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业革命时期的非国教徒
发布时间:2017-09-19 07:17
本文关键词:论工业革命时期的非国教徒
更多相关文章: 非国教徒 工业革命 政治自由 社会机会 社会发展
【摘要】: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非国教徒与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有重要的关系。工业革命时期,非国教徒在政治、经济、社会改革等多方面都有杰出的表现。在经济领域,他们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社会领域,他们推动了教育、废奴运动和监狱改革等的发展;在政治领域,他们恢复了自身的公民权,推动了民主自由的发展等。本文试图将非国教徒作为独特的群体,对其在工业革命时期的活动进行综合研究,重新阐释非国教徒重获公民权的过程,并通过阿马蒂亚·森的“以自由看待发展”理论,分析工业革命时期作为“二等公民”的非国教徒能在多个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论文共分五个部分: 绪论部分交代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范围和方法、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 第一章主要介绍工业革命前非国教徒的基本情况,包括非国教徒“二等公民”地位的确立和延续以及工业革命前非国教徒的职业和人口数。17世纪60年代,英国颁布《克拉伦敦法典》,用法律维护国教在社会上的独尊地位,非国教徒丧失了“政治自由”和“社会机会”方面的自由,成为“二等公民”。此后国家又陆续出台了《宗教审查法》《宗教宽容法》《反偶尔遵奉法》《反教会分裂法》《婚姻法》等,这进一步加强了非国教徒“二等公民”地位。因为非国教徒诸多自由的缺失,他们的职业范围较小,主要集中在工商业;他们在英格兰分布的范围较窄,在各地人口的比重也比较低。 第二章论述非国教徒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经济方面,非国教徒强调工商业的价值,力求提高工商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完善工商业的职业规范,建立社会信任体系,为工商业发展创造适宜的“软件”。他们发明和应用最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如纽卡门最先发明了具有实用性的蒸汽机,瓦特对蒸汽机进行改良;韦奇伍德在陶瓷制作和营销方面进行创新;达比家族、威尔金森在金属冶炼方面进行技术革新;他们兴建多种基础设施,如建造铁桥,生产蒸汽机车头,并推动修建适用于蒸汽机火车的铁路,为经济发展创造“硬件”,带动整个社会的经济的繁荣。 第三章论述非国教徒与社会公共事业的关系。在社会公共事业方面,非国教徒主要参与了教育、废奴运动和监狱改革等活动。在教育方面,他们积极开设主日学校、大力兴办学园,改进了教育方法,扩大了受教育面,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制度的改革。在废奴运动中,他们提供了思想上、组织上和财政上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奴隶制在英国的彻底废除。英国监狱管理混乱落后,“监狱改革先驱”约翰·霍华德、“囚徒天使”伊丽莎白·弗莱提出了监狱改革的具体措施,推进政府新的监狱管理法律法规的制定,加快了英国监狱管理的人性化的进程。 第四章阐释非国教徒政治地位的变化。首先,从宗教复兴运动、理性发展、工商业发展和政治改革思潮兴起等四个方面分析非国教徒政治地位变化的动因。其次,以法国大革命为界阐释非国教徒政治地位的变化。法国大革命之前,非国教徒在“治安官事件”、“《三十九条信纲》事件”上取得成功,获得一些自由权利;法国大革命爆发后,英国社会保守主义力量大增,非国教徒受到压制,很难见容于国内。但是,他们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最后促成限制非国教徒的法案的废止。1812年,议会废除《集会法》和《五英里法》;1828年,议会废除《审查法》和《市镇机关法》,非国教徒重获曾丧失的自由,取得了与国教徒相当的地位。 结论以阿马蒂亚·森的“以自由看待发展”理论来分析非国教徒在工业革命时期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作为“二等公民”的非国教徒,虽然丧失了部分“政治自由”和“社会机会”方面的自由,但他们处于民主政体中,并没有丧失具有工具性的部分政治自由,这部分政治自由最终推动了他们重获公民权,恢复了公民地位。
【关键词】:非国教徒 工业革命 政治自由 社会机会 社会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561.43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9
- 目录9-10
- 图表目录10-11
- 绪论11-24
-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11-12
- 二、研究范围和方法12-14
- 三、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14-24
- 第一章 非国教徒概况24-40
- 第一节 工业革命前的非国教徒24-30
- 第二节 非国教徒的职业和人口情况30-40
- 第二章 非国教徒与经济发展40-52
- 第一节 新的价值观的建立41-45
- 第二节 新技术、新方法的发明和应用45-52
- 第三章 非国教徒与社会公共事业52-71
- 第一节 非国教徒与教育52-61
- 第二节 非国教徒与废奴运动61-66
- 第三节 非国教徒与监狱改革66-71
- 第四章 非国教徒政治地位的变化71-83
- 第一节 非国教徒政治地位变化的动因71-75
- 第二节 非国教徒政治地位的变化75-83
- 结语83-87
- 附录:大事记87-93
- 参考书目93-99
- 后记99-10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豫;英国的社会结构与经济起飞[J];世界历史;1986年06期
2 E.A.里格利;俞金尧;;探问工业革命[J];世界历史;2006年02期
3 杨豫,,舒小昀;新经济史学派对工业革命的研究[J];世界历史;1994年04期
4 邹穗;英国工业革命中的福音运动[J];世界历史;1998年03期
5 周文英;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卫斯理宗(1740-1840)[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0年05期
6 李金亮;试论复辟时代英国的宗教宽容理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7 李斌;;月光社的历史及其影响[J];科学文化评论;2007年01期
8 肖群忠;论商业道德基本规范[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9 于佩然;英国国内对法国大革命的反应[J];历史学习;2005年03期
10 王章辉;试从比较研究的角度看工业革命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史学理论研究;1997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方晓庆;试论约翰·卫斯理的贫困观及其历史意义[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2 文婧;循道派创始人—约翰·卫斯理的社会伦理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3 吴倩倩;约翰·卫斯理神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802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880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