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术史中的“教外别传”——陈寅
本文选题:陈寅恪 切入点:现代学术 出处:《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07期
【摘要】:正百年来在中国人文学研究领域中,关于方法的探寻有哪些值得传承的经验,有哪些需要警惕的陷阱,有哪些尚待开拓的可能,值得我们为之总结、提升和新探。本文拟以陈寅恪为个案,对该问题作一考索。何谓"不古不今"对现代学术史作纯学术的回顾,最风光的当然是胡适一派,从北大到"中研院";最落寞的属固守旧学的一派,从东南到西南多有之。然而在陈寅恪看来,却是"田巴鲁仲两无成"。此诗写于1929年,后来他在1932年
[Abstract]:In the field of Chinese literature research in the past hundred years, what are the experiences to be passed on, what pitfalls need to be alert, and what are the possibilities to be explored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literature research, which are worthy of our summary, promotion and new exploration.This article takes Chen Yinke as an example to make a textual research on this problem.Of course, the most beautiful thing is Hu Shi's school of thought, from Peking University to the Academia Sinica; the most desolate group is the one who adheres to the old school of learning, from the southeast to the southwest.However, in Chen Yinke's view, it is "Tian Ba Lu Zhong two no."The poem was written in 1929 and later in 1932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K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桑兵,林悟殊;纪念陈寅恪教授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J];历史研究;2000年02期
2 蔡鸿生;陈寅恪史学的魅力[J];学术研究;2000年12期
3 张芙鸣;真的陈寅恪——兼及传记与年谱在当代文化中的境遇[J];书屋;2002年11期
4 刘克敌;20年来之陈寅恪研究述评[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刘浦江;正视陈寅恪[J];读书;2004年02期
6 刘梦溪;;陈寅恪的“自由”与“哀伤”[J];银行家;2007年09期
7 高波;;作为传奇述说的陈寅恪[J];粤海风;2010年05期
8 张光茫;;陈寅恪:没有博士头衔的国学大师[J];湖北档案;2011年11期
9 张光茫;;陈寅恪的治学做人之道[J];人事天地;2012年01期
10 邵毅平;;一代史家陈寅恪[J];语文学习;199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胡可先;;陈寅恪与20世纪学术[A];东方丛刊(1998年第2辑 总第二十四辑)[C];1998年
2 武守志;;史学三家议[A];《国学论衡》第三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吴波 通讯员 柏峰;莫使陈寅恪被“非学人化”[N];广州日报;2010年
2 谭徐锋;追寻陈寅恪的本相[N];光明日报;2013年
3 周言;陈寅恪的一封佚信[N];中华读书报;2014年
4 汪荣祖;陈寅恪有朴素的辩证法吗?[N];东方早报;2012年
5 [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陈怀宇;在西方发现陈寅恪[N];社会科学报;2013年
6 谢泳 高致远;为何“陈寅恪热”持续不断[N];中华读书报;2013年
7 孟宪实;新发现的陈寅恪书信[N];光明日报;2005年
8 虞云国;谁的历史没有学透?[N];东方早报;2010年
9 王晓清;陈寅属与章门弟子的学术交往[N];社会科学报;2000年
10 刁勇;陈寅恪:图书馆孕育出的史学大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崔成成;陈寅恪“文史互证”思想与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栗辉;论陈寅恪史学之民族精神[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业业;陈寅恪“以诗证史”方法探讨[D];山东大学;2013年
3 戴旭旺;抽象理想[D];苏州大学;2009年
4 李天星;陈寅恪的历史人物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5 朱春龙;传统与现代之间的陈寅恪史学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6 秦竞芝;陈寅恪与新考据学[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7098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709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