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观念的现代建构及其反思 ——1980年代中国电影观念辩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2 14:00
在漫长的中国电影发展史中,1980年代是一个独特的历史阶段。这种独特性体现在它是中国电影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年代。伴随着这一转折的是一场电影观念的大辩论。它大致经历了以电影的“戏剧性”、电影的“文学性”、电影语言的“现代化”等涉及电影艺术本体的激烈辩论;以广泛译介西方现代电影理论成果、邀请西方电影理论家来华集中授课等“援西入中”形式加速中国电影观念的现代建构;以80年代中后期影戏美学理论的提出、娱乐片讨论、以及“谢晋模式”辩论等几个重要阶段。伴随着这一场电影观念的大辩论,中国电影出现了举世瞩目的“新浪潮”,并改变了传统的“文艺为政治服务”的电影创作观念,以及以革命历史题材和革命现实主义题材的主流创作一统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了90年代由主旋律电影、艺术片和商业片三分天下的中国电影的新格局。这一格局一直延续至今。在中国电影这一转折过程中,80年代电影观念的辩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80年代中国电影观念的变革走在了电影创作的前面,直接引导和加速促成了这一转变的完成。与当时中国整个社会文化的现代转型相一致,中国电影界展开了电影观念的全面辩论。从旨在冲破“文革”文化专制主义的禁锢、崇尚...
【文章来源】:上海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3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重读“80 年代”的必要性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对象
三、 研究方法
四、 文献综述
第一章 断裂与选择:“去政治化”与“电影必须是电影”
第一节 思想让渡、历史规约与本体转向
第二节 “拿常识说事儿”和讨伐“戏剧性”的三篇檄文
一、 “拿常识说事儿”与电影“戏剧性”论争的历史回溯
二、 讨伐电影“戏剧性”的三篇檄文
第三节 构罪“戏剧性”:戏剧性美学原则与极左政治教条
一、 崭新的旧问题:时代诉求与创作现实
二、 以“三突出”为核心的戏剧性电影美学原则
三、 “戏剧性”:从美学原则到政治教条
四、 偏执的深刻——回应历史和时代的需要
结语
第二章 电影观念讨论的延伸:从“文学性”到“电影性”
第一节 电影的“文学性”论争:过去完成时与现在进行时
一、 电影的文学价值辩论
二、 二十年后历史亲历者疑惑:“误读”还是“正解”?
第二节 “文学剧本”的审查管控与“思想内容”的政治说教
一、 批判的指向:思想内容规训与电影文学剧本中心制
二、 张骏祥的电影观念变迁:从电影形式到电影文学
第三节 “本体”回应与“思想”回声
一、 从戏剧到影象的“本体”回应
二、 从政治到学术的“思想”回声
第三章 西方电影理论的引进与电影观念的现代建构
第一节 建国初期中国电影学界对西方电影理论的翻译
第二节 “长镜头”理论:纪实美学理论的中国化
一“巴赞”的初次造访与失之交臂的纪实美学
二、 “长镜头”理论:误读还是中国化?
第三节 西方现代电影理论的启蒙与系统补课
一、 80 年代初西方现代电影理论在中国
二、 暑期国际电影讲习班与电影理论的现代同步
三、 盲打误撞:“现代”魅惑与现代电影理论的精神洗礼
结语
第四章 在中国发现电影理论——中国电影美学的两次理论探索
第一节 钟惦棐及其电影美学思想的再思考
一、 独属于 80 年代的中国电影知识群落
二、 多重“身份”与钟惦棐电影美学思想的核心
第二节 “影戏”美学传统的破与立——论 80 年代语境下的影戏美学
一、 “影戏”美学的历史地位——问题的提出和电影理论的探险
二、 影戏美学与 80 年代语境化、影象美学的“理论宣言”
三、 方法论贡献:比较视野下的中国主体性
结语
第五章 对话:娱乐片——电影本体的“娱乐”位移
第一节 娱乐片问题的凸显:从“灯下黑”到浮出地表
第二节 娱乐片:世俗化进程和个人的精神诉求
第三节 从娱乐的本体诉求到“娱乐主体论”的“皈依与禁忌”
结语
第六章 激进现代性与“谢晋模式”辩论的再读解
第一节 “谢晋模式”辩论的历史回溯
第二节 激进现代性的文化立场与反思“谢晋模式”批判
一、 谢晋电影的历史地位与反传统的激进现代性
二、 “谢晋模式”辩论的历史反思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科研项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影戏”:“影”、“戏”与电影艺术——中国早期电影观念研究[J]. 胡文谦.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2]“影戏”传统对“十七年”电影叙事的影响[J]. 陆绍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3]“影戏”辨析[J]. 郦苏元. 当代电影. 2011(01)
[4]中国电影研究学术发展史纲[J]. 陈犀禾.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5]历史的讽刺力——谢晋遭遇了蝴蝶效应之后[J]. 王志敏,赵楠.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6]电影理论和符号学:“80年代”忆往[J]. 李幼蒸. 电影艺术. 2009(04)
[7]中国“影戏”表演理论的现代阐释——石挥表演理论的建构与重构[J]. 吴迎君. 当代电影. 2009(05)
[8]费穆之《生死恨》的“影戏”美学 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的美学形式解读[J]. 吴迎君.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09(02)
[9]电影研究的“历史转向”:理论与方法[J]. 孙绍谊. 当代电影. 2009(04)
[10]谢晋——20世纪中国主流电影的杰出代表[J]. 倪震.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硕士论文
[1]新时期中国电影影戏观及其创作实践研究[D]. 周丹.湖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53899
【文章来源】:上海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3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重读“80 年代”的必要性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对象
三、 研究方法
四、 文献综述
第一章 断裂与选择:“去政治化”与“电影必须是电影”
第一节 思想让渡、历史规约与本体转向
第二节 “拿常识说事儿”和讨伐“戏剧性”的三篇檄文
一、 “拿常识说事儿”与电影“戏剧性”论争的历史回溯
二、 讨伐电影“戏剧性”的三篇檄文
第三节 构罪“戏剧性”:戏剧性美学原则与极左政治教条
一、 崭新的旧问题:时代诉求与创作现实
二、 以“三突出”为核心的戏剧性电影美学原则
三、 “戏剧性”:从美学原则到政治教条
四、 偏执的深刻——回应历史和时代的需要
结语
第二章 电影观念讨论的延伸:从“文学性”到“电影性”
第一节 电影的“文学性”论争:过去完成时与现在进行时
一、 电影的文学价值辩论
二、 二十年后历史亲历者疑惑:“误读”还是“正解”?
第二节 “文学剧本”的审查管控与“思想内容”的政治说教
一、 批判的指向:思想内容规训与电影文学剧本中心制
二、 张骏祥的电影观念变迁:从电影形式到电影文学
第三节 “本体”回应与“思想”回声
一、 从戏剧到影象的“本体”回应
二、 从政治到学术的“思想”回声
第三章 西方电影理论的引进与电影观念的现代建构
第一节 建国初期中国电影学界对西方电影理论的翻译
第二节 “长镜头”理论:纪实美学理论的中国化
一“巴赞”的初次造访与失之交臂的纪实美学
二、 “长镜头”理论:误读还是中国化?
第三节 西方现代电影理论的启蒙与系统补课
一、 80 年代初西方现代电影理论在中国
二、 暑期国际电影讲习班与电影理论的现代同步
三、 盲打误撞:“现代”魅惑与现代电影理论的精神洗礼
结语
第四章 在中国发现电影理论——中国电影美学的两次理论探索
第一节 钟惦棐及其电影美学思想的再思考
一、 独属于 80 年代的中国电影知识群落
二、 多重“身份”与钟惦棐电影美学思想的核心
第二节 “影戏”美学传统的破与立——论 80 年代语境下的影戏美学
一、 “影戏”美学的历史地位——问题的提出和电影理论的探险
二、 影戏美学与 80 年代语境化、影象美学的“理论宣言”
三、 方法论贡献:比较视野下的中国主体性
结语
第五章 对话:娱乐片——电影本体的“娱乐”位移
第一节 娱乐片问题的凸显:从“灯下黑”到浮出地表
第二节 娱乐片:世俗化进程和个人的精神诉求
第三节 从娱乐的本体诉求到“娱乐主体论”的“皈依与禁忌”
结语
第六章 激进现代性与“谢晋模式”辩论的再读解
第一节 “谢晋模式”辩论的历史回溯
第二节 激进现代性的文化立场与反思“谢晋模式”批判
一、 谢晋电影的历史地位与反传统的激进现代性
二、 “谢晋模式”辩论的历史反思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科研项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影戏”:“影”、“戏”与电影艺术——中国早期电影观念研究[J]. 胡文谦.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2]“影戏”传统对“十七年”电影叙事的影响[J]. 陆绍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3]“影戏”辨析[J]. 郦苏元. 当代电影. 2011(01)
[4]中国电影研究学术发展史纲[J]. 陈犀禾.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5]历史的讽刺力——谢晋遭遇了蝴蝶效应之后[J]. 王志敏,赵楠.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6]电影理论和符号学:“80年代”忆往[J]. 李幼蒸. 电影艺术. 2009(04)
[7]中国“影戏”表演理论的现代阐释——石挥表演理论的建构与重构[J]. 吴迎君. 当代电影. 2009(05)
[8]费穆之《生死恨》的“影戏”美学 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的美学形式解读[J]. 吴迎君.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09(02)
[9]电影研究的“历史转向”:理论与方法[J]. 孙绍谊. 当代电影. 2009(04)
[10]谢晋——20世纪中国主流电影的杰出代表[J]. 倪震.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硕士论文
[1]新时期中国电影影戏观及其创作实践研究[D]. 周丹.湖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538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153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