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当代中国的法治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1 16:39
  随着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理念的不断深入,公民的法治意识显著提升,法治理念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法治教育也将在法治国家的建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不可忽视的是,中国法治教育仍面临许多困难,法治精神和原则还没有内化为每一个公民心中的信仰,没有外化为每一个公民日常生活行为。这显然是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障碍因素之一。在我国社会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发展阶段,所有的改革和所有的改革成果都应体现出法治精神。因此,我国公民的法治教育任重道远。《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我党十八大以来法治建设的重要指导文件,“决定”指出,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保障,是完善我国法治体系、提高法治治理能力的前提条件,法治国家的建设事关每一个群众能否在诉讼过程中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义,事关和谐社会和中国梦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法治中国的建设应将着力点放在法治观念的培养、法律知识的普及、法治教育的深化上。法治中国的建设要求我们在全面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同时,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国民教育体系,将法律精神以创新性的方式贯彻到基层群众的思想意识当中。法治教育应从娃娃抓起...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当代中国法治教育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一) 论文研究的背景
        (二)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当代中国法治教育研究现状分析
        (一)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二)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三、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二) 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法治与法治教育概述
    一、法治的历史发展
        (一) 法治的内涵与外延
        (二) 法治观念在中国的形成与演化
    二、全面推进中国法治的重大价值
        (一) 保障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 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三) 制约政府的公共权力
        (四) 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法治教育:全面推进法治的必然要求
        (一) 法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
        (二) 法治教育的重大意义
第二章 中国法治教育的客观依据
    一、中国法治教育的理论依据
        (一) 马克思主义的法哲学思想内含法治教育
        (二) 思想政治教育内在地包含法治教育
    二、中国法治教育的实践依据
        (一) 培养高素质的公民需要法治教育
        (二) 建构和谐的社会依靠法治教育
        (三) 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期待法治教育
        (四) 增强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呼唤法治教育
第三章 中国法治教育的历史资源
    一、对中国古代德教传统的传承
        (一) 礼法结合的法治观念
        (二) 知法守法的意识观念
        (三) 道德教化的民族传统
    二、对西方法治信仰的借鉴
        (一) 法治精神与西方法治精神的诞生
        (二) 法治精神与基督教信仰的关联
第四章 中国法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现代法治精神的教育
        (一) 法律至上精神的教育
        (二) 自由民主精神的教育
        (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精神的教育
        (四) 维护公平正义精神的教育
        (五) 保障基本人权精神的教育
    二、公民法治信仰的教育
        (一) 法律的人文关怀教育
        (二) 法治的情感信念教育
        (三) 法律的独立人格教育
    三、公正的司法程序教育
        (一) 程序正义的应然性教育
        (二) 重实体轻程序的历史教训的教育
        (三) 法官的自由心证及其教育
    四、公民的守法责任教育
        (一) 守法责任的内涵及意义
        (二) 守法责任的树立与坚持
        (三) 守法责任的融合与统一
第五章 中国法治教育的原则和主要方法
    一、中国法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二) 教育与服务社会相统一的原则
        (三) 专业教育与全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的原则
    二、现代化的实效性教育法
        (一) 网络化教育法
        (二) 实效性为主导的教育方法
    三、兰德尔的案例教育法
        (一) 兰德尔案例教育法的内涵
        (二) 在课堂中以案例教学为中心
        (三) 培养以学生为主导的教育方式
第六章 当前中国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一、法治教育的成绩与经验
        (一) 法治教育的成绩
        (二) 法治教育的经验
    二、法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法治教育队伍严重不足
        (二) 法治教育内容比较滞后
        (三) 法治教育方法缺乏创新
        (四) 法治教育效果不如人意
    三、法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 社会转型期的原因
        (二) 教育职能部门的原因
        (三) 政府领导和推动不力的原因
第七章 有效开展法治教育的主要路径
    一、执政党与各级政府的引领示范
        (一) 内部法治意识的不断提升
        (二) 良好外部教育环境的营造
        (三) 行政力保障教育效果的推进
    二、学校教学体系与教育机制的拓展
        (一) 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教学体系与教育机制的建立
        (二) 中学阶段教学体系与教育机制的发展
        (三) 大学阶段教学体系与教育机制的拓新
    三、大众传播媒体对法律知识和法治精神的有效传播
        (一) 大众媒体的引导性传播
        (二) 传统媒体的创新性传播
        (三) 新媒体下的趋宜性传播
    四、专业教育队伍持之以恒的普法和法治教育
        (一) 专业队伍的精神指引
        (二) 专业队伍的物质保障
        (三) 专业队伍的社会认同
    五、宪法权威地位的确立和法律体系自身的不断完善
        (一) 宪法立法与公众参与
        (二) 违宪审查机制的完善
        (三) 依法行政与司法独立
结语:法治教育——实现“中国梦”的助推剂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守法风险与守法信任[J]. 郭忠.  南京社会科学. 2015(10)
[2]国家治理背景下的公民身份及法治教育[J]. 张晓燕.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5)
[3]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我国公民法治教育研究[J]. 张社强.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03)
[4]道德治理:国家治理的重要维度[J]. 龙静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3)
[5]公民法治意识培养的思考[J]. 邸杨,陈连军.  经济研究导刊. 2015(14)
[6]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法治观教育新探[J]. 马倩,张斌.  临沂大学学报. 2015(01)
[7]在法治教育中实现依法治国的价值追求[J]. 肖红秋.  现代企业教育. 2015(02)
[8]试论现代法治意识的培育与成长[J]. 吴恒波.  人民论坛. 2014(29)
[9]马克思法哲学思想对中国公民法律意识现代化影响[J]. 李笑囡,武杰.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 2013(10)
[10]权力修辞向法律话语的转变——展开法治思维与实施法治方式的前提[J]. 陈金钊.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3(05)



本文编号:31521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1521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c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