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前东北亚国际条约研究
本文关键词:二战结束前东北亚国际条约研究 出处:《吉林大学》2013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本文将近代以来至二战结束前资本主义列强在东北亚地区签订的重要国际条约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在官督商办模式下具有官方背景的企业所签订的各种合同和章程等。本文将这些名目繁多的条约分为边界、同盟、铁路、资源四个方面,进行系统地梳理,以期寻找扑朔迷离的东北亚地区乱象丛生的历史根源,,从而揭示近代殖民主义对地区格局演变和发展的影响,力图为分析和研究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关系提供一点借鉴和帮助。 其中,边界条约主要涉及相关国家在领土划分及边界勘定方面的内容,特别是提供了日、俄对中、朝两国进行土地掠夺的实证;同盟条约见证了日、俄、英、德等国在东北亚地区攫取利益过程中的狼狈为奸;铁路条约是英、俄、日、美等国出于政治、军事和经济的考虑,大肆规划和建造铁路的记录,从而使铁路成为实现其殖民统治的工具;资源条约是日、俄等国强盗行为的“遮羞布”,真实反映了资本主义列强对东北亚地区资源进行疯狂掠夺的过程。 上述条约的签订,一方面让日、俄、英、德等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倾销、掠夺和侵略具有了法理依据,为这些国家的霸权行径披上了“合法”的外衣,条约成为实现其殖民统治的工具;另一方面,这些条约不仅使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关系变得错综复杂,而且有些影响深远,甚至成为当今东北亚地区问题的历史原因。
[Abstract]:The modern times to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treaties signed before the capitalist powers in Northeast Asi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cluding an official background office mode in the government commerce under the enterprises signed various contracts and articles of association. The treaty boundary is divided into a multitude of names, alliance, railway, four aspects of resources. Systematically, in order to find the whirling chaos in Northeast Asia with historical roots, so as to reveal the impact of colonialism on the regional pattern of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and help for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Northeast Asia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
Among them, mainly related to national border treaty in the territorial division and border demarcation aspects, especially provides the day of Russia, North Korea conducted an empirical land grab; witnessed the Treaty of alliance, Russia, Britain, Germany and other countries to grab the interest in the process of collusion in Northeast Asia; the treaty is the British Railway Russia,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countries for political, military and economic considerations,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railway wantonly record, so that the railway has become its colonial rule; resources treaty, Russia and other countries the behavior of the "fig leaf", reflect the process of capitalist powers plundered the resources in Northeast China Asia.
The signing of the treaty, on the one hand that day, Russia, Britain, Germany and other countries dumping in Northeast Asia, is the legal basis for the exploitation and aggression, for these countries the hegemony has put on the "legal" coat, the treaty has become its colonial rule; on the other hand, these not only make the treaty Northeast Asia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becomes perplexing, and some far-reaching influence, and even become the historical reason problem in Northeast Asia.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焱;论WTO规则的法律属性[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顾贵水;;ILO132号条约中国之痛[J];帕米尔;2008年06期
3 魏明杰;;中国与国际条约六十年[J];国际观察;2010年01期
4 郭文姝;;欧洲一体化背景下英国社会权概念的新发展[J];学习与探索;2010年02期
5 王毅;汪海燕;;涉外可持续发展行政法制若干问题研究[J];行政与法;2007年04期
6 车巧凤;;浅议国际私法中当事人选择国际条约问题[J];决策探索(下半月);2007年07期
7 张涛;;论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法的域外效力[J];法制与社会;2008年36期
8 赵琪;;论国际强行法之酷刑禁止[J];河北法学;2009年03期
9 罗傲;;论国际条约在中国的适用[J];法制与社会;2009年26期
10 文涛;;浅议“先占原则”与我国南沙群岛主权[J];发展;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振军;;东北亚地区能源合作问题研究[A];建设东北亚和谐国际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魏明杰;;中国与国际条约60年[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3 蒋萍;姜丽丽;于晓丹;张洪涛;;我国船舶污染海洋环境防治立法现状及对策[A];山东省科协重点学术研讨活动成果——山东生态省建设与发展论文汇编[C];2004年
4 张彩红;熊熊;李军;;利用GPS基线研究东北亚地区的板内形变机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崔志鹰;;美朝关系接近对东北亚局势的影响[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6 王锋;;21世纪中国与东北亚多边关系走向研究[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7 朱在宪;;关于东北亚地区城市的多元文化[A];中国城市文化与城市生态[C];1998年
8 梁洪杰;;略论WTO规则在我国的司法适用[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四)[C];2005年
9 张守志;;东北亚地区旅游产业国际间合作研究[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孙南申;;论WTO协议在中国的法律实施问题[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一)[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魏珍妮;两项条约助力网络著作权保护[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6年
2 特约记者 黄文霞;两国际条约对版权产业的影响[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1年
3 袁飞;上海法院涉外商事审判优先适用国际条约[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4 袁真富;论知识产权法的全球化[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3年
5 特派记者 谭丽琳邋陈成智;尽快修改缔结条约程序法[N];海南日报;2008年
6 陈煜儒;我国空间立法要立出中国特色[N];法制日报;2007年
7 孙恬 资深新闻评论员;无视国际条约 美印核合作后患无穷[N];世界报;2005年
8 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博士生 徐光明;理解和完善涉外民商事审判条约适用的法律规定[N];人民法院报;2010年
9 记者 刘修兵 翟群;加大调查流失海外文物力度[N];中国文化报;2009年
10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法律处 原淇;《商标法新加坡条约》与《商标法条约》(1994)之比较[N];中国工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岩;二战结束前东北亚国际条约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王巍巍;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冲突与危机管理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石俭平;国际条约中的征收条款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4 武安;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李龙熙;中日韩可持续发展比较与区域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王双;东北亚地区能源合作:问题、挑战及前景[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年
7 禹守根;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机制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畅;东北三省主要矿产资源接替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仇发华;西欧与东北亚地区多边安全合作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宣琳琳;东北亚森林资源多中心管理体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子彦;国际条约英汉翻译中的衔接[D];外交学院;2005年
2 张礼宾;国际条约在美国法院的适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王丹阳;国际条约在国内的适用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4年
4 菅广峰;中美缓和对东北亚国际格局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5 隋长庆;大连会展业东北亚目标市场产品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胡江华;冷战后中美东北亚安全政策与东北亚地区的安全[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迎旭;从投资视角看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D];吉林大学;2006年
8 张开宇;东北亚边境地区人民币跨境流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李博;长春市发展东北亚总部基地战略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全洪镇;论环东海(日本海)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120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412030.html