。本部分主要从学理层面探讨党群关系的基本内涵、党群关系的重要地位,把握政党与群众之间关联与互动的内在影响机理,为构建良性党群关系的可能性路径提供理论支持。第二部分:考察苏共处理党群关系的历史进程。本部分主要对苏共历史上党的核心领导人处理党群关系的实践轨迹进行全面梳理,为系统总结苏共处理党群关系的基本经验以及主要教训提供历史铺垫。第三部分:总结苏共处理党群关系的基本经验和教训。本部分主要从时代和战略的高度出发,从宏观与微观、主观与客观、主导与主体、内因与外因等多层次、多视角探讨苏共历史上处理党群关系所形成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从理论基础、物质基础、组织基础以及领导基础等方面探讨苏共处理党群关系的失误及教训。通过对苏共历史上处理党群关系的基本经验和教训进行提炼和总结,为提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可能性路径提供历史借鉴。第四部分:提出了研究苏共处理党群关系历史经验的几点理论思考。本部分立足于当代世情社情民情的新变化,分别阐述了作为现代政党处理党群关系的基本路径选择,其中明确党群关系战略地位是政党正确处理党群关系的前提条件;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是政党正确处理党群关系的重要节点;强化政党自身建设是政党正确处理党群关系的核心要求;创新方式方法是政党正确处理党群关系的关键环节;加强党群关系制度化建设是政党正确处理党群关系的根本保障。结语部分:指出新形势现代政党处理党群关系的重要着力点就是要全面从严治党,即从严格党员标准、严惩腐败分子、严密监督体系、严明政党纪律等几个方面,深化政党主体责任,从而构建新型党群关系。这既是目前新形势下现代政党处理党群关系的时代要求,也是我们研究苏共处理党群关系的历史经验得出的最基本结论。
【关键词】:苏联共产党 党群关系 历史审视 现实启迪 中国共产党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351.2
【目录】:
- 中文摘要9-11
- Abstract11-14
- 导论14-25
- 一、选题理由14-15
- 二、研究价值15-16
- 三、研究综述16-21
- 四、研究框架21-22
- 五、研究方法22-23
- 六、创新之处23-25
- 第一章 党群关系的基本问题探讨25-36
- 一、党群关系的内涵与本质25-29
- (一) 党群关系的内涵25-27
- (二) 党群关系的本质27-29
- 二、党群关系的价值与功能29-36
- (一) 党群关系的价值30-32
- (二) 党群关系的功能32-36
- 第二章 苏共处理党群关系的历史进程36-66
- 一、列宁时代苏共处理党群关系的历史发展36-45
- (一) 苏共成立初期——党群关系形成期36-39
- (二) 十月革命时期——党群关系发展期39-41
- (三) 十月革命后期——党群关系巩固期41-45
- 二、斯大林时期苏共处理党群关系的历史变迁45-54
- (一) 二战前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群关系强化期45-48
- (二) 卫国战争时期——党群融洽相处期48-51
- (三) 二战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群矛盾显现期51-54
- 三、后斯大林时代苏共处理党群关系的历史流变54-66
- (一) 赫鲁晓夫时期——党群矛盾凸显期54-58
- (二) 勃列日涅夫时期——党群关系恶化期58-61
- (三) 戈尔巴乔夫时期——党群关系破裂期61-66
- 第三章 苏共处理党群关系的历史经验及教训66-93
- 一、苏共处理党群关系的历史经验66-80
- (一) 明确人民历史主体地位是苏共密切党群关系的逻辑前提66-70
- (二)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是苏共密切党群关系的目标要求70-73
- (三) 建立政党联系群众机构是苏共处理党群关系的重要载体73-76
- (四) 引导人民群众参与监督是苏共密切党群关系的外在动力76-80
- 二、苏共处理党群关系的主要教训80-93
- (一) 马克思主义党群思想被抛弃动摇了苏共党群关系的理论基础80-83
- (二)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渐下降削弱了苏共党群关系的物质基础83-86
- (三) 基层党员组织陷入混乱涣散挫伤了苏共党群关系的组织基础86-89
- (四) 特权阶层的现象在党内蔓延腐化了苏共党群关系的领导基础89-93
- 第四章 关于苏共处理党群关系的现实启迪93-106
- 一、明确党群关系的战略地位是政党正确处理党群关系的前提条件93-95
- 二、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是政党正确处理党群关系的核心要求95-97
- 三、提高政党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政党正确处理党群关系的条件支撑97-100
- 四、创新党群工作的方式方法是政党正确处理党群关系的关键环节100-102
- 五、加强党群工作制度化建设是政党正确处理党群关系的根本保障102-106
- 结语106-108
- 参考文献108-113
- 致谢113-11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115-116
- 附件11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又中;苏联共产党认识共产主义的教训[J];科学社会主义;2002年01期
2 杨荣;用“三个代表”思想看苏联共产党败亡的教训[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3 牛月翰;;苏联共产党执政能力下降的原因分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崔凤梅;;从党的先进性看苏联共产党的衰亡与启示[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陈丽明;;汲取苏联共产党的经验教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S2期
6 王忠勇;;必须坚持正确理论的指导——对中国共产党兴盛苏联共产党衰亡原因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1年25期
7 李世玉;;苏联共产党灭亡的原因及启示初探[J];鸡西大学学报;2012年08期
8 张钟朴;顾家庆;;关于新编《苏联共产党历史》[J];读书;1959年15期
9 ;1952年19大以后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书记处成员的变动情况[J];世界政治资料;1981年03期
10 ;苏联共产党“十九——二十六大”主席团(政治局)成员一览表[J];今日苏联东欧;198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薛新国;;从党的先进性角度看苏联共产党蜕变的教训[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2 季正矩;;苏联共产党兴衰成败的十个经验教训[A];世界政党发展与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陈凤翔;;从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看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A];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建研讨会论文选编(下册)[C];2011年
4 姚奠中;;七一新颂——在三晋文化研究会庆祝建党8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A];胜利旗帜 光辉历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5 赵存生;;中国共产党执政和建设新的里程碑[A];公共管理研究(2)———“党的十六大与中国政治发展及公共管理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高放;;苏共怎样取得而又丧失执政的合法性[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7 沈宗武;;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的根本要求——从苏联共产党垮台的教训说起[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亚军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博士研究生,曲阜市委党校讲师;常怀忧党之心 恪尽兴党之责[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2年
2 钮维敢 江苏省行政学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俄罗斯共产党曲折发展的实践与反思[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蔡菲 国家人口计生委宣教司;前车之鉴 居安思危[N];中国人口报;2012年
4 洪瑞开 作者系乐中农场党委书记;正确认识党的先进性[N];海南农垦报;2005年
5 李永忠;保持党的纯洁性紧追而重要[N];组织人事报;2012年
6 邱实;抓住了一个要害,,讲清了一个道理[N];中华读书报;2002年
7 王久辛(作者单位:《中国武警》杂志社);党性重如山[N];人民武警;2003年
8 包心鉴;从比较中认识“三个代表”思想的时代价值[N];光明日报;2002年
9 罗健;人生如屋 信念是柱[N];咸阳日报;2005年
10 李忠杰;党龄启示:永葆党的生命力[N];中国教育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燕;苏联共产党基层党组织的产生、发展和衰亡[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一聪;苏共反特权的经验教训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2 吴波;苏联共产党处理党群关系的历史审视与现实启迪[D];山东大学;2016年
3 刘爱芝;苏联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历史演变及其教训[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晓刚;苏联共产党理论建设的失误及启示探析[D];河北大学;2004年
5 苗明峻;试论苏共衰败的原因及教训[D];山东大学;2005年
6 周立全;苏联国家结构与党的领导体制的矛盾及其演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7 杜巍巍;执政能力建设视野下苏共垮台的原因探析[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386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ishidongtai/638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