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尔泰的“历史理性”及其当代启示
本文选题:狄尔泰 切入点:历史理性 出处:《学术研究》2012年12期
【摘要】:19世纪下半叶,通过对"历史理性"的康德式的批判,狄尔泰试图为精神科学提供认识论基础,以解决历史学派和抽象理论之间的冲突。他的工作对于我们当前反思和超越后现代史学理论,塑造一种新的历史意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Abstract]: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9th century, through the Kantian criticism of "historical rationality", Dilthey tried to provide epistemological basis for spiritual science to solve the conflict between historical school and abstract theory.His work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s to reflect on and transcend the theory of postmodern historiography and to shape a new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K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董立河;;从“叙事”到“在场”——论安克施密特史学理论嬗变及其意义[J];江海学刊;2010年03期
2 刘家和;论历史理性在古代中国的发生[J];史学理论研究;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亚斐;;论智慧的历史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易宁,李永明;修昔底德的人性说及其历史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李永明;;《左传》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的天人思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田方林;冉红梅;;理性与非理性的合流——论狄尔泰对理解活动的本质性构想[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刘晓东;;战国中晚期子家著作中的“亡国”义训[J];管子学刊;2005年04期
6 陆小玲;;原生态民歌与大学生人文教育[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王振红;;《史记》述“天”与历史理性的萌生[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李建;;论三代的宗教文化与历史观念[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刘铁芳;生命 道德 教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李强华;狄尔泰历史哲学中的“生命”、“理解”和“意义”概念解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传英;幼儿园课程知识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吴琼;“理解”视域下的幼儿园教师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魏薇;小学阅读教学的生活体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钟志华;理解性数学教学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胡春光;学校生活中的规训与抗拒[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罗儒国;教师教学生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吴燕丹;生命关怀视野下调适性体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钦峰;福楼拜与现代思想[D];四川大学;2006年
10 仝联勃;人的世界的三重维度:符号、意义与文化[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杰;当代西方社会学的日常生活转向及其方法论意义[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相娜;德育视野下大学生生命教育[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3 黄浩威;当代中学生挫折教育的生命哲学审视[D];广州大学;2011年
4 李鹏飞;先秦诸子引证解释历史之旨趣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秀英;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李光彩;文化经典的建构与接受[D];河北大学;2006年
7 刘剑;狄尔泰美学:生命与阐释的二重奏[D];贵州大学;2006年
8 陆彩霞;论教学民主及其实现的条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9 云智;孟子历史观念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王雷;体验式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彭刚;;从“叙事实体”到“历史经验”——由安克斯密特看当代西方史学理论的新趋向[J];历史研究;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隋竹丽;吴晓莉;;世界古代史观察力培养新探[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2期
2 林芊;伏尔泰史学思想中的理性论[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李科玲;吴素敏;;浅谈对历史的诠释[J];沧桑;2008年04期
4 张践明;狄尔泰的历史哲学简介[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02期
5 李红宇;狄尔泰的体验概念[J];史学理论研究;2001年01期
6 明智,吴顺恩;W·狄尔泰的生命—历史哲学评介[J];咸宁师专学报;1999年04期
7 卞敏;历史理性的发展轨迹——评《人类探索自身历史脚步的追寻》[J];求是学刊;1996年04期
8 张慧彬,李雁虹;历史理性科学化的进程及其逻辑内涵[J];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02期
9 黄炎平;从绝对历史理性到交往理性——论西方近现代社会历史观的一个转向[J];求是学刊;1998年06期
10 雷戈;历史与理性[J];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杨耕邋张立波;历史有没有一个真实面目?[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2 孟广林;中西历史比较的新视野[N];光明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金华;走向主体间性的理解[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郑涛;何兆武史学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邵帅;浅谈覆盖律解释模型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困难[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孙文栋;论历史事实及其认识[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024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702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