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历史归纳中的几个问题
本文关键词: 普通事实 一般常态 归纳上的困难 出处:《史学史研究》2010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归纳方法的功能之一,是从"特殊事实"中提取"普通事实",进而推导历史一般状况或一般常态,是史学研究的重要一环,也是"满地荆棘"、极易失真的一环。其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历史的个别缺乏天然的齐一性,使得通常所用的典型性研究的有限性大打折扣。某一典型个案的研究,究竟在怎样的程度上、在怎样的时空范围里代表着一种普遍性,从而可以帮助我们描述出历史上的一般状况或主流常态,这是难以作出正确无误的判断的。另一方面,史料的留存,史实的选择,对史事属性的诠释,都或多或少地掺入了我们主体的因素,这就使得用作归纳的历史个别,并不像我们通常所相信的那么可靠,而是充满着不确定性和含糊性。史学理论的研究,需要深入反思历史归纳方法上的困难,以便对我们已获得的此类历史知识作出适当的估量。
[Abstract]:One of the functions of inductive methods is to extract "ordinary facts" from "special facts", and then to deduce the general historical situation or normal state, which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storical research. It is also a "thornbush", which is easily distorted because of two reasons: on the one hand, due to the lack of natural uniformity in individual history, the limited nature of the typical research commonly used is greatly diminished.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difficult to make a correct judgment on the extent to which, and in what space-time range, it represents a universality that can help us to describe the general situation or mainstream normality in history. The retention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the choice of historical facts,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attributes of historical events are more or less incorporated into the factors of our main body, which makes the individual history used for induction not as reliable as we usually believe. It is full of uncertainty and ambiguity. The study of historical theory needs to reflect on the difficulties of historical induction method in order to make an appropriate assessment of the historical knowledge we have acquired.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历史学的元问题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05JA77006
【分类号】:K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志拔;;论西汉政论兴盛的政治背景与条件[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7年06期
2 方潇;;“弃灰法”定位的再思考[J];法商研究;2008年05期
3 毕巍明;;简论“刑”与中国上古法律[J];法制与社会;2008年26期
4 肖成刚;;浅议北魏前期、中期太后干政[J];怀化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顾丽华;;秦汉两性关系的实态研究——读《谁念西风独自凉——秦汉两性关系史》[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9年01期
6 陈文uQ;;论私学兴起对诸子散文创作的影响[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陈战峰;;“梦游华胥”意象的文化意义[J];理论导刊;2009年11期
8 毛宣国;;汉代《诗经》阐释的诗学理路与方法[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夏德靠;;上古语类文献的生成方式及其文化意义[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杨华;;楚地山神研究[J];史林;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若晖;;诸子出于王官说平议——春秋时期世官制度之崩颓与褚子兴起[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2 严寿征;;察变观风,史有子意——读刘咸p槨吨问沸髀邸穂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景蜀慧;;魏晋重实之风浅议[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4 林乾;;论中国古代司法与行政权的分、合嬗变[A];中华法系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海安;唐代铁券相关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芬;晋宋之际政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夏保国;先秦舆论思想探源[D];吉林大学;2009年
4 欧阳凤莲;《商君书》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顾丽华;两汉妇女生活情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举;性与秦汉社会[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云;宋代产权制度专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刘啸;魏晋南北朝九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付晓青;荀子“乐论”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仇鹿鸣;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文娜;两汉太常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2 柳高平;“春秋决狱”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俊雷;从代到魏——拓跋s旮垂硕芯縖D];内蒙古大学;2010年
4 范黧;东汉西北大族与皇权政治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5 王福星;唐朝尊养平民老人问题试探[D];厦门大学;2008年
6 白琬琳;《说文解字》中的法律词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7 蒋俐;论纬书的史料价值[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樊伟峻;魏晋南北朝博物类志怪小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威;《周礼》官吏考核若干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肖成刚;北魏太后干政现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026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502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