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口述史学基本特征的思考
本文选题:口述史学 + 现代西方史学 ; 参考:《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摘要】:当下,口述史学以其在挖掘史料与再现社会底层声音方面的独特优势而迅速引得国际史学界的关注。它的出现与发展不仅在研究内容、方法与理论等方面为历史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变革动力,同时也引起了其他学科的广泛兴趣,在推动跨学科研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门名副其实的面向大众的科学,其社会含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史学研究的大众化趋势和发展动向,体现出一种重返人文的传统。但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学界对其既不乏褒扬,也不乏质疑。质疑的声音主要集中在口述史学的可信性、口述史学的版权问题、口述历史的学科归属及呈现形式等方面,而相关研究者也迫切需要广泛了解其他地区口述史学的研究状况。为了推动口述史学的健康、快速发展,也为了廓清学界有关口述史学的一些争论,本刊特邀了大陆及港澳台几位学有造诣的学者,分别从口述历史的基本特征、口述史学的社会性、香港口述历史的具体实践、澳门口述历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台湾口述历史的现状及展望等方面进行研究,期冀对口述史学研究有所裨益。
[Abstract]:At present, oral historiography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international historiography because of its unique advantages in excavating historical data and reproducing the bottom voice of society. Its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not only infuse new vitality and reform power into history in the aspects of research contents, methods and theories, but also arouse extensive interest of other disciplines, and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s a true science for the public, its social meaning reflects the trend of popular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urrent historical research to some extent, and reflects a tradition of returning to the humanities. However, due to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the academic community is neither lack of praise, but also no lack of doubt. The voices of questioning mainly focus on the credibility of oral history, the copyright of oral history, the subject ownership and presentation of oral history, and so on, and the researchers concerned urgently need to understan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oral history in other region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oral history, as well as to clarify some arguments in academic circles about oral historiography, this magazine specially invited several accomplished scholars from the mainland,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from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oral history. The sociality of oral history, the practice of oral history in Hong Kong, the retrospect and reflection of oral history in Macao,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oral history in Taiwan are expected to be of benefit to the study of oral history.
【作者单位】: 温州大学口述历史研究所;
【基金】:200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美国现代口述史学研究》(立项号:09CSS001)的中期成果之一
【分类号】:K09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开队;;现代历史地理学对当前淮河流域史研究的启示[J];安徽史学;2011年05期
2 吕萍;浅析美国新经济史学派的产生和特点[J];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2期
3 吴z年;;读《晚清图书馆学术思想史》有感[J];图书与情报;2008年03期
4 李晓航;;仕隐之间——元末顾瑛的一段心路历程[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陈作飞;;关于历史学习的若干建议——和人文专业学生谈如何学习历史[J];滁州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孙义飞;尹璐;;17世纪西欧气候变迁与粮食供应危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毛曦;试论历史认识中的情感因素[J];大同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03期
8 顾倩;;早期中国电影的形貌生成研究[J];电影评介;2011年08期
9 郑刚;;比较史学与中国的教育史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年01期
10 高志平;历史学功能刍议[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龙先琼;近代湘西的开发与社会变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尚海涛;民国时期华北地区农业雇佣习惯规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肖鸿波;《申报》77年体育报道研究(1872-1949)[D];复旦大学;2011年
5 王芳;历史文化视角下的内陆传统城市近现代建筑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6 陈蔚;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理论和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7 梁民愫;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及在中国的反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强;理想与现实:美国农村普及教育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郭娅;元教育史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段建宏;戏台与社会:明清山西戏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志峰;唐德刚口述历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桂平;史料教学——不可或缺的历史教学方式[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马遥;新历史主义视野下21世纪中国历史纪录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璇;年鉴史学派的跨学科方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义飞;“17世纪普遍危机”与西方社会转型[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史晓峰;心理学理论对历史研究之影响探析[D];吉林大学;2005年
7 陈蓓蓓;戴良遗民心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赵琳;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风气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9 张作成;论十九世纪德国实证主义史学的批判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程添毅;克里斯托弗·希尔史学思想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惠玲;;补白、发声、批判、传承:香港口述历史的实践[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许雪姬;;台湾口述历史的发展[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杨雁斌;;论口述史学的社会性特征[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林发钦;;澳门口述历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杨祥银;当代中国口述史学透视[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0年03期
6 闻伍!100732;历史之音——口述史学的叙述性质片论[J];国外社会科学;2000年03期
7 杨雁斌;面向大众的历史学——口述史学的社会含义辨析[J];国外社会科学;1998年05期
8 王小莉;李飞龙;;近五年来国内口述史学研究综述[J];高校社科信息;2005年06期
9 宋瑞芝;口述史学在史学研究中的功用[J];史学理论研究;1995年03期
10 陈伟刚;口述史学的特征与中共党史的研究[J];史学史研究;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周新国;丁慧超;;当代中国大陆口述史研究的历史回顾与展望[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2 赵金平;;当代女性口述史刍议[A];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征集研究(二)——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李辉武;;作为地域美术史研究方法选择的口述美术史——一份来自《口述湖南美术史1949-2009》写作中的体验报告[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唐纳德·里奇 美国参议院历史办公室历史学家;技术带来改变:口述史学的最新趋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杨祥银;口述史学研究之新进展[N];北京日报;2002年
3 温州大学口述历史研究所所长 杨祥银;记忆是可信的吗[N];人民日报;2011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秘书长 左玉河;拓展“自下而上看历史”的新视角[N];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姚力;中国视域的口述史学[N];人民日报;2010年
6 杨祥银 温州大学口述历史研究所;口述史学的兴起:从“档案实践”到“新社会史转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周新国;中国口述史学亟待规范[N];社会科学报;2005年
8 ;建设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口述史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9 经济所 刘兰兮;中国经济史学的前沿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10 贺勇;口述历史:方兴未艾[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镇富;影像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振英;论口述历史的研究准备[D];内蒙古大学;2013年
2 张海坤;中国口述史学的理论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3 韩俐彦;美国公共史学的研究领域与理论方法[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4 许曾会;20世纪40至60年代留美之美籍华人史学家与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史学[D];扬州大学;2011年
5 时小武;周口心意拳史[D];河南大学;2010年
6 付佳静;口述历史纪录片真实感的构建[D];河北大学;2009年
7 周文清;人类学与当代西方史学研究浅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敏;口述档案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9 李辉武;口述美术史与地域美术史建构[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10 魏娜;高中历史课堂口述历史教学的运用与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140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114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