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冷战后中国的南亚战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1 19:01

  本文关键词:冷战后中国的南亚战略研究 出处:《山东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战略 南亚 地缘


【摘要】:中国在不断崛起的过程中,综合国力逐步增强,在对外关系中,中国坚持与本地区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互利关系,对南亚地区各国也是如此,由于地缘上的邻近,南亚地区国家的内政外交以及地区局势都会对中国产生更深的影响。“9·11”事件以来,面对南亚地区快速多变的国际政治环境,作为南亚地区最大的邻国,中国有必要针对南亚地区出现的变化制定自己的外交战略,从而有助于我们能够从宏观上把握国家在本地区的利益构成,指导国家外交政策的确立和实施。 作为南亚地区最大的邻国,印巴关系对中国西南边疆地区的稳定有着直接的影响。中国应该在该地区通过与印巴两国的沟通和协商确保该地区不会发生影响地区安全的重大事件,这是中国在该地区的首要利益所在。维持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对中国有利而无害,中国加强与南亚国家之间的友好互利关系也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南亚顾名思义地处亚洲南部,南面是浩瀚的印度洋,北面是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东西是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从周围环境来看,南亚大陆具有地理上的隔绝性,北部是巨大的山脉,而东西南三个方向上则面向浩瀚无垠的印度洋,印度洋作为能源和贸易的战略通道,进入本世纪以来,已经成为各国角力的场所,南亚次大陆的地缘战略意义更加突出。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加快发展,与世界各国的贸易也逐年增加,并且对能源需求也随之而增大,海洋作为物资运输通道的的重要性也越发明显,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印度洋越来越受到大国的关注,成为各国争相角逐的战略要地。众所周知,波斯湾是全球产油最多的地区,周边国家有全球著名的产油大国,印度洋是该区域石油等能源往外运输的必经之地,各国的能源往来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印度洋来完成的。印度洋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对中国会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在崛起过程中,不仅需要与世界各国加强经贸往来,中国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两者都需要通过海上运输来实现,印度洋是中国重要的海洋运输通道。在关于印度洋问题上,中国应该更加积极的开展与巴基斯坦的合作,巴基斯坦在印度洋这一议题上和中国有巨大的合作潜力,中巴在这一方面有共同利益,中巴之间已经开展了多项合作,比如帮助其修建港口等,在未来的时间,中国应加大与巴基斯坦在其港口和印度洋方面事务上的合作,通过巴基斯坦逐步向印度洋进行力量渗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 “9·11”事件后,南亚地区首当其冲,地区局势发生迅速变化,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美国加强了对本地区的控制,美国为打击恐怖主义,加强了与南亚国家的合作关系。从长远看,美国在这一地区影响力的增大将会对中国在南亚的利益形成挑战,为了应对这一状况,中国根据形势变化调整对南亚国家的战略。中国在南亚地区继续通过外交努力加强与印巴为主的南亚国家之间的关系,并同南亚国家一道打击恐怖主义,防止恐怖主义扩散,维护本地区的稳定。 在整个战略实施阶段,中国同印度虽然有过矛盾和摩擦,但没有对双边关系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中印之间经贸往来增加,不断深化合作,有利于中印关系的平稳发展。中国同巴基斯坦关系发展良好,双方在政治、军事等方面互信不断增加,中巴友谊的稳定和加深对于维护中国在南亚的战略利益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同南亚其他国家之间的往来交流也逐渐增加,这对于扩大中国在南亚地区的影响力也有贡献。中国未来南亚战略需要关注的是外部力量的介入,中国应该继续加强与印巴为主的南亚国家的关系,维护本国在南亚地区的利益。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822;D81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开敏;;印美关系的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1期

2 傅小强;冷战后巴基斯坦对华政策的驱动因素和现实考虑[J];当代亚太;2004年10期

3 叶海林;;结构不均衡问题对新形势下中巴关系的影响[J];当代亚太;2006年10期

4 汪长明;;南亚地区合作:从地区认同的构建到地区主义的形成[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0年01期

5 黄金成;保佳福;;论中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J];法制与社会;2009年18期

6 方玮;冷战后印度地缘战略思维探析[J];国际观察;2005年02期

7 蔡鹏鸿;;中国地缘政治环境变化及其影响[J];国际观察;2011年01期

8 阎学通;和平崛起与保障和平——简论中国崛起的战略与策略[J];国际问题研究;2004年03期

9 郑瑞祥;;中印关系的发展历程及前景展望[J];国际问题研究;2010年04期

10 赵楚;;布什访印:美国有目标无手段战略[J];国际展望;2006年05期



本文编号:14107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4107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3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