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专业_《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何炳松历史学说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贵州师范大学》 2003年
何炳松历史学说研究
唐景
【摘要】: 何炳松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历史学理论家,对他的历史学说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在我国历史学界尚属首次。在历史发展学说方面,他提出:①演化是一切生物的科学里面一种根本的现象,社会演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中人有一种生生不息的现象,社会演化表现在社会习惯、各种团体组织、物质状况及社会人员等四个方面,演化与变动不同,社会演化与生物演化不同。②历史同地理是“天然的配偶”,地理环境对历史能产生一定影响,但地理环境决定论“似大有讨论之余地”。③从物质、文化、风俗等多个方面来综合考察历史,提倡综合史观。在历史编纂理论方面,他提出:①历史的含义有两种;历史的价值主要表现在穷原竟委、博古通今,预测未来及培养智慧三个方面;史学的研究对象“人类过去的全部活动”,亦即经济、政治、教育、艺术、宗教五个方面;史学仍不失为一种科学;历史研究中主观和客观应和谐统一,使研究结果尽可能接近历史事实。②历史研究分为搜集材料、分析、综合三大步骤,具体来说又包括:搜集材料—辨伪—知人—明义—断事—编比—勒成著作等阶段;提倡综合研究法特别是心理研究法。③通史与正史应该并存,不能独尊通史;分工合作,集体修史;编写历史教科书应以“综合的研究”为选材标准,“详近略远”,反对“中心论”,并力求做到“活现历史”。④修史者应耳聪目明、意诚心正、至公无私、学问渊博、识见卓越、长于文才。⑤史料分为原始史料和孳生史料,史料搜集的原则是“赅备无遗”,史料考证必须具备“射覆之会心”与“搜罗之兴趣”,考证有好尚、过疑、著述能力丧失三大弊端。总之,他为新史学理论之传播、构建做出了相当之贡献,,理应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占一突出席位,其历史学说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K09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蔡家勇;试论何炳松的史学思想及其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2 秦润琼;何炳松《外国史》教科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柏松;;龚自珍历史学说综论[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2 刘馨;何炳松史学思想析论[J];南开学报;2001年02期
3 周文玖;何炳松的史学理论及其史学史研究[J];求是学刊;2000年04期
4 王晴佳;胡适与何炳松比较研究[J];史学理论研究;1996年02期
5 朱煜;论何炳松的历史教育思想[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99年03期
6 张书学;何炳松对西方史学理论的传播与贡献[J];浙江学刊;199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永胜;;近二十年来何炳松史学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1期
2 周文玖;中国史学史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刍议[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张天明;赵海红;;何炳松历史教学思想探析[J];教育评论;2010年05期
4 冯晓梅;;近几十年来何炳松史学研究概述[J];黑龙江史志;2013年23期
5 周文玖;朱谦之的史学理论及其史学史研究——以在中山大学的教研活动为中心[J];齐鲁学刊;2005年01期
6 王晴佳;;以史解经——章学诚与现代诠释学[J];思想与文化;2002年00期
7 李彬;;近三十年来暨大校史研究综述[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8 廖志伟;;浅议何炳松与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易兰;兰克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文俊;何炳松历史教育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宗奇;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1929-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永胜;何炳松史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志略;李泰棻历史学说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0年
5 秦文;陈黻宸历史学说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
6 陈琼;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世界史学科的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姜萌;从“新史学”到“新汉学”[D];山东大学;2007年
8 刘冬蕊;章学诚与中国史学的近代转型[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9 史桂荣;1929年中学历史暂行课程标准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10 杭乡;抗战时期的历史教育简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春风;;近80年关于中国本位文化问题论战研究状况综述[J];安徽史学;2010年05期
2 朱发建,张晶萍;论何炳松在通史理论上的创新[J];武陵学刊;1997年02期
3 薛其林;试论何炳松的史学阐释方法[J];长沙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4 夏泉;何炳松与南洋问题研究[J];东南亚研究;1998年03期
5 朱发连;何炳松的通史理论[J];湖南社会科学;1991年01期
6 杨金广;黄艳永;;试评20世纪30年代“中国本位文化建设”论战[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7 顾速;以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创造面向世界的新文化──评“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J];江苏社会科学;1995年02期
8 谭其骧;何炳松与《新史学》[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1年02期
9 房鑫亮;浅议何炳松对史学史的贡献[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1年02期
10 金相成;何炳松对历史教育的贡献[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1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黎文俊;何炳松历史教育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天明;何炳松历史教育思想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3 马谷春;八十年代以来中学历史教科书作业系统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岳颖;何炳松教育思想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5 曹伟;试论何炳松的历史教育思想[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广智;战后西方史学的重新定向[J];历史教学问题;1997年04期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何炳松历史学说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14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61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