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历史的基础:从国之大事到普通百姓的生活
本文选题:古代史 + 古典 ; 参考:《历史研究》2012年02期
【摘要】:由于古代史料的性质和近代早期历史写作目的的影响,从古代到近代早期的西方,古代史基本为政治和军事史以及大人物所统治,社会经济与普通人遭到忽视。21世纪的古代史写作,大多将政治史排挤到相对次要的地位,普通人及其日常生活成为主要内容,其笔下的古代世界,着重古希腊罗马公民的社会生活以及影响公民生活的诸种政治和经济因素。古代史主题变换与研究转型,既与学者们对史料的认识以及对社会科学方法的借鉴有内在联系,也与西方史学注重公民活动的传统相关。世界古代史研究仍需在掌握语言工具的基础上,更多地借鉴现代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实现从理论、方法到内容的转型,深入古代社会的历史。
[Abstract]:Because of the nature of ancient historical materials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purpose of writing history in the early modern times, from ancient to early modern times in the West, ancient history was basically ruled by political and military history, as well as by great men and women. The social economy and ordinary people have been neglected. The writing of the ancient history of the 21st century has mostly excluded the political history from the relatively secondary position. The ordinary people and their daily life have become the main content, and the ancient world in their works. Emphasis is placed on the social life of ancient Greek and Roman citizens and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factors that affect their lives. The theme change and research transformation of ancient history are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scholars' understanding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and the reference to social science methods,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tradition of western historiography paying attention to citizen activities. On the basis of mastering language tools, the study of world ancient history still needs to learn more from modern social science theories and methods, to realize the transition from theory, method to content, and to go deep into the history of ancient society.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古典世界的民主与共和政治”(批准号:11YJA770059)中期成果
【分类号】:K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刘家和;谈世界古代史研究中要处理好的一些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王敦书;林志纯和中国世界古代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J];世界历史;2000年02期
3 郭小凌;祝宏俊;;我国世界上古史研究近况述评[J];世界历史;2006年03期
4 郭小凌;世界上古史研究的回顾和展望[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李剑鸣;;历史研究中的求知与求用[J];历史教学;2006年02期
6 杨巨平;;日韩中三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之比较——参加“日韩中世界古代史学术研讨会”有感[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8年02期
7 晏绍祥;;显贵还是人民——20世纪初以来有关罗马共和国政治生活特点的争论[J];历史研究;2008年05期
8 晏绍祥;20世纪的古代希腊经济史研究[J];史学理论研究;199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怀东;;历史 现实 方法——欧洲浪漫主义思潮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吴怀祺;;史学话语权与20世纪的中国民族史学——兼说10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J];安徽史学;2006年04期
3 张越;张峰;;解除外在枷锁 还原史学本真——李勇著《保卫历史学》读后[J];安徽史学;2010年06期
4 梅雪芹;;从“人”的角度看环境史家与年鉴学派的异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郭少琼;;关于史学家任务的一点杂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6 孙巍;;历史学的走向——科学、社会科学及语言学转向的历史[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论文学史的史学品格[J];北方论丛;2000年02期
8 刘爽;19世纪俄国社会史研究及其意义[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9 刘成荣;;瞽史、音乐与《左传》口传说[J];北方论丛;2008年04期
10 张正明;;“宏观历史解释模式”及其批判[J];北方论丛;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谢勤亮;;影像与历史——“影视史学”及其实践与试验[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张树国;;论《左传》的性质及其对古代散文研究理论建构的意义[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3 行龙;;中国社会史研究向何处去[A];社会史研究之一——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C];2009年
4 邓京力;马敬;;试论影响历史评价的若干因素[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5 行龙;;中国社会史研究向何处去?[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6 齐玉华;;浅析当代浙商公共行为的时代意义——基于公共行为的历史沿革的分析[A];浙商研究 2010[C];2011年
7 胡国枢;;论毛泽东的史学理论贡献与实践运用[A];毛泽东百周年纪念——全国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中)[C];1993年
8 阎照祥;;英国早期辉格史学家纵论[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七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彦新;近代西欧大陆私法的历史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冯金朋;伯里克利外交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大川;约翰·理查德·格林《英国人民简史》史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开广;郑州地区仰韶文化遗址空间模式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8 刘雯;番瑶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钟馨;1976-2001年中国对外传播史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徐奉臻;从“隐性自在”到“显性自为”[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晶洋;论宗教学视域下希腊公民团体的演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程晋普;雅典城邦公民权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朱U,
本文编号:20961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096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