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史学家杨志玖史学成就述论
本文关键词:回族史学家杨志玖史学成就述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杨志玖先生(1915——2002),回族,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杨先生的学术研究领域涉及蒙元史、中西交通史、隋唐史等诸多领域,取得了为学术界所瞩目的成就,并且走向国际史坛,为中外史学界所称道。其学术成就和思想都值得我们进一步加以研究。 本文试图以杨先生的个人著作及后代学者的有关研究文章为基础,对杨先生的著作和学术成就进行较为全面的归纳和整理,探讨他的史学成就和史学思想,客观地评价杨先生的史学。 全文由绪言、正文三章和结语组成。 绪言:对当前国内有关杨先生的学术研究作简要回顾,继而对本文选题的确定缘由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与材料来源进行整体性介绍,以便尽可能使全文主题与论述建立在更为明确、合理的基础之上。 第一部分:阐述杨先生在元史方面的成就。在这个领域中,杨先生对元代回族史和元代探马赤军问题的研究最具代表性。杨先生作为一个回族学者,他的学术研究是从元代回族史开始的,这是他整个史学实践的起点,也是他终生研究的课题。他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回回族称、回族族源及其形成等问题上,之后杨先生还对元代回族人物与政治生活,元代回回人的世俗文化和宗教文化进行了研究。已经出版的《元代回族史稿》是杨先生六十多年来对元代回旅史研究的总结性论著。杨先生对元代军队之一探马赤军也作了系列研究,对探马赤军的族属、语源和语义、职能和作用、身份和地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推动了这一研究的深入发展。 第二部分:论述杨先生在中西交通史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杨先生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马可波罗来华及其所撰写的《游记》上。杨先生还在读研究生期间就在中国史书上发现了马可波罗来华的可靠史料,从而考证出马可波罗确实来过中国,还订正了马可波罗的离华时间是在1291年初。之后面对国内外关于“马可波罗是否到过中国”的一轮又一轮的质疑,杨先生又儿番撰文给予坚决反驳,把马可波罗来华问题在国际范围内的研究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杨先生也进一步被国内外学术界公认为马可波罗研究的权威。 第三部分:探讨杨先生在隋唐史方面的成就。在杨先生的学术生涯中,隋唐史的研究也是其重要的一个学术领域,先后出版过《隋唐五代史纲要》和《隋唐史通俗讲话》两部隋唐史著作,还应聘担任《中国历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总主编和“隋唐五代史”分卷主编,并且发表过多篇隋唐史论文,主要是考察唐代中后期的藩镇割据问题。这些著作和论文对隋唐史的研究做出了很大贡献,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和称赞。 结语:总结杨先生的治学方法和宗旨,评价其在学术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回族 杨志玖 史学成就 史学思想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28;K092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8
- 绪言8-13
- (一) 选题缘由及意义8-9
- (二) 课题研究概况9-10
- (三) 本文的研究方法10-13
- 第一章 元史研究成就13-37
- 第一节 元代回族史研究13-28
- 第二节 探马赤军问题研究28-37
- 第二章 中西交通史研究成就37-45
- 第一节 发现马可波罗来华的汉文史料37-39
- 第二节 与中外质疑者的论战39-45
- 第三章 隋唐史研究成就45-51
- 第一节 开创建国后隋唐史的编纂体例45-48
- 第二节 探讨唐代藩镇割据的社会基础48-51
- 结语51-53
- 参考文献53-56
- 后记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志明;穆萨;;地区回族史研究的力作——读《青海回族史》[J];回族研究;2011年02期
2 丁大林;;用心做人(创作谈)[J];回族文学;2011年05期
3 李勇军;;武昌首义中的回族[J];回族文学;2011年05期
4 ;丁力先生近照与小传[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年08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明俊;;一代史学大师的终生追求——杨志玖先生《元代回族史稿》读后[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黄成俊;;杨志玖教授对回族学研究的贡献——读《元代回族史稿》[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蓝达居;;晋江陈埭回族文化风俗的基本特征[A];福建侨乡民俗——福建侨乡民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4 马广德;;从《回族研究》50期看近13年来的回族学研究[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马伟华;;对回族民俗研究现状的思考[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6 马启成;哈正利;;与时俱进的百年回族研究——20世纪回族研究述略(摘要)[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7 马绍美;;回族学学科建设研究三议[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陈元煦;;惠安百崎郭姓回族的习俗[A];惠安民俗研讨会论文集[C];1992年
9 高伟;李亚萍;;地域民族历史文化图书的编辑实践和探索[A];图书编辑规程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黄时鉴;;关于马可·波罗的三个年代问题[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一辑)[C];198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治安;文章悬日月史德共山河[N];光明日报;2002年
2 李治安;严谨治学 科学客观[N];人民日报;2002年
3 记者 任欢;吴忠回族史上第一部百科全书问世[N];华兴时报;2009年
4 陈高华;元史大家杨志玖[N];光明日报;2003年
5 记者 马芳 实习生 南希;《呼和浩特回族史料》(第七集)首发式举行[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7年
6 皮彦虎邋马骁;中国首套“回族四库全书”7月面世[N];人民政协报;2008年
7 韩志远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蔡美彪的“四不”境界[N];北京日报;2010年
8 苏华;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回族文化研究工作[N];民主协商报;2007年
9 省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 李含琳;甘肃洮商研究[N];甘肃日报;2009年
10 宁夏社会科学院院长 张进海;宁夏社会科学院开拓宁夏特色历史[N];社会科学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梁向明;明末清初回族三大汉文译著家伦理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王晓云;天方之经与东溟水土:闽台回族历史与伊斯兰文化[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晓英;文化·网络与羊毛贸易:近代甘宁青回族商人(1894-1937年)[D];厦门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司利芝;回族史学家杨志玖史学成就述论[D];兰州大学;2009年
2 吴清芳;中国回族与新闻传播[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张嵘;近现代回族伊斯兰维新思潮及其历史影响[D];兰州大学;2007年
4 李积庆;族群互动与文化变迁[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碧;民族、宗教与身份认同[D];厦门大学;2007年
6 马锦丹;中国明清及近代回族家谱研究[D];北方民族大学;2008年
7 张春香;旧城回民聚居区更新规划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陈连勇;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发展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9 李云;近代回族与边疆地区经济开发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郝美卿;西安回族的若干历史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回族史学家杨志玖史学成就述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48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74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