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国大学通识教育本土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6 03:35
  现代通识教育最初风靡于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近年来,中国各大高等院校逐渐将其提上研究和实践的日程,而大学通识教育的改革,也成为了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探究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本土化,不仅能够拓宽高等教育学的研究领域,深化新时代下高等教育本质意义的讨论,并且可以为我国大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指导大学教育实践。本论文试图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多元文化背景下,对我国大学通识教育本土化的必要性、目前的状况及不足之处、相关原因分析及对策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并结合香港和台湾高校的实践经验进行探讨。本研究主要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首先说明了该论题的缘起,对论题相关概念进行现有研究的说明或界定,并简单介绍了本研究拟采用的科研方法;第二部分通过对社会文化背景的说明、中国大学通识教育本土化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以及大学通识教育内部和外部双方面的要求,来论证在当前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大学通识教育本土化的必要性;第三部分主要说明了中国大学通识教育本土化的发展和不足之处,以及其间的制约因素;第四部分通过介绍多元文化鲜明的港台地区的通识教育本土化状况,和中国文化自身蕴藏的通识教育因素,以提供相关...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关于"多元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
        1.3.2 关于"通识教育"的研究
        1.3.3 关于"通识教育本土化与中国文化传承"的研究
    1.4 "通识教育本土化"的厘定
        1.4.1 "通识教育本土化"的阐释
        1.4.2 "通识教育本土化"的合理定位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分析法
        1.5.2 案例分析法
        1.5.3 比较研究法
        1.5.4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第2章 中国大学通识教育本土化的必要性
    2.1 社会文化对通识教育本土化的要求
    2.2 中国大学通识教育中本土化的制约因素
        2.2.1 资本主义市场逻辑的"宰制"
        2.2.2 近现代中国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遗弃"
    2.3 通识教育内部的文化意义的要求
        2.3.1 通识教育的民族文化性格
        2.3.2 通识教育的社会文化功能
第3章 中国大学通识教育本土化的发展及不足
    3.1 中国大学通识教育本土化的发展
    3.2 现今中国大学通识教育本土化的不足
        3.2.1 通识教育本土化在内容上的不足
        3.2.2 通识教育本土化在形式上的不足
        3.2.3 师资和教材方面的不足
第4章 港台经验的借鉴及传统文化中的通识教育因素
    4.1 香港的大学通识教育本土化简介
    4.2 台湾的大学通识教育本土化简介
    4.3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通识教育因素
第5章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通识教育本土化对策
    5.1 加强"中国文化史"的教育
    5.2 提倡中国文化经典的研读
    5.3 重视中国大学通识课程教材的建设
    5.4 重视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师资的培养
第6章 结语
    6.1 总结和反思
    6.2 对通识教育实践发展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0853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0853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e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