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梁启超历史人物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发布时间:2017-03-26 06:14

  本文关键词:梁启超历史人物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一字任甫,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是中国近代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领导人物。梁启超初以文人学者的身份登上中国政治舞台,但其主要成就还是体现在学术及思想文化等方面,而史学研究则是梁启超学术研究中成果最为丰富,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部分,是为中国近代史学开新风之人。在梁启超浩瀚的史学研究当中,有关于历史人物的研究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为其新史学研究的一大特色。历史人物研究的对象众多,梁启超对于历史人物研究对象的选取主要可以分为中国的历史人物和外国的历史人物两大类,在对这两大类人物对象的分析中,梁启超又具体从政治军事类人物和文化学术类人物进行归类研究。在对中国的历史人物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梁启超还特别注意群体性研究,如《中国之武士道》、《中国印度之交通》(又题为《千五百年前之中国留学生》)等,都是这一方面的代表性著作。梁启超之所以从如此众多的历史人物中选取出他所研究的人物对象,是有其一定的历史人物研究的理论为指导的,这一历史人物研究的理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双重内涵的英雄史观和多层次的民族文化观。梁启超双重内涵的英雄史观主要包括传统英雄史观的影响和富有近代思想内涵的新型英雄史观。而多层次的民族文化观主要包括了“以爱国为第一之义务”、西为中用的采择观和“平生怀抱在新民”。如何对选取的历史人物进行研究,进而还原历史人物本来面貌和历史真实,则考验着史家的史学修养。梁启超从历史人物的分析方法和历史人物的写作手法两方面来予以具体研究,即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予以针对性的剖析,又在坚持史家治史原则的同时溶个人见解予其中。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则是历史人物研究过程中的重点,直接关系到历史人物研究价值功效的发挥。在评价的标准方面,主要有实事求是的标准、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准以及人格气节的标准;在具体方法上,既注重方面论、阶段论的评判,也注重整体性的综合评论。梁启超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研究,为史学人物研究理论与方法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与学术规范。概而言之,梁启超的历史人物研究是其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历史人物研究对象的选取、评价以及具体研究方法的运用,体现了其治史的特色所在,反映出时代变革下的史家对治史方法与道路的探索。加强对梁启超有关历史人物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对梁启超的治史认知,而且对于近代史学发展研究也颇有助益。
【关键词】:梁启超 历史人物研究 理论与方法 历史人物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061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9
  • 引言9-15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9
  • 二、研究状况与评述9-13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13-15
  • 第一章 历史人物研究的对象和类型15-31
  • 第一节 中国历史人物的研究15-26
  • 一、政治军事人物15-20
  • 二、文化学术人物20-23
  • 三、人物群体研究23-26
  • 第二节 外国历史人物研究26-31
  • 一、近代政治革命人物26-29
  • 二、近代文化学术人物29-31
  • 第二章 历史人物研究的基本理论31-40
  • 第一节 双重内涵的英雄史观31-35
  • 一、传统英雄史观的影响31-32
  • 二、富有近代思想内涵的新型英雄史观32-35
  • 第二节 多层次的民族文化观35-40
  • 一、“以爱国为第一之义务”35-36
  • 二、西为中用的采择观36-37
  • 三、“平生怀抱在新民”37-40
  • 第三章 历史人物的研究方法40-50
  • 第一节 历史人物的分析方法40-46
  • 一、参照比较法40-42
  • 二、心理、性格分析法42-43
  • 三、历史主义的方法43-44
  • 四、图表法44-45
  • 五、细节分析法45-46
  • 第二节 历史人物的写作手法46-50
  • 一、“画我须像我”的写实手法46-48
  • 二、“夹叙夹论“的写作方式48-50
  • 第四章 历史人物评价的标准和方法50-58
  • 第一节 历史人物评价的标准50-54
  • 一、实事求是的标准50-51
  • 二、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准51-52
  • 三、人格气节的标准52-54
  • 第二节 历史人物评价的方法54-58
  • 一、阶段论54-55
  • 二、方面论55-56
  • 三、综合论56-58
  • 第五章 梁启超历史人物研究的学术价值与局限58-63
  • 第一节 梁启超历史人物研究的学术价值58-60
  • 一、文史人物传记的区分58-59
  • 二、史学人物传记规范的建立59-60
  • 第二节 梁启超历史人物研究的局限60-63
  • 一、浓厚的精英主义60-61
  • 二、强烈的实用观61-63
  • 结语63-64
  • 参考文献64-68
  • 致谢68-6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冰;视角与方法:新史学人物研究纵览[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李林军,高金华;论古代人物研究的现代化[J];沧桑;2005年Z1期

3 廖大伟;;彰显被遮蔽的面相和细节——“近代人物研究:社会网络与日常生活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史林;2011年03期

4 史代罗;;“了解之同情”与走进人物的心灵——关于人物研究的片段思考[J];兰州学刊;2013年01期

5 吴廷嘉;;历史人物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J];安徽史学;1986年03期

6 太田秀通;肖玲;;历史研究与人物研究[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0年Z1期

7 李喜所;人物研究的新开拓——读萧致政治教授主编的《领袖与群伦》[J];文史杂志;1992年04期

8 李喜所;;走出人物研究的困境——读戴逸教授新著《乾隆帝及其时代》[J];历史教学;1993年12期

9 谢俊美;人物研究大有可为[J];学术研究;1994年04期

10 侯官响;;假作真时,真伪谁知——对历史人物研究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0年3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曹维琼;;谢本书历史人物研究述评[A];谢本书史学研究评述[C];2006年

2 俞文君;;从人物研究到纪念馆陈列内容设计——人物纪念馆陈列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A];2013年中国人物类博物馆、纪念馆陈列艺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谢保成;;郭沫若的历史人物研究[A];郭沫若研究第二辑[C];1986年

4 ;前言[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9——辽海讲坛·第九辑(历史名人传)[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记者李玉;民国人物研究应兼顾各个阶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教授 山田辰雄;近代中国人物研究[N];文汇报;2011年

3 记者 陈颖慧;延边人物研究会成立[N];延边日报(汉);2011年

4 包海山;鄂尔多斯人物研究之思考[N];鄂尔多斯日报;2009年

5 实习记者王琳;民国人物研究要走出思维定势[N];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邢煦寰;一部详赡邃密的红楼梦人物研究力作[N];中国文化报;2006年

7 孙皓晖(作家);我们要把历史作为文明史来研究[N];中国图书商报;2012年

8 吴彤;运用比较方法深化历史人物研究[N];人民日报;2004年

9 记者 秦海庆;解放军档案馆迎来中国中共党史研究会井冈红军人物研究分会36名成员到馆参观座谈[N];中国档案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政;梁启超历史人物研究的理论与方法[D];安徽大学;2015年

2 段桂英;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武则天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梁启超历史人物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83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683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3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