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达的史学修养
【作者单位】: 湖南理工学院科技处;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李达 史德 史学 史识 史才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李达全集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0&ZD062)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李达史学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3B038)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人物与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研究”(项目编号:14YBA191)的研究成果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的资助
【分类号】:K092
【正文快照】: 江汉论坛江汉论坛李达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不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法学等领域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在史学领域也卓有建树。在论及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时,李达这个名字与他的史学论著是无法避开的。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初创阶段,李达对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本刊编辑部;;毛泽东谈从历史文化中学习工作方法二十则[J];党的文献;2008年01期
2 李达;;纪念王船山逝世二百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开幕词——1962年11月18日于长沙[J];江汉学报;1962年12期
3 陶德麟;李达同志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教育家——纪念李达同志九十五周年诞辰[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4 江明;;展读遗篇泪满襟——记李达和吕振羽的交往[J];文献;198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麻星甫;;李达1932年—1937年在北平[J];北京党史;2012年03期
2 苏继民;;历史课程教学对职业院校学生素质培养探新[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段乐川;李达的编辑活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J];出版科学;2005年04期
4 刘鹏,伍小涛;陈独秀个人权威的消解[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9期
5 王昆;陈_";;简论历史学的客观性及其后现代释义[J];沧桑;2012年03期
6 王革;王迎军;;社会科学定性研究中比较方法的应用[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12期
7 洪认清;李达的历史理论和史学思想[J];船山学刊;2001年02期
8 李tJ;;历史意识:大学历史教育的目标取向[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9期
9 张法;;中国现代哲学在共和国前期的演进[J];东吴学术;2010年01期
10 张仲民;后现代主义理论与历史学述评[J];东岳论丛;200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康英;凯撒利亚的尤西比乌斯及其《基督教会史》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胜男;北京城市手工业研究(1949-1966)[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灿;《尚书》历史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石天飞;乾嘉诗人舒位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丁兆梅;李达社会主义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缪柏平;艾思奇哲学道路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7 张明华;《新五代史》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高娃;《蒙古源流》蒙古文满文汉文宫廷本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 蒋海升;“西方话语”与“中国历史”之间的张力[D];山东大学;2006年
10 左桂秋;明代通鉴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淦;《百家讲坛》带给高中历史教学的启示与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曹丽英;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情况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郭艺萍;历史主义与阶级观点论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肖磊;科学课程中的科学史:超越辉格主义[D];西南大学;2011年
5 刘杰;许昌市高中历史乡土课程资源利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新宁;尹达史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倩;20世纪三四十年代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高慧玲;《晋书》人物传记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丁鹏;李达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李平;杨献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小平;史才、史笔和史蕴[D];内蒙古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571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957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