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吕思勉与《白话本国史》

发布时间:2017-05-15 02:08

  本文关键词:吕思勉与《白话本国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世纪初新史学兴起,运用新观念、新方法编著一部通史成为许多学者的追求目标,其间既有成就,也有缺憾,这一切皆成为吕思勉编写新史的借鉴资源。吕思勉《白话本国史》的写作宗旨、写作方法正可见在史学转型时代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碰撞与交融。而那一代学人丰厚的传统学术根柢与治学路径上的新取向相结合形成的学术品格,则更值得今人反思。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关键词】吕思勉 《白话本国史》 新史学
【分类号】:K092
【正文快照】: 20世纪初期的中国史学界,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与传承,中学与西学的碰撞与融合交织在一起。生逢此时的前贤们,既接受了传统学术的系统训练,又在思想观念与治学路径上具有了新时代的风貌,成为学贯新旧的一代学人。在另一方面,随着学术转型以及新的学科体制建立,专家之业逐渐取代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邬国义;新史学思潮经世功能的再考察[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积明,雷平;清代浙东学派学术谱系的构建[J];学术月刊;2004年06期

2 李秀清;“梁启超宪草”与民国初期宪政模式的选择[J];现代法学;2001年06期

3 肖建新;;梁启超与钱穆的专门史观及方法论之比较——以《中国历史研究法》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杜蒸民;年谱学的一个新创例——胡适《章实斋先生年谱》述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姜玉洪,陈霞;印度社会与印度型的科技发展模式[J];北方论丛;2002年03期

6 李文鹏;;口述档案征集工作的开展[J];北京档案;2006年02期

7 高强,刘海玲;论梁启超的“大民族主义”[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左玉河;孙中山的“德治”思想[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李春远;梁启超史学思想与新民思想之关系[J];滨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10 许刚;张舜徽先生之“《史通》学”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谢勤亮;;影像与历史——“影视史学”及其实践与试验[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李若晖;;诸子出于王官说平议——春秋时期世官制度之崩颓与褚子兴起[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3 杨瑞;;科学思想在史学领域的兴起与进取:从梁启超到傅斯年[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巍;;“诸子不出于王官论”的建立、影响与意义——胡适“但开风气不为师”的范式创新一例[A];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中华民国史(1912—1949)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卷)[C];2002年

5 马勇;;章太炎筹边考异[A];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中华民国史(1912—1949)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卷)[C];2002年

6 黎志刚;;辛亥革命前后的辫发风潮[A];近代中国社会与民间文化——首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耿云志;;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历史演变[A];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第二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杨琥;;戊戌时期章太炎尊荀思想及其中西学术渊源[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俊林;现代文人与“魏晋风度”[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闻丽;辛亥革命时期的政党观念[D];复旦大学;2006年

3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宋诚挚;中医学的思维模式[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1年

5 王建龙;严复政治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周建雄;孙中山经济发展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龚云;20世纪30-60年代初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政治取向[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房功利;中国国防战略演变研究(1949-2002)[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9 赵贞;唐五代星占与帝王政治[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10 魏文哲;清末小说与时代思潮之互动[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方泽;理解与融通[D];安徽大学;2001年

2 秦竞芝;陈寅恪与新考据学[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贾俊侠;先秦史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韦春喜;汉魏六朝咏史诗试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方红姣;王船山的历史哲学[D];湘潭大学;2002年

6 黎明;出场与退场[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西波;济南近代城市规划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8 梁景松;康有为与福泽谕吉的启蒙思想比较[D];延边大学;2003年

9 梁洁;中国近代实证主义史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文侃;试论民族自信心的文化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何周;;浅论吕思勉的史料观[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1年03期

2 康桂英;;吕思勉通史著述研究述评[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3 何周;;简论吕思勉的历史考据成就[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4 何周;;吕思勉古书通例思想[J];兰台世界;2011年19期

5 何周;;吕思勉的考据学宗旨及原因[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张国荣;;历史知识社会化之路径探析——以吕思勉《三国史话》为中心的考察[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慈恩;20世纪上半期通俗史学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黄海烈;顾颉刚“古史层累说”初探[D];吉林大学;2007年

3 盛韵;观念与材料[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吕思勉与《白话本国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66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3666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5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