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王夫之秦汉史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5 06:14

  本文关键词:王夫之秦汉史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王夫之史论的内容极其丰富,本文主要是针对王夫之的秦汉史论进行研究。 王夫之秦汉史论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学术渊源和社会基础。家学传承,对其治学态度、治学内容产生了很大影响;张载正学和易学为其治学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指导。明清之际大变革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波动为其秦汉史论提供了深厚的社会铺垫。 王夫之是依据明末清初的社会现实对秦汉史进行评论的。政治问题方面,本文从国家政权、吏治整饬、人才选拔等角度对其史论进行概括;军事问题方面,本文从对战争形式的把握、将领的任命与驾驭、边防的重视等角度进行总结;从强调“义”和“诚”、珍视生命、反对矫诡和权术、反对贪妄和私己等方面对其秦汉史论的伦理性进行了归纳;又从探究事件的原因、考辨史实的真相、反对以个人恩怨著史等方面,总结王夫之对秦汉史实的评论。 王夫之秦汉史论有其显著特点。本文首先从历史现象、国家兴亡、个体祸福三个方面分析王夫之秦汉史论注重客观性;其次,从王夫之对帝王治国安邦策略及士大夫立身处世之道的评论,分析其秦汉史论注重谋略性;再者,从对制度的伦理性、个体的道德性两个方面,分析王夫之秦汉史论注重人性。 王夫之秦汉史论对前人有继承,有超越。他继承前人秉笔直书、反对正统论、反对虚妄之说的作风。同时突破范例,用动态的观点和“势”、“理”结合的方法进行论史。另外,由于王夫之所处时代和自身的局限,在秦汉史的认识及史料处理方面有一定偏差。
【关键词】:王夫之 秦汉史论 《读通鉴论》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K092.49
【目录】:
  • 内容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4
  • (一) 选题的意义8-9
  • (二) 近四十年来王夫之史学的研究状况9-12
  • (三) 本文的创新、思路及难点12-14
  • 一、王夫之秦汉史论的背景14-22
  • (一) 学术渊源14-18
  • (二) 社会基础18-22
  • 二、王夫之秦汉史论的内涵22-47
  • (一) 政治思想22-26
  • (二) 军事思想26-32
  • (三) 伦理思想32-40
  • (四) 历史思想40-47
  • 三、王夫之秦汉史论的特点47-71
  • (一) 注重客观47-56
  • (二) 注重谋略56-64
  • (三) 注重人性64-71
  • 四、对王夫之秦汉史论的评价71-82
  • (一) 对前人的继承71-73
  • (二) 对前人的超越73-77
  • (三) 秦汉史论的不足77-82
  • 结语82-84
  • 参考文献84-87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澍;从《聊斋志异》中“女强人”形象看蒲松龄之妇女观及伦理思想[J];蒲松龄研究;2005年03期

2 裴新平,潘祥辉;今本《南齐书》几例点读问题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3 杨尚鸿;唐晓红;;中国古代媒介——汉字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5 陈磊;;李商隐诗文宗韩说辨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6 周良发;;梁漱溟与钱穆的文化观比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7 孔令梅;;道教承负说浅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卞光文;继承传统道德与当代大学生品德教育[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9 张金铣,赵建玲;唐末清口之战及其历史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10 胡秋银;试论郭泰之不仕不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顺新;;影子官寺:长安兴唐寺与唐玄宗开元官寺制度中的都城与地方[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潘琪;;公路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探析[A];中国公路学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会2011年度年会暨第十八次全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余子龙;;编辑的文化寻根[A];编辑文化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9年

4 于建设;;红山文化十讲[A];第五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陈立柱;;说“国必依山川"[A];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学术研究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宋坤;;新出唐冀州留后官李方简墓志考释[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7 彭琼英;;唐代都市娱乐文化与都市文体的发展[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萧平汉;;王夫之的史论体系[A];2008年湖南省船山学研讨会船山研究论文集[C];2008年

9 周建刚;;“按图索骥”与“庖丁解牛”—从历史哲学的角度谈船山史学思想的特色[A];2008年湖南省船山学研讨会船山研究论文集[C];2008年

10 杨恩玉;;对南朝君主研究的反思——以有关魏孝文帝的研究为参照[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7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9 王晓雪;先秦兵家治国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叶娟;现代婚礼服装饰的民族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博;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芳;武术套路与跆拳道文化传播比较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曾璐;明清江南宗族族产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崔懿晟;清代理藩院及其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齐朗;从文化建构视角论商务文本的翻译策略[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姜虹;钱穆的清代学术史著作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芦翠;东周时期齐国女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宇琳;微辞婉晦 精义致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王夫之秦汉史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67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667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5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