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世思想的时代性嬗变——以清代的史学经世思潮为例
本文选题:清代史学 切入点:经世致用 出处:《甘肃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摘要】:经世思想一直被认为是学术的重要价值取向之一,这种意识的内涵与表现方式与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相关,所以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特征。清代,这种思想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发生嬗变,在清初、乾嘉和清末,史学经世思潮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各有不同。清初,朝代初建,学者们力主经世之风,因而在史学思想上侧重于反对明末空疏学风,提倡实学;乾嘉年间,考据学盛行,加之文字狱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史学经世思潮相对淡化,注重考证校勘;清末,社会动荡,内乱外患,西方思想传入,经世致用思想又以救亡图存的全新面貌活跃在史学研究中。
[Abstract]:The idea has been considered one of the important academic value orientation, connotation and manifestation of the consciousness related with the polit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so it has stro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In the Qing Dynasty, the thought evolution, under different historical conditions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and dry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historiography thoughts and forms the contents of different dynasties.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built in the early, scholars advocated by the world wind, thus in the historical thought focused on the opposition to the artistic style, advocated practical learning; Qianlong Dynasty, textual criticism and literary vogue, influence, history of this period statecraft is relatively weakened, pay attention to textual collatio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social unrest, civil strife and foreign aggression, Western thought, Confucian thought and a new look of active research in the history of salvation.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K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白寿彝;说六通[J];史学史研究;1983年04期
2 马格侠;清代史学的经世思想[J];天水师专学报;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车振华;;聊斋俚曲与下层社会的道德教化[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2 张崇琛;;新闻与文学交融的杰作——《聊斋志异》中的新闻篇章[J];蒲松龄研究;2009年01期
3 柯镇昌;;试论蒲松龄的科举观[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4 刘宏;;宋明理学家对《大学》主旨定位之差异[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赵克生;明代私阉之禁[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6 胡珍贵;“圣人”心态对康有为早期文化思想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7 李华兴,张元隆;中国近代国家观念转型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8 徐希军;角色冲突:胡适思想多歧性的一个社会学解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9 徐道彬;;徽州朴学成因的地域性解读——以戴震为中心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汪高鑫;;论“通经致用”的经学传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新编《瞿秋白传》节选[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5辑)[C];2011年
2 姜秀玉;;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思想及其对朝鲜的影响[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3 高春花;;论耻感的道德价值——以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为例[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4 程根荣;;桐城派形成原因六说[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方宁胜;;方宗诚方志思想初探[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于翠玲;;媒介演变与文化传播的独特景观——中国编辑出版史的认识价值[A];中国编辑研究(2007)[C];2007年
7 林炊利;;教化欲望~*的悲剧——李贽的教育话语抗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苏启敏;;明清之际实学的课程知识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9 王天根;朱从兵;;严复译著时间考析三题[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10 封海清;;对改进孔学研究方法的思考[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3 刘艳清;清代“六书”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曹利云;宋元之际词坛格局及词人群体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9 张磊;唐甄政治批判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佟大群;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文竹;明朝中后期的商业走向及其策略变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艳;乾嘉诗人舒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许志威;王,
本文编号:17104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710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