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重塑未来背后:是否会失控
发布时间:2014-11-01 17:13
27日下午,在百度TheBIGTalk第五期活动现场,三位平日难得一见的技术大咖集聚一堂,他们是百度技术副总裁王海峰、康奈尔大学创意机器人实验室主任胡迪·利普森以及MIT电脑与人工智能中心主任丹妮拉·鲁斯。这样三个世界级技术大咖在一起,话题自然逃不掉最热的人工智能领域,从揭秘机器如何像人一样思考,怎样繁衍自我,讨论到机器人怎样学会劳动,进而拥有更高智能,三人有默契也有碰撞,一同前瞻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MIT电脑与人工智能中心主任丹妮拉·鲁斯、百度技术副总裁王海峰、康奈尔大学创意机器人实验室主任胡迪·利普森共同对人工智能领域展开讨论
未来计算机发展方向:联想能力会越来越强
当媒体上不断有机器与人类PK的声音出现时,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疑惑:如果机器真的如此厉害,那么将机器与人类相比,人类从3岁起就可以快速地进行语言学习,而一台计算机就算一天24小时不停歇地运行,拥有庞大的算法和数据库,依旧没有达到3岁小孩学习语言的速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我们很难说到底是计算机对语言的理解更深,还是3岁的孩子理解更深,因为对语言理解其实有不同的侧面。”王海峰认为,计算机具备很强的数据存储和运算能力,可以在短时间内准确掌握数千万的词汇和语法知识,是人类无法比拟的。“但是人可以把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以及现实中的各种事物和人结合起来,综合的理解能力会更强。这也是现在我们让计算机理解努力的方向,让计算机的联想能力越来越强。”
百度技术副总裁王海峰发表演讲《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
胡迪·利普森对此表示赞同,并认为计算机比人类强大的另一点在于“可复制性”。“当一个孩子学习的时候,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从头开始。计算机学习的时候,可以把计算机学习的东西复制到另外一个计算机上。因此,设备总是会变得越来越好,而人类学习总是需要从头学,将来我想计算机会知道怎样简化,怎样理解,随着技术的推移,计算机的学习能力非常强。”
未来机器人甚至可以进行自我复制
如果机器人拥有了强大的学习能力,它又是否会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受人类控制?面对这样尖锐的问题,三位嘉宾的观点产生了火花般的碰撞。
“我认为机器在现在以及未来的短期内(在这方面)不会有任何进展,因为机器取决于我们的编程。作为创造者,我们会设置很多安全机制去保证机器人的行为受我们主观的控制。最终每个机器都有一个按键,我们可以停止它的执行,如果你不喜欢它所做的事情,一按按键就可以了。”丹妮拉·鲁斯最先抛出了观点。
但胡迪·利普森对此却持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即时在短期内人类可以控制机器,但在更长的时间跨度内,机器人进行机器学习,不用人类编程便可以自己学习的可能性大大存在。“随着机器的智能逐步提高,它们可以学习更多的东西,我们也不太确定它们学了什么,它们的行为会是什么样子的,即便有一个按键可以去按,但就像互联网一样,有一些东西一旦发生是很难控制的。”
胡迪·利普森进而阐释道,“机器人的演化,实际不是工程师坐下来设计编程,而是给它们编一些规则,由产品自身去演化设计。随着机器人的不断演化,未来将变为机器人设计机器人,我们当然可以影响到它们的一些行为,控制它周围的环境,但想再直接进行编程是很难的。”
王海峰则与丹妮拉的观点更加靠近:“归根到底机器人再聪明也是人造出来的,我认为人造的过程中其实可以想到未来应该怎样控制”。随后,王海峰提及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提出的机器人三原则,即不能伤害人类,听人类的命令,保护自己,“我相信未来机器人的能力会越来越强大,甚至可以自我复制自己”,但他同时也强调,“只要我们把原始的基因控制好,这些东西是可控的。”
无处不在的互联网背后是智能技术提供服务
在谈到智能机器未来的发展方向时,胡迪·利普森认为最令他振奋的方向是机器学习达到一定程度后,不需要编程,机器就可以像人和动物一样进行学习。“现在机器人其实有潜力做很多事情,只是暂时没有实现,未来10-20年的时间里,我们需要开发机器学习的方法,让它们帮我们做编程,这是最大的挑战。”
而丹妮拉·鲁斯则认为,意识到一个机器人除了拥有自己的机体外,还拥有自己的大脑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我相信胡迪所说的,我们有很多方式增加当前机器人的能力,我们必须要实现同步的发展,通过让机器人理解语法语义及所有知识,用它们自己的逻辑理解生产出更多智能行为,进而做出一些有意义的行动。”
“今天谈的机器人大都是从硬件角度讲,百度现在做了很多硬件的尝试,包括机器人、其它各种智能硬件,但实际我们投入更多的是背后的软件,像语音识别技术,大数据技术,机器学习的技术。这些是构成机器人背后智能的基础。”作为百度技术副总裁,王海峰认为,百度将更多精力投入智能软件技术的挖掘,不仅可以让硬件本身更智能、机器人更聪明,更是可以将其运用到互联网产品中,把搜索做得更好,从而增强用户体验。“未来越来越多的硬件、入口接触到互联网,无处不在的互联网背后就是我们这些智能技术在提供服务。用户得到更多的信息和服务,这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本文编号:99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ishidongtai/9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