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刘师培的清学史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6 08:50

  本文选题:刘师培 切入点:清学史 出处:《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摘要】:刘师培的清学史研究以"学案"为中心,确立起"学行并重"的评价标准。刘氏论说清儒,重在言"失"。"统系"是刘师培治清学史的一个基本概念,它要求在尽可能广罗万家的基础上对清代学者及其成果进行分门别派的归类和概括。在其"统系"概念中,家法和师承居于纲领性地位。其"统系"内含两组彼此消长的子系:宋学与汉学、今文学与古文学。刘师培的学科观,重在以"学"划类。在他的意识中,"学科"只是对学术史进行研究的"体例"之一,并且分科的标准是"以学为主"。刘师培对清代学术作学科性研究,着力点在于"经学"和"文学"。将经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刘氏的特色。对清儒治学成果进行分类、分时与分地相结合的考察,是刘师培清学史研究的一大特点。他认为分类与分时相结合是中西学术界普遍使用的方法,他还将地域分野及其学术风格特征作为专门课题进行研究。
[Abstract]:Liu Shipei's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the Qing Dynasty focused on the "study case" and established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of "paying equal attention to the study and practice". Liu's theory of "Qing Confucianism" focused on "missing". "system of unity" was a basic concept of Liu Shipei's governing the history of Qing studies. It requires that scholars and their achievements in the Qing Dynasty be classified and summarized on the basis of the broadest possible scope of Luo Wanjia. The family law and the teacher's inheritance are in the leading position. Their "unified system" contains two groups of families: song and Sinology, present literature and ancient literature. Liu Shipei's concept of discipline. In his consciousness, "discipline" is only one of the ways to study academic history, and the standard of subdivision is "study mainly". Liu Shipei made academic research on the Qing Dynasty. The focus is on "classics" and "literature". It is Liu's characteristic to regard the study of Confucian classics as a subject.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Confucianism in Qing Dynasty are classified, time-sharing and area-sharing. Liu Shipei holds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classification and time-sharing is a widely used method in Chinese and Western academic circles, and he also studies the regional division and its academic style characteristics as a special subject.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研究所;
【分类号】:K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祖武;;我与中国学案史[J];文史知识;199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梅新林;俞樟华;;中国学术史研究的主要体式与成果[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游宇明;;民国学人的事师[J];文史天地;2011年05期

2 余世存;;看大师如何“传道”[J];基础教育;2007年09期

3 卞孝萱;;刘师培《读全唐诗发微》书后[J];古典文献研究;2005年00期

4 车冬梅;梁宝林;;读唐鉴《国朝学案小识》[J];华夏文化;2010年03期

5 李瑞豪;;刘师培“失路人”辨析[J];贵州文史丛刊;2011年03期

6 张光茫;;趣谈大师的惧内[J];药物与人;2011年08期

7 侯晓;;学术对政治的超越——刘师培的儒学观述评[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8期

8 邹晓霞;;论刘师培对陆机之文的推崇[J];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9 高瑞泉;;辛亥革命与平等观念的现代嬗变——以两类革命派的思想为中心的考察[J];学术界;2011年07期

10 季锦锋;;高三英语二轮复习中如何生动高效地复习语法[J];快乐阅读;2011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淑娟;;浅谈学案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王孝强;;刘师培的《左传》“义例”观[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3 李莉;经盛鸿;;辛亥革命的风云变幻与一个知识分子的浮沉荣辱——刘师培的思想嬗变及其教训[A];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4 李洪岩;;刘师培何以要背叛革命[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0年卷[C];2000年

5 黄轶;;有关《河南》几个问题的辨证[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6 柳锡华;;“双案教学”的研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7 王晓东;;高中化学学习困难学生的教与学——学案功能的开发[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罗检秋;;清末古文家的经世学风及经世之学[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1年卷[C];2001年

9 郑匡民;;社会主义讲习会与日本社会主义者[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巍;;钱穆与胡适梁启超关于清代学术史整理的思想交涉——以戴震研究为例[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1999年卷[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山东省高密市注沟小学 翟锡魁;学案的编写与落实[N];学知报;2010年

2 虞城高中 张义亮;如何编写和应用历史学案[N];学知报;2010年

3 山西师大实验中学 茹安润;使用学案教学的收获与困惑[N];临汾日报;2011年

4 河北献县第一中学 林志江;化学学案设计的原则[N];学知报;2011年

5 ;好学案要能化枯燥为乐趣[N];中国教育报;2011年

6 宁阳实验高中 樊国清;教学案设计要突出几个问题[N];学知报;2011年

7 ;学案模式的行程该怎么走[N];中国教育报;2011年

8 安塞县高级中学 王冬生;浅谈物理学案的编制[N];延安日报;2011年

9 安塞县初级中学 文凯;“2+3+2”学案式教学法[N];延安日报;2011年

10 山东省梁山一中 胡媛;科学编写导学案构建高效课堂[N];学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海静;20世纪前半期的清学史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2 毛新青;刘师培与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型[D];山东大学;2007年

3 牛秋实;从经学到史学:刘师培学术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4 郭军;近代国学教育之困[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郭院林;从“以礼治左”到“援古经世”—清代仪征刘氏《左传》家学研究[D];北京大学;2007年

6 李江辉;晚清江浙礼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7 孙福轩;清代赋论流变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慈波;文话发展史略[D];复旦大学;2007年

9 林红;近代的道家观[D];山东大学;2007年

10 包莉秋;功利与审美的交光互影:1895-1916中国文论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瀛;刘师培的美术观[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蒋亚平;化学学案设计策略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李凌云;“教案学案一体化”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保艳;高中生物学案设计的理论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薛景艳;高中生物学案设计的理论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王赢;初中数学学案分类研究及典型案例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7 蔡海燕;八年级地理学案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8 蒋泉;初中语文学案教学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晨亮;“教学合一学案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华;初中生物学案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671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6671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c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