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中英文学交流语境中的汉学家大卫·霍克思研究

发布时间:2024-02-13 20:49
  一部英国汉学史同时也是一部中英交流史。汉学家在其间承担的是中英文学、文化交流的媒介角色,是比较文学与汉学领域研究者不可忽视的研究对象。尤其,二战后英国专业汉学时代下成长起来的一批专业汉学家,是个极具研究价值的群体。从译介为主到译研并重,是20世纪汉学研究的基本走向,而专业汉学家的出现使得译研工作走上更加专业化与学术化的道路。他们阐释中国文学文化比前辈学者更为理性与精准,他们传播中国文学文化也比前辈学人更为全面与接近源文化的真实状态。汉学家大卫·霍克思(David Hawkes,1923-2009)接受了专业的汉学训练,整个汉学生涯正好活跃在英国的专业汉学时代,是英国第一批专业汉学家中的代表性人物。从交流的角度综合梳理与评述其一生主要的三大汉学活动——汉学教学、汉学研究与汉学翻译,不仅有利于霍克思汉学面貌的清晰呈现,也裨益于中国文学、文化的域外传播以及透视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文化。这一交流语境中的霍克思个案研究,目前国内外学术界暂付阙如。 论文借鉴历史分析、“推源溯流”及整合描述等传统中西学术研究方法,综合运用西方新史学理论、接受传播学理论、文本发生学理论、文本细读理论、跨文化研究理论、文化...

【文章页数】:50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Contents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理由
    第二节 文献回顾
        一、国内霍克思研究现状
        二、国外霍克思研究现状
        三、其他重要资料与信息
    第三节 可拓展的空间
第一章 霍克思——英国专业汉学奠基人与中坚力量
    第一节 英国汉学史分期
        一、“汉学”相关概念厘定
        二、英国汉学史的四个时代
        三、专业汉学时代的四个阶段
    第二节 霍克思在英国汉学史上的地位
        一、六十余年的汉学生涯
        二、英国专业汉学奠基人与中坚力量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霍克思的汉学观——以学术为本位
    第一节 霍克思的汉学研究观
        一、汉学研究价值的认知
        二、汉学研究内容的明确
        三、汉学论著读者的判定
        四、汉学研究方法的主张
        五、汉学文献阐释的视域
    第二节 霍克思的中国文学文化观
        一、霍克思谈儒教
        二、霍克思论新中国的文化发展
        三、霍克思看新文化运动
    第三节 霍克思的汉学翻译观
        一、追求忠实传译与接受效果
        二、明确目的与读者群
        三、注重文本的学术研究
        四、再现意象与典故
        五、兼顾作者、读者与文本
        六、主张翻译无定则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霍克思的汉学教学——专业汉学人才的培养
    第一节 牛津汉学教学的滥觞与发展
        一、牛津学院式汉学的建立
        二、牛津汉学科地位的确立
    第二节 牛津专业汉学的正式确立
        一、霍克思汉学讲座教授就职演说
        二、霍克思牛津汉学教学实践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霍克思的汉学研究——汉学文献的意义阐释
    第一节 霍克思《楚辞》研究
        一、《楚辞》研究概述
        二、《楚辞》研究成果
    第二节 霍克思中国诗歌研究
        一、霍克思对汉诗欣赏的见解
        二、霍克思对超自然现象的继续关注
    第三节 霍克思《红楼梦》研究
        一、《红楼梦》中的超自然力
        二、《红楼梦》中的象征主义与幻灭主题
        三、《红楼梦》的前身与开篇
    第四节 霍克思的中国戏曲研究
        一、霍克思中国杂剧研究
        二、霍克思《桃花扇》研究
    第五节 霍克思的中国文学专题研究
        一、对中国文学“情”的关注
        二、关于钱钟书的个案研究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楚辞》全译本——南楚文化的西方展示
    第一节 霍克思《楚辞》翻译渊源
    第二节 《楚辞》英译的预设目标
    第三节 《楚辞,南方之歌》的准确性诉求
        一、选择可信的翻译底本
        二、倚重中外学者的前沿成果
        三、全译展现原貌
        四、做足辅助工作
        五、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
    第四节 《楚辞,南方之歌》的可读性追求
        一、注释和导论简单明了
        二、花草译名趋于通俗易懂
        三、度量衡西化及独特排版
        四、尽力保留原作的意象与典故
        五、利用节奏与谐音稍现原作音韵
    第五节 霍克思《楚辞》译本修订与标准
        一、修订版的改动
        二、修订标准
    第六节 霍克思《楚辞》译本的影响
        一、西方评价
        二、被征引情况
        三、翻译启示
    第七节 霍克思《楚辞》译本的误译问题
        一、初版正确修订时改错
        二、两版译文均存在问题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杜诗入阶》——中国文化的入门教材
    第一节 《杜诗入阶》的翻译渊源
        一、早期对杜诗的关注
        二、译介对象的选定
    第二节 《杜诗入阶》的特色编排体例
        一、注本体例
        二、文化传播的有效性
    第三节 《杜诗入阶》的中国文化传播
        一、《杜诗入阶》中国文化传播全举
        二、《杜诗入阶》的交流价值界定
    第四节 《杜诗入阶》的西方接受
        一、《杜诗入阶》在西方的接受情况
        二、《杜诗入阶》西方接受之思考
    第五节 《杜诗入阶》译文问题
        一、专有名词把握不准
        二、一词多义选择不当
        三、字词句义不解
        四、诗句停顿或结构混乱
        五、典故与成语的误读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石头记》——说英语的“石头”
    第一节 娱乐读者的文学翻译
        一、《石头记》的翻译渊源
        二、《石头记》的翻译初衷
        三、签约翻译《红楼梦》
    第二节 《石头记》的翻译底本
        一、以程高本为主
        二、综合脂本文字
    第三节 《石头记》的翻译策略
        一、地道英语生动再现异域文化
        二、文内添译减轻通信负荷
        三、以不同语种分类翻译原作人名
        四、调和中英文化差异的必要改译
        五、“译出一切”再现译本原貌
    第四节 《石头记》的接受效果
        一、华人世界的普遍赞同
        二、西方世界的广泛关注
    第五节 关于《石头记》的更多思考
        一、《石头记》成功的译外因素
        二、《石头记》存在的问题
        三、关于《石头记》的归化问题
        四、《石头记》在新世纪面临的挑战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霍克思中国戏曲翻译——未竟的理想
    第一节 戏曲片段翻译
    第二节 《蟠桃会》翻译
    第三节 《洞庭湖柳毅传书》翻译
        一、力求译出一个演出剧本
        二、长篇导论与附录的助阵
    第四节 霍克思戏曲英译之反思
        一、主观上的西方立场
        二、客观上的重重困难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1 霍克思亲笔赋次韵汉诗
附录2 大卫·霍克思汉学年谱简编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38971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8971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f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