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历史脉动中求真——沟口雄三的学术世界
[Abstract]:Different from the usual way in which the theory is used to express the structure and complete the systematic discussion, the study of the gutters promotes his structural thinking with concrete experience. But unlike the general empirical study, which is limited to a point or generally different from the narrative of natural time, the Kawaguchi selects a number of critical moments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explores the problems on these points in depth. The internal connection between these points formed the structure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thought which he thought about, which intertwined and tangled with each other. Kuokoukou calls this relationship the "matrix" of Chinese history, but basically does not focus on the positive discussion of "matrix". What he has done most is to unfold in depth some of the problem groups he has explored, which transmit the key point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thought, which are all in a period of dramatic changes in history, so it can be said that Kuokou's history of Chinese thought is to study the context and internal motive force of the high change of these problem groups.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分类号】:K0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鹏飞;;论《金瓶梅》与《水浒传》叙事模式的文本关联[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2 允春喜;;从“安治天下”到“万民忧乐”——论黄宗羲对传统民本思想的发展[J];北方论丛;2011年02期
3 允春喜;;黄宗羲民本思想的理论渊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薛刚;;往事与随想——《读书》史学类文章研究[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6年04期
5 王人博;民权词义考论[J];比较法研究;2003年01期
6 允春喜;;“民本之极限”还是“民主之萌芽”——黄宗羲政治思想定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张鹏飞;;论世情小说名著《金瓶梅》对《水浒传》叙事体例的生命承传[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对《明夷待访录》的一种新解读[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允春喜;;黄宗羲“君臣”观辨析[J];道德与文明;2011年01期
10 郭彩侠;刘成才;;观念、限度与认识性装置——从“知识考古学”角度看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范式转换[J];东方论坛;201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2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朱海燕;明清易代与话本小说的变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汪平;《东史郎日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陈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陈徽;性与天道——戴东原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赖玉芹;博学鸿儒与清初学术转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孙强;晚明商业资本的筹集方式、经营机制及信用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占乐;现代城市社会福利事业的兴起、变迁与模式转换[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冯玉荣;明末清初松江士人与地方社会[D];复旦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小莉;;从《童心说》看李贽的叛逆精神[J];农家科技;2011年04期
2 孙锡召;;艺术文化产业的小隐于野大隐于市[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 ;《沟口雄三著作集》已由三联书店出版[J];中国哲学史;2011年03期
4 陶蕾;;李贽的禅宗思想与“童心说”的学术渊源探析[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1期
5 魏中银;马树芳;;狂狷童心和自然之子——李贽与卢梭诗学比较初探[J];江淮论坛;2011年04期
6 侯艺兵;中国思想史学家蔡尚思[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9年04期
7 赵淑莉;;“童心说”——丰子恺美学理论的核心[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8 鲁楠;;先生之风[J];法律与生活;2011年14期
9 ;孟子的性善论[J];党的建设;2010年05期
10 姚大勇;;实事求是,多作反省——徐复观治文学思想缕叙[J];古典文学知识;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杰;;论“童心说”与个性教育——李贽个性教育思想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编者前言[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3 杨祥全;;武术体育思想的历史形成[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4 祁志祥;;中国人文思想史上的六次启蒙——兼论周代是中国思想史上“‘人'的觉醒”时期[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5 杨祥全;;论武术思想史研究的四重证据法[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6 罗炽;;第二十三章 “实学”义辨[A];实学文化与当代思潮[C];2002年
7 张立波;;身体在实践话语中的位置(提纲)[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董光炳;董承荣;;董仲舒的经济思想[A];董子思想初探——董仲舒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陈锐;;浙东学派的历史哲学及其在思想史中的意义[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柯雄文;施忠连;李武进;;西方哲学对中国哲学史发展的影响[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艾尔曼 葛兆光;追忆沟口雄三:他的生平与思想[N];东方早报;2010年
2 孙歌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送别沟口雄三先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武道房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诠释中国思想史本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虹文;《中国思想学说史》简介[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5 历史所 王中江;中国思想史:境况、描述与解释[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6 朱新法 李扬;中国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宁召开[N];新华日报;2002年
7 梁济生 孙锋;中国思想史的背景[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8 南京大学哲学系 林德宏;研究中国思想史的纲领[N];新华日报;2006年
9 历史所 姜广辉;沿流溯源 返本开新[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10 南开大学 张荣明;范畴史:中国思想史方法的探索[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胜良;汉唐环境保护思想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左东岭;李贽与晚明文学思想[D];南开大学;1995年
3 周瑾;多元文化视野中的身体[D];浙江大学;2003年
4 王宝峰;儒教社会中的独行者:李贽儒学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5 刘毅青;徐复观解释学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权绘锦;转型与嬗变[D];武汉大学;2006年
7 胡学春;“真”:泰州学派美学范畴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8 李凯;孟子的诠释思想[D];山东大学;2008年
9 夏绍熙;老庄“自然”观念的产生和变化[D];西北大学;2009年
10 尹益洙;中国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言辉;中国思想史:在社会历史与逻辑之间[D];黑龙江大学;2008年
2 沈广斌;李贽:一个特异的文化诗学存在[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3 周莲英;李贽“童心说”的伦理意蕴[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周光铁;诗性与世俗性的张力[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5 高榆;丰子恺“童心说”的教育意蕴[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继玺;李贽教育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董照川;李贽“童心说”及其文学实践[D];湖南大学;2007年
8 苏勤;回归童真—丰子恺的儿童文化思想及其课程论意蕴[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杨方方;胡适的中国思想史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朱惠莉;李贽人性论思想对孟子“性善说”的复归与超越[D];安徽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303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230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