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吕思勉通史撰述对其断代史著作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7-10 17:50

  本文选题:吕思勉 + 通史撰述 ; 参考:《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摘要】:吕思勉的《白话本国史》和《吕著中国通史》因其新颖的体例、丰富的内容,广博的思想而名震一时,自从出版后就备受学者和读者的关注,在通史撰述领域中地位很高。晚年时期的吕思勉又以通史的精神撰述了四部断代史,深刻阐释了历史发展的实质。本文试从吕思勉通史撰述对其断代史著作的影响着眼,理解其四部断代史的通贯精神,从而体会出吕思勉是"通贯的断代史家"这一内涵。
[Abstract]:Lu Simian's vernacular History of China and Lu's General History of China are famous for their novel style, rich content, and extensive thinking. Since their publication, they have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scholars and readers and have a high status in the field of general history writing. In his later years, Lu Shumian wrote four dynastic history in the spirit of general history, and explained the essence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fluence of Lu Simian's writing on the history of the four dynasties, this paper tries to understand the spirit of the history of the four dynasties, and thus realize the connotation that Lu Simian is "a writer of the history of the dynasties through the past".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K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培幫;;读书g鐡2[J];中华文史论丛;2010年01期

2 彭德;;当代与断代[J];荣宝斋;2010年04期

3 刘永祥;;吕思勉与历史编纂的新探索[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王刚;;吕思勉学术体系中的经学问题[J];史林;2010年04期

5 章立凡;;吕思勉先生的史识与史德——吕著《中国通史》读后[J];炎黄春秋;2010年09期

6 李波;;吕思勉与《白话本国史》[J];史学月刊;2010年12期

7 陈勇;张慧;;中国现代史学学脉的传承——吕思勉与钱穆[J];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11期

8 何周;;浅论吕思勉的史学功能观[J];沧桑;2009年01期

9 杨旋;于小哩;白菜;;中国爱情断代史[J];中国西部;2009年Z1期

10 何周;;浅论吕思勉的史家修养观[J];沧桑;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白云;;再论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基本范畴[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2 唐燮军;;两晋南北朝史体优劣论[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3 石硕;;《旧唐书·东女国传》所记川西高原女国的史料篡乱及相关问题——任乃强先生《隋唐之女国》的再探讨[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4 马作武;马腾;;春秋决狱论[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5 苗菁;;论20世纪30年代几部文学史对辛弃疾及创作的论述及认识[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曾志雄;;司马迁对秦汉时期历史的贡献[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7 方原;丁晓雯;;从“背关怀楚”看项羽定都的客观原因——读《史记·项羽本纪》札记[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8 李若晖;;诸子出于王官说平议——春秋时期世官制度之崩颓与褚子兴起[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9 李f擅,

本文编号:21141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1141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c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