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的逾越与压力——略论抗战时期中国史家的民族观与节操观
本文选题:抗日战争 切入点:爱国主义 出处:《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摘要】:爱国主义是抗战时期史学著述的主流倾向。然而,这一话语本身不免忽略了史家因地域之别、著述环境不同而形成的爱国泛化与压力问题。故而,对"中华民族是一个"的民族观念重新加以审视,对沦陷区史家的节操观念详加考析,皆对抗战时期史家抉择问题的探讨,有一个更为合理的解释。
[Abstract]:Patriotism is the mainstream tendency of historiography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However, this discourse itself cannot help but ignore the patriotic generalization and pressure caused by the difference of geography and writing environment among historians. To re-examine the national concept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one" and to make a detailed study of the ideas of the historians in the enemy-occupied areas, there is a more reasonable explanation for the discussion of the choice of historians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K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扬眉;;学术社群中的两种角色类型——顾颉刚与傅斯年关系发覆[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金景芳;金毓黻传略[J];史学史研究;198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爱山,徐国利;简论清末民初新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2 梁仁志;;明清侨寓徽商子弟教育的特色[J];安徽史学;2008年05期
3 陈占彪;;王的诤臣——胡适论知识分子的角色及使命[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4 曹建坤;;解放战争时期胡适的政治思想与政治主张[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5 孙蒙;;梦窗词研究中“姬妾”词作的研究与辨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6 任羽中;;重读《争取学术独立的十年计划》[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张妍;张广才;;对黑龙江赫哲族文化认识与保护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3期
8 林辉锋;;马叙伦与五四运动后浙江教育界的派系之争[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3期
9 林辉锋;;南京国民政府初期教育界的派系之争——以马叙伦的经历为线索的考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3期
10 罗雄岩;;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教学规律探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大兴;;夏敬观先生的词学批评[A];2008年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谢长法;;留美学生与杜威来华[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二)[C];2009年
3 郑s,
本文编号:16729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672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