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女性主义心理学的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21 22:58
西方女性主义心理学是在20世纪60、70年代的西方女权主义运动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具有明确政治目标的心理学理论与实践。本文试图从理论探索的高度,全面系统地研究和阐释女性主义心理学的历史逻辑和理论建构,揭示女性主义对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影响,以及女性主义心理学的方法论蕴涵,并在考察女性主义心理学的理论纷争的基础上对女性主义心理学的意义与贡献作一个较为全面的、综合的评价,最后将它置于反主流文化中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争的背景之上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作为心理学的一种新的研究范式与研究视角,女性主义心理学是社会文化、哲学以及心理学等综合发展和影响的产物。女性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建构主要分为三种研究取向:即经验论女性主义心理学、立场论女性主义心理学以及后现代女性主义心理学,它们在对科学心理学的批判与重构问题上的不同态度,反映了它们对社会性别概念的不同诠释以及对女性主义心理科学的不同构想。目前,女性主义已经渗透到心理学的所有领域,尤其是对临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以及实验/认知心理学等分支学科产生了重大影响;它对“价值中立”说的冲击、社会性别批判范式的形成、对二元对立的消解以及促进心理学研...
【文章页数】:14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概念的界定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框架
1.4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与难点
2 女性主义心理学的背景与生成
2.1 社会文化背景
2.1.1 女权主义运动
2.1.2 对父权制文化传统的反叛
2.1.3 后现代社会和后现代文化
2.2 哲学背景
2.2.1 科学哲学的新理念
2.2.2 后现代哲学
2.2.3 女性主义哲学
2.3 心理学背景
2.3.1 主流心理学的危机与困境
2.3.2 心理学对女性的无形化、边缘化及病态化
2.3.3 早期女性心理学的研究
2.3.4 相关学术建制的建立
3 女性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建构
3.1 经验论女性主义心理学
3.1.1 女性主义经验论及其对传统经验主义的挑战
3.1.2 经验论女性主义心理学的核心理念
3.1.3 对经验论女性主义心理学的简要评价
3.2 立场论的女性主义心理学
3.2.1 从“上帝之眼”到“女性生活”:女性主义立场论
3.2.2 立场论女性主义心理学的核心理念
3.2.3 对立场论女性主义心理学的简要评价
3.3 后现代的女性主义心理学
3.3.1 后现代女性主义/后结构女性主义/女性主义社会建构论
3.3.2 后现代女性主义心理学的核心理念
3.3.3 对后现代女性主义心理学的简要评价
4 女性主义对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影响
4.1 女性主义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
4.1.1 对临床心理学的实证主义假设的挑战
4.1.2 女性主义临床心理学的实践主题
4.1.3 女性主义临床心理学的贡献与走向
4.2 女性主义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
4.2.1 促进女性主义社会心理学的生成
4.2.2 对主流社会心理学的实证主义传统的挑战
4.2.3 社会性别的中心性
4.2.4 促进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4.3 女性主义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
4.3.1 对“男性作为规范”的挑战
4.3.2 对“母亲观”的挑战
4.3.3 新的性别角色社会化理论的提出
4.4 女性主义心理学与实验/认知心理学
4.4.1 第一阶段:1890--1920
4.4.2 第二阶段:1920--1945
4.4.3 第三阶段:1946--1965
4.4.4 第四阶段:1966--1985
4.4.5 第五阶段:1986--现在
5 女性主义心理学的方法论蕴涵
5.1 对“价值中立说”的冲击
5.2 社会性别批判范式的形成
5.3 促进对二元对立的消解
5.4 促进心理学研究的多元化
6 女性主义心理学:评价与展望
6.1 女性主义心理学的理论纷争
6.1.1 本质论与社会建构论的争论
6.1.2 关于女性主义方法论的争论
6.2 女性主义心理学的意义与贡献
6.2.1 批判实证主义研究传统,促进心理学科学观与方法论的变革
6.2.2 引入社会性别批判视角,拓宽心理学的研究视野
6.2.3 强调“个人即政治”,深化心理学实际应用
6.2.4 倡导多元化研究,推动心理学的变革与发展
6.2.5 摧毁科学主义霸权,促进理论心理学的研究
6.2.6 批判欧美中心主义偏见,促进对文化价值因素的关注
6.3 女性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前景
6.3.1 处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夹缝中的女性主义心理学
6.3.2 女性主义心理学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796414
【文章页数】:14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概念的界定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框架
1.4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与难点
2 女性主义心理学的背景与生成
2.1 社会文化背景
2.1.1 女权主义运动
2.1.2 对父权制文化传统的反叛
2.1.3 后现代社会和后现代文化
2.2 哲学背景
2.2.1 科学哲学的新理念
2.2.2 后现代哲学
2.2.3 女性主义哲学
2.3 心理学背景
2.3.1 主流心理学的危机与困境
2.3.2 心理学对女性的无形化、边缘化及病态化
2.3.3 早期女性心理学的研究
2.3.4 相关学术建制的建立
3 女性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建构
3.1 经验论女性主义心理学
3.1.1 女性主义经验论及其对传统经验主义的挑战
3.1.2 经验论女性主义心理学的核心理念
3.1.3 对经验论女性主义心理学的简要评价
3.2 立场论的女性主义心理学
3.2.1 从“上帝之眼”到“女性生活”:女性主义立场论
3.2.2 立场论女性主义心理学的核心理念
3.2.3 对立场论女性主义心理学的简要评价
3.3 后现代的女性主义心理学
3.3.1 后现代女性主义/后结构女性主义/女性主义社会建构论
3.3.2 后现代女性主义心理学的核心理念
3.3.3 对后现代女性主义心理学的简要评价
4 女性主义对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影响
4.1 女性主义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
4.1.1 对临床心理学的实证主义假设的挑战
4.1.2 女性主义临床心理学的实践主题
4.1.3 女性主义临床心理学的贡献与走向
4.2 女性主义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
4.2.1 促进女性主义社会心理学的生成
4.2.2 对主流社会心理学的实证主义传统的挑战
4.2.3 社会性别的中心性
4.2.4 促进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4.3 女性主义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
4.3.1 对“男性作为规范”的挑战
4.3.2 对“母亲观”的挑战
4.3.3 新的性别角色社会化理论的提出
4.4 女性主义心理学与实验/认知心理学
4.4.1 第一阶段:1890--1920
4.4.2 第二阶段:1920--1945
4.4.3 第三阶段:1946--1965
4.4.4 第四阶段:1966--1985
4.4.5 第五阶段:1986--现在
5 女性主义心理学的方法论蕴涵
5.1 对“价值中立说”的冲击
5.2 社会性别批判范式的形成
5.3 促进对二元对立的消解
5.4 促进心理学研究的多元化
6 女性主义心理学:评价与展望
6.1 女性主义心理学的理论纷争
6.1.1 本质论与社会建构论的争论
6.1.2 关于女性主义方法论的争论
6.2 女性主义心理学的意义与贡献
6.2.1 批判实证主义研究传统,促进心理学科学观与方法论的变革
6.2.2 引入社会性别批判视角,拓宽心理学的研究视野
6.2.3 强调“个人即政治”,深化心理学实际应用
6.2.4 倡导多元化研究,推动心理学的变革与发展
6.2.5 摧毁科学主义霸权,促进理论心理学的研究
6.2.6 批判欧美中心主义偏见,促进对文化价值因素的关注
6.3 女性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前景
6.3.1 处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夹缝中的女性主义心理学
6.3.2 女性主义心理学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7964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796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