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贡》半月刊作者群的中华民族观
发布时间:2017-03-25 02:14
本文关键词:《禹贡》半月刊作者群的中华民族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本文通过研究《禹贡》半月刊与禹贡学会,探讨《禹贡》半月刊作者群的中华民族观。《禹贡》半月刊由顾颉刚、谭其骧两位先生于1934年3月1日创刊,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禹贡》半月刊在1937年7月16日发行第7卷第10期后,被迫停刊,三年一共发行了7卷82期741篇文章。该刊为一个纯学术的民间刊物,其创刊宗旨是研究地理沿革,但随着边疆危机的深重,半月刊逐渐拓展了刊物研究范围,增加边疆史地和民族演进史研究,后期在这两个方面的研究着力度不断加大。半月刊研究内容包括:古代地理沿革研究,东北、北部、西北边疆研究,中国境内民族演进史研究。通过分析刊物的文章,笔者发现半月刊中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观受创办人顾颉刚先生的中华民族观——“中华民族是一个”影响颇大,与后来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多元一体中华民族观”有诸多联系之处。半月刊虽然仅发行三年,却在短时间内取得诸多成就,刊物在地理沿革、边疆民族方面的研究在当时学界影响渐大,激起国人对于东北、西北边疆问题的关注,并且有力打击了当时外国学者别有用心的言论;半月刊注重鼓励和培养年轻学生,培养了一大批历史地理学者,为后来开创历史地理学科奠定了基础;半月刊的地图制法和方志学研究亦有其意义;《禹贡》半月刊朴学考据的研究方法,在真实的学识里寻求民族复兴的方法,使其在今日仍有研究价值,对我们今日处理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亦有借鉴意义。 全文共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评论与介绍了本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相关的研究成果和本文所采取的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共分为两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禹贡》半月刊和禹贡学会的创办目的与半月刊的主要作者群,以及刊物和学会研究内容和取得的主要成就。第二章评述了《禹贡》半月刊作者群的中华民族观。首先介绍了近代以来人们关于中华民族称谓的观点,然后通过顾颉刚在刊物中的文章,分析了他的中华民族观与前人观点的异同点,以及刊物中其他作者与顾颉刚中华民族观的异同点,进而总结《禹贡》半月刊体现的当时中华民族观的主要特征,探讨其与目前中华民族观的联系与区别。 本文的最后部分总结了《禹贡》半月刊中华民族观的时代特征、历史意义与局限,及其对当代中华民族观研究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禹贡》半月刊 禹贡学会 顾颉刚 中华民族观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092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绪论9-15
-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9
- 二、相关研究动态9-14
- 三、研究方法14-15
- 第一章 《禹贡》半月刊和禹贡学会15-35
- 一、《禹贡》创刊的背景和目的15-23
- (一) 创刊缘起和宗旨15-17
- (二) 创刊目标17-20
- (三) 同时代知识分子对当时边疆危机的反应20-23
- 二、《禹贡》半月刊主要作者群23-25
- (一) 禹贡学会成立及会员23-25
- (二) 《禹贡》期刊的主要作者群25
- 三、禹贡学会与《禹贡》半月刊的主要学术成就和意义25-35
- (一) 禹贡学会的主要学术成就和意义25-28
- 1.《中国疆域沿革史》和《地图底本》的编纂25-26
- 2.《游记丛书》与"边疆丛书"的出版26-27
- 3.实地考察工作的进行27
- 4.外流档案的收购与整理27-28
- (二) 《禹贡》半月刊的主要学术成就28-33
- 1.半月刊学术研究的成就28-31
- 2.刊物在编辑方法和学术组织上的成就31-32
- 3.半月刊作者与日本学者的论战32-33
- (三) 禹贡学会与《禹贡半月刊》在现代学术史上的地位33-35
- 1.禹贡学会和《禹贡半月刊》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由近代向现代转变的主要实践者33-34
- 2.禹贡学会和《禹贡半月刊》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再度兴起的主要推动者34
- 3.禹贡学会和《禹贡半月刊》是民族史研究走向深入的提倡者34-35
- 4.禹贡学会和《禹贡半月刊》是优良学风的倡导者35
- 第二章 《禹贡》半月刊的中华民族观35-49
- 一、中华民族称谓的由来35-36
- 二、顾颉刚的中华民族观——"中华民族是一个"36-40
- 三、刊物作者群中华民族观在《禹贡》半月刊中的体现40-49
- (一) 王同春——中华民族英雄形象的塑造40-41
- (二) 对回族和回教文化和回汉民族关系的关注41-43
- (三) 关注中国边疆、民族问题的研究43-47
- 1.东北边疆史地43-44
- 2.北部边疆史地44-46
- 3.西北边疆史地46-47
- (四) 对民族源流和民族文化的关注47-49
- 总结49-50
- 参考文献50-55
- 后记55-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永;从“十八星旗”到“五色旗”——辛亥革命时期从汉族国家到五族共和国家的建国模式转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关伟;论李大钊的新亚细亚主义——兼谈孙中山大亚洲主义之变迁[J];北方论丛;2003年06期
3 赵夏;顾颉刚先生对边疆问题的实践和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4 阮兴,杨永福;试论晚清社会变迁与史家民族史观的嬗变[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5 徐象平;我国近代学术刊物─—《禹贡半月刊》的内容及特点试析[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2期
6 孙江;近代中国的"亚洲主义"话语[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陈连开;论中国历史上的疆域与民族[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本文关键词:《禹贡》半月刊作者群的中华民族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65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66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