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晚清中外关系史研究综述
本文关键词: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晚清中外关系史研究综述 出处:《兰州学刊》2015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中外关系 边疆危机 甲午战争 外交制度 外交机构
【摘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大陆学术界对于晚清中外关系史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从研究内容来看,已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专题:边疆危机、甲午战争前后的国际关系、清末十年的中外关系、在华外国人与晚清外交以及外交制度与外交机构。从研究的时间特征来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49年到1965年;第二个阶段是从1966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第三个阶段是从1977年到现在。第一和第三阶段学术成就巨大,而第二个阶段基本没有什么学术成就。
[Abstract]: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 ' s Republic of China in 1949 , the academic circles of the mainland of China have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nd foreign relation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earch , there are three stages : the frontier crisis ,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before and after the Sino - Japanese War , the Sino - foreign relations in the last decade , the foreign and late Qing diplomacy in China and the diplomatic system and diplomatic institutions .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分类号】:K092
【正文快照】: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大陆学术界对于晚清中外关系史(1870—1911)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49年到1965年文化大革命前期。这个阶段老一辈学人广泛搜集中外文资料,对于晚清中外关系史的研究取得巨大成就,奠定了基本的研究框架。第二个阶段是从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鸿志;英国与中日甲午战争[J];安徽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2 张礼恒;;评甲午战争前清政府的对朝政策[J];安徽史学;1993年02期
3 邵建东;李鸿章与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J];安徽史学;1998年02期
4 王建华;孙君琪;;曾纪泽与中俄伊犁交涉[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5 杨晓梅;近代中国对西方外交制度的抗拒与适应[J];北方论丛;1997年05期
6 边文锋;;萨道义与《辛丑条约》谈判中取消北京会试的问题[J];北京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7 黄鸿钊;;英国侵藏战争和1890年《中英会议藏印条约》述略[J];中国藏学;1991年03期
8 王魁喜;中日甲午战争与俄国的远东政策[J];东北师大学报;1985年02期
9 杨立冰;;曾纪泽与中法越南交涉[J];印度支那;1986年01期
10 王守中;巨野教案与德占胶澳[J];东岳论丛;198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齐春风;评近代日本对华军火走私活动[J];安徽史学;2002年03期
2 蒋跃波;试评曾纪泽的近代外交思想[J];安徽史学;2003年03期
3 吴四伍;洋务时期整体外交思想研究——兼论中法交涉中义利结合外交思想[J];安徽史学;2005年05期
4 陈尚胜;;中国传统对外关系研究刍议[J];安徽史学;2008年01期
5 徐建国;;近代民信局的寄递网络研究[J];安徽史学;2009年03期
6 景东升,苏全有;袁世凯与俄国远东外交[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纪能文;关于袁世凯在朝鲜活动的历史考察[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8 臧运祜;20世纪前半期的中日美三角关系述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9 李慧;;丁日昌的外交思想与实践——以天津教案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9期
10 文松;近代中国海关雇用洋员的历史原因探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边文锋;;英国与晚清中日琉球交涉[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赵艾东;;19世纪英人古柏(Cooper)的康区考察与英国对中国西南边疆的觊觎[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3 丁日初;;师夷与制夷——清末国家现代化的教训[A];近代中国(第一辑)[C];1991年
4 宓汝成;;辛亥鼎革之际中国外债透析[A];近代中国(第七辑)[C];1997年
5 李宗远;;中日近代民族主义与抗日战争及其影响[A];中华民族的抗争与复兴——第一、二届海峡两岸抗日战争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7年
6 史桂芳;;日本在东北与台湾奴化教育之比较研究[A];中华民族的抗争与复兴——第一、二届海峡两岸抗日战争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7年
7 王键;;从北京卢沟桥畔到重庆梅花山麓——缅怀张自忠将军[A];北京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会建会2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11年
8 夏良才;;中国近代化与海关的关系——论中国海关驻伦敦办事处[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9 杜继东;;1949年以来大陆地区的台湾近代史研究综述[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10 张志勇;;赫德与中英滇案交涉[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伟;高乐待与中国[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曹传清;赫德对晚清中国社会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瑛;李鸿章与晚清条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吾斯曼江·亚库甫;16至19世纪维吾尔族史学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丁健;民初农商部研究(1912-1916)[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余锦龙;中印关系中的西藏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张卫明;晚清中国对国际法的运用[D];复旦大学;2011年
8 宋桔;《语言自迩集》的文献和语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魏鹏;战争与环境[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梅;近代西方人在云南的探查活动及其著述[D];云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帅;从门罗主义到门户开放[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宁;中国海关中的德国之声1861-1917[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黄立明;江西留学生与近代地方社会变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黄勐;中印藏南领土争端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刘晓江;中国近代海关华员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程秀玲;金登干与中国海关驻伦敦办事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代荣;《清穆宗毅皇帝实录》福建史料及其价值[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雷瑶;庚辛议和中的大吏因应(1900.7-1901.9)[D];东华大学;2011年
9 高世伟;北洋政府外交制度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1年
10 解莹;晚清运用国际法维护宗藩体制的理念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云仙;;清末报刊评论视野下的南昌教案[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郑华,王芳;试论日俄战争对清末政治的影响[J];北方论丛;1998年06期
3 尚明轩;孙中山与废除不平等条约[J];北京社会科学;1999年03期
4 吕萍;;朝鲜巨文岛事件与清政府的对策[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张礼恒;论巨文岛事件与甲午战前的远东国际局势[J];东岳论丛;1995年S1期
6 金冲及;论1895年至1900年英国和沙俄在中国的矛盾[J];复旦学报(人文科学版);1955年02期
7 沈惠芬;走向世界——晚清中国海关与1873年维也纳世界博览会[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张富强;李鸿章与清末遣使驻外[J];广东社会科学;1991年02期
9 王希隆;;董福祥事迹述评[J];社会科学;1982年03期
10 吴忠礼;刘钦斌;杜力夫;霍维洮;;义和团运动时期的董福祥与甘军[J];固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国栋;日俄战争期间清政府中立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春晨;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邵循正[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贾建飞;;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学术讨论会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5年12期
3 王元林;中外关系史百年学术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历史教学;2005年02期
4 侯中军;杨婉蓉;;第三届近代中外关系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概述[J];史学月刊;2011年06期
5 朱杰勤;;关于中外关系史研究的几点看法[J];学术研究;1982年04期
6 靳良永;建国以来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述评[J];近代史研究;1985年03期
7 刘蜀永;建国后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概述[J];史学集刊;1989年03期
8 齐涛;中外关系史研究中的外交地理方向问题[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9 马新;古代中外关系史研究中的史料问题[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10 张振濵;从历史的实际出发,开展近代中外关系史的全面研究[J];史学理论研究;199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万明;;“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研究”学术讨论会总结报告[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2 ;编后记[A];三条丝绸之路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3 耿f;;蓬勃发展的中外关系史研究[A];三条丝绸之路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4 孙进己;;序二[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5 陈崇凯;纵瑞彬;;对中外关系史研究的新视角、新思考——中外关系史研究状况综述[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姜龙范;孙泓;;“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学术研讨会胜利召开[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7 贾建飞;;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学术讨论会综述[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8 陈佳荣;;多元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研究——2005年8月19日在延吉会议上的总结[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9 孙毓棠;;前言[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一辑)[C];1981年
10 ;中外关系史学会第6届理事会名单[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王建朗;究中外之际 通中西之变: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雷家琼;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的几个新动向[N];团结报;2012年
3 刘丽娟;“全球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学术研讨会综述[N];光明日报;2014年
4 南方日报记者 李培 杨逸 实习生 袁歆s,
本文编号:13989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398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