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野下近代欧洲史的断裂与延续:论历史、历史学与史学史分期问题
本文关键词:全球视野下近代欧洲史的断裂与延续:论历史、历史学与史学史分期问题
【摘要】:冷战结束如今已经有20年了,弥合东西欧历史学的裂隙至为重要。一些转折点曾对想象和记忆历史的方法产生了影响,但历史分期和历史学的分期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单方面的,其中历史语境塑造了历史学的方向。社会科学有足够多样的方法和提问来制造范式观念,其假定学术领域内的共识是不可操作的。历史学的重新定向与对当代西方文化的批判有很大关联。1990年是一个标志性的转折点,此前大量缺乏的相对跨民族的内容已经引入了。大多数这类历史著作仍旧是以西方中心的,只有最近才有历史学的全球方法。
【作者单位】: 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关键词】: 近代欧洲史 史学史分期 西方文化批判
【分类号】:K095
【正文快照】: 冷战结束如今已经有二十年了,弥合东西欧历史学的裂隙仍旧至为重要。苏联统治时期,所有东欧国家内,除教条马克思主义或马列主义占据官方历史学说地位外,很多历史著作更带有民族主义色彩,常常体现出沙文主义的偏见。种族的考虑超过了马克思主义的考虑。因而当西方历史著作从以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新;论历史性与历史叙述者[J];东南学术;1999年05期
2 王子耀;;谈谈历史学中的几个术语[J];延安文学;2009年01期
3 姜义华;用现代思维科学武装历史研究工作——论史学概论的核心与时代使命[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4 李桂海;;我国历史学家的思维结构与发展趋向[J];学习与探索;1988年04期
5 胡守为;史学的历史与现状[J];学术研究;1994年05期
6 戴燕;心理历史学论议[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7 张跃斌;文化上的敌对——一个日本主流史学家的中国观[J];世界博览;2005年08期
8 雷戈;;经验、心灵与生命[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9 李勇;;历史学的学术理念[J];史学月刊;2006年10期
10 赵世瑜;;一个追求,多种声音——关于近年来的通俗写史或讲史现象[J];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荣明;;历史学是否科学——以阿克顿史学为例[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2 彭刚;;相对主义、叙事主义与历史学客观性问题[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3 胡如雷;;时代赋予历史学家的中心使命[A];历史与现实论稿[C];1991年
4 葛志毅;;序:历史真谛在其人文内涵而不在其是否是科学[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5 王利红;;试论卡莱尔的浪漫主义史学思想[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6 陈新;;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历史观念——以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为讨论中心[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7 杨国强;周武;;陈旭麓教授与中国当代史学[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8 吴晓群;;论古朗士的古史研究:社会转型中的历史学家与他所研究的社会转型问题[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爱智和宏道:人文奥运的哲学基础”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9 白寿彝;;重读《莱芜集》——为王毓铨先生85岁寿辰而作[A];明史研究第4辑——庆贺王毓铨先生85华诞暨从事学术研究60周年专辑[C];1994年
10 黄凯锋;;历史评价与历史认识[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流动大学的跨国史[N];社会科学报;2008年
2 孙立新 于晓华;国家崇拜与民族灾难[N];中华读书报;2007年
3 陈恒 常程;知识的容器、观念的传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俞吾金;历史主义与当代意识[N];文汇报;2010年
5 郑文;历史研究与历史学家的现实关怀[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杨波;让历史重回公众视野[N];解放日报;2004年
7 子雨;从西方的几本历史书看他们的历史叙述特色[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唐小兵;旁观者的自由介入[N];中华读书报;2010年
9 本版编辑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任 研究员 程恩富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叶险明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林剑 福建三明学院副教授 王立端;历史能否假设[N];人民日报;2007年
10 刘全仲;正视自己者为圣贤[N];抚顺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兴斌;历史事实的结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谈丽;小阿瑟·施莱辛格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赖国栋;历史记忆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王瑞;一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彭国良;顾颉刚史学思想的认识论解析[D];山东大学;2007年
6 齐山德;苏联时期史学研究初论[D];吉林大学;2010年
7 李晶洁;丹尼尔·布尔斯廷的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周兵;当代西方新文化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孙晓喜;观念的历史与历史的观念[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杨金华;走向主体间性的理解[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会华;战士与学者[D];山东大学;2008年
2 何荣毅;社会信息化与历史研究方法的变革[D];山东大学;2008年
3 肖英芳;论19世纪英国“辉格派”史学[D];山东大学;2008年
4 张作成;论十九世纪德国实证主义史学的批判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鹏;柯林武德历史认识主观性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邵帅;浅谈覆盖律解释模型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困难[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秦天;经典的诞生[D];复旦大学;2009年
8 云吉龙;论沃尔什的历史哲学理论[D];内蒙古大学;2006年
9 邹薇;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史学[D];四川大学;2006年
10 张小忠;20世纪西方历史相对主义论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997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699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